肌肉觸診學(xué)好,這三項基本原則必須要掌握!

訂閱專欄,了解更多評估知識?。?!
肌肉觸診基本原則

1.了解目標肌肉的附著位置
(1)了解肌肉的附著位置是觸診肌肉的第一步,所以常見的骨性標志我們必須要掌握。
例如斜方肌的起點:枕外隆突、上項線內(nèi)1/3、項韌帶、C7—T12棘突。
止點:鎖骨外1/3、肩峰、肩胛岡。
(2)根據(jù)這些起止點,我們也可以大致了解肌肉的纖維走向。

(3)目標肌肉為淺層肌肉時,通常不難觸診,可以很容易的用手來定位和感知。
例如斜方肌的觸診,我們把手放到相關(guān)的位置,然后做相應(yīng)的動作就可以很明顯地感受肌肉的收縮。

2.了解目標肌肉的功能動作
肌肉觸診的第二步是了解目標肌肉的功能動作。如果目標肌肉位于位于另一塊肌肉的深面,直接觸摸可能很難感知,所以我們需要讓目標肌肉做功能相關(guān)的動作,使其收縮變硬,這樣就能夠準確感受肌肉的位置。

3.學(xué)會利用交互抑制
很多時候,在觸診過程中做目標肌肉相關(guān)功能動作時,其它肌肉也具有相同的功能。例如觸診肩胛提肌,做上提肩胛骨的動作時,上斜方肌也具有此功能,所以我們必須要抑制上斜方肌的功能,這樣才能更好地定位肩胛提肌。
?那么如何來放松上斜方肌呢?
上斜方肌可以使肩胛骨上旋,所以我們可以將觸診側(cè)手臂置于腰背部,使肩胛骨下旋,這樣上斜方肌的功能就會被抑制,然后再輕輕地上提肩胛骨,這樣就可以感受肩胛提肌的收縮。


了解更多肌肉運動原理知識
END
記得“點贊”哦!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