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山西平陸圣人澗發(fā)現(xiàn)唐代鎏金銅造像窖藏

2021-08-26 11:28 作者:考古快遞  | 我要投稿

山西平陸圣人澗發(fā)現(xiàn)唐代鎏金銅造像窖藏

選自《考古》1991年12期,衛(wèi)斯

1988年5月下旬,山西省平陸縣城北郊的圣人澗村村民馮氏在雇工鑿院取土過程中,于距地表3.2米深處,發(fā)現(xiàn)了一處以鎏金銅造像為主并兼有石造像的窖藏??h博物館聞訊后,隨即將出土造像及時收藏。

窖藏計有佛道鎏金銅造像21件、銅造像1件、石造像1件、零星邊金銅床座8件、背光3件、“開元通寶”錢1枚、銅器殘片11件。這批造像最高的7.4厘米,最低的2.5厘米。像座最大的高3.8、長9、寬7厘米。造像沒有盛器,系直接入土窖藏?,F(xiàn)將較富特點的簡報于下。

一、佛教鎏金銅造像

佛立像1件(001)。通高15.8厘米,像高7.4厘米。高肉髻,面相長圓,眉目清秀,兩耳垂肩。右臂上抬,手指撮合。左臂前伸,手托一缽狀物,作說法狀。身著通肩袈裟,跣足立于仰蓮座上,蓮座下托以蓮枝,左右兩側(cè)有相對的蓮蕾,座下端有長棒,插于方形透空足床上。頭光作鏤空圓形。背光桃形,內(nèi)飾火焰,鏤空。頂上趺坐一化佛(圖版肆,5)。

佛坐像1件(002)。通高13厘米,像高3.8厘米。高肉髻,面方圓,兩耳垂肩,頭稍低垂。身著右袒袈裟。右皆曲肘向上,以手著肩,左手覆于膝上。跣足盤坐于仰蓮座上,蓮座于下托以蓮枝,左右兩側(cè)有相對蓮蕾,座樺插于方形透空足床上。頭背光作三重橢圓形,其間以半圓綴連,周邊飾蓮枝,兩側(cè)有相對連蕾。頂殘(圖版肆,2)

觀世音立像2件(003、004)。003,通高12.4厘米;004,通高13厘米。兩像皆高4.9厘米。造形特點相同。面豐。頭戴高花寶冠,寶増由兩肩飄垂至兩腳側(cè)旁,飾項圈腕釧。腰右彎,右臂下垂,手握凈水瓶。左臂曲肘向上,手持一物。跣足立于仰蓮座上,蓮座下以蓮枝相托,座下有長棒,插于長方形透空足床上。頭光作鏤空圓形,背光作桃形,頂上及兩邊各有一結(jié)枷趺坐化佛(圖版伍,3、4)。

觀世音立像1件(005)。通高12.8厘米,像高4.6厘米。面相清秀,頭戴高花寶冠,冠帶由兩肩飄垂至兩腳側(cè)旁。袒左胸。陰刻衣紋。理珞寶珠繞頸自左胸垂下,腕飾釧。腰右彎,右臂下垂,手握凈水瓶頸。左臂曲肘向上,手持拂塵。跣足立于仰蓮座上,蓮座下托以蓮枝,座下有樺,插于長方形透空足床上。頭光作兩圈同心圓。冠頂正中有一立體化佛。背光桃形,周邊飾火焰紋,頂上及兩邊有結(jié)珈趺坐化佛(圖版伍,5)。

觀世音立像1件(006)。通高11.8厘米,像高5.1厘米。臉方圓,頭微向右傾。戴高花寶冠,寶緡順肩飄垂至腳際,飾項圈腕釧,身掛長理珞。袒上身,下身著裙。腰左側(cè)彎曲,左臂下垂,提凈水瓶;右臂曲肘向上,手持拂塵。跣足立于束腰蓮座上,座樺插于長方形透空足床上。頭光作三同心圓,其間以聯(lián)珠相連,背光桃形火焰式(圖版肆,3)。

觀世音立像2件(007、008)。通高8.5厘米,像高4.1厘米。面豐。頭微低垂,戴寶冠,冠帶順肩徐徐飄垂至腳兩側(cè)。身掛長嚶珞,飾腕釧。束腰。腰左彎,左臂下垂,手提凈瓶;右臂曲肘向上,手持拂塵。跣足立于束腰蓮座上,座禪插于長方形透空足床上。頭光鏤空形,背光桃形火焰式(圖版伍,2)。

觀世音立像1件(009)。通高8.2厘米,像高3.5厘米。面方圓。頭戴寶冠,寶磐由肩兩側(cè)飄至腳際。飾項圈腕釧。腰左彎,左臂微抬,手握凈水瓶;右臂曲肘過肩,手持拂塵。跣足立于鏤空蓮枝座上,座下有禪,插于長方形透空足床上。背光及右側(cè)飄帶已殘缺〈圖版肆,6)。

觀世音立像1件(011)o通高9.2厘米,像高3.2厘米。面相長圓。頭戴高花寶冠,披増自雙肩飄至腳際,飾項圈腕釧。陰刻衣紋。腰左彎,左臂下垂,手提凈水瓶;右臂曲肘向上,手持拂塵。跣足立于鏤空蓮枝座上。座下有樺,插于長方形透空足床上。背光桃形,頭光圓形有小圓孔。

觀世音立像2件(012、013)。通高7.5厘米,像高2.7厘米。豐面。頭戴高寶冠,寶籍順肩飄垂至腳際。飾項圈腕釧。束腰。腰左彎,左臂下垂提凈瓶;右臂曲肘向上執(zhí)拂塵。跣足立于束腰蓮座上。座禪插于長方形透空足床上。桃形背光,陰刻火焰紋(圖版伍,1)。

菩提樹形七化佛造像1件(016)。通高10.8厘米,樹高8.5、寬11、厚0.4厘米。下面為蓮花座,兩側(cè)有荷葉蓮蕾為飾。座禪插于長方形透空足床上。向上分為七枝,每枝有一蓮座,上有坐式化佛,高2.3厘米,項光桃形。下列4尊,上列3尊,共7尊。坐佛除正中著左袒袈裟外,其余均著通肩袈裟,作結(jié)珈趺坐(圖版陸,4)。

菩提樹形七化佛造像2件(017、019)。通高9.4厘米,樹高6.5、寬6.4、厚0.4厘米。下面為蓮花,向上分七枝,每枝蓮座上有坐式化佛一尊,高1-1厘米,桃形項光。下列4尊,上列3尊,共7尊。坐佛皆為通肩袈裟,作結(jié)珈趺坐。下部有棒,插于長方形透空足床上。019,足床后底邊有殘缺(圖版陸,2)。

菩提樹形七化佛造像1件(018)。通高10厘米,樹高7.7、寬4.5、厚0.4厘米。下面為蓮花、向上分枝,每枝蓮座上有坐式化佛一尊,高1厘米,桃形項光。中間上下為3尊,左右上下各2尊,共7尊。兩側(cè)飾蓮蕾,左側(cè)殘缺。下部有樺,插于方形透空足床上(圖版陸,1)。

菩提樹形七化佛造像1件(020)o通高9.2厘米,樹高7、寬4.5、厚0.3厘米。下面為一蓮花向上分枝,每枝蓮花座上有坐式化佛一尊,高1厘米,桃形項光。中間上下為3尊,左右上下各列2尊,共7尊。兩側(cè)飾蓮蕾,左側(cè)殘缺。下部有禪,插于長方形透空足床上。此像風(fēng)格與018相同,但不如018厚重,且床座后底邊殘缺(圖版陸,3)。

菩提樹形七化佛造像1件(021)o已殘。通高14厘米,樹高10.5、殘寬6、厚0.4厘米。下面為蓮花座,中間以荷葉為飾,座樺插于六邊形透空床座上。向上分七枝,每枝有一蓮座,上有坐式化佛,高2.4厘米,項光葫蘆形、殘存4尊。坐佛皆為通肩袈裟,作結(jié)咖趺坐姿式。

菩提樹形七化佛造像1件(022)o通高6.6厘米,樹高4.8、寬4.8、厚0.4厘米。下面為蓮花,向上分枝,每枝蓮座上有坐式化佛一尊,高0.7厘米,桃形項光。下列4尊,上列3尊,共7尊。腰部殘斷,銹蝕甚重。下部有長棒,插于長方形透空足床。

二、道教鎏金銅金條

老子立像1件(010)o通高8.2 M米,.像高4.3厘米。頭高髻,面相長方,有須。身披道袍。右手作施無畏印,左手提寶瓶。跣足立于三層不規(guī)則的橢圓形臺座上,座下為足床,像與座一次鑄成。背光桃葉形。頭光兩側(cè)右刻日形符號;左刻月形符號。日、月符號之上為氣體上升線刻。頂殘(圖版肆,1)。

老子立像1件(014)。通高6.8厘米,像高2.5厘米。頭戴道冠,面相瘦削,留須。肩披道袍,左臂下垂執(zhí)寶瓶,右臂曲肘向上執(zhí)拂塵。跣足立于圓形臺座上。臺座下連長方形足床。桃形背光,頂有結(jié)跚趺坐化佛。一次鑄成(圖版肆,4)。

三、佛教銅造像與石造像

銅造觀世音立像1件(015)o通高16.2厘米,像高6厚米,面豐。頭戴高花寶冠,冠帶繞臂飄垂至腳際。腰右彎,右臂下垂提凈水瓶;左臂曲肘向上執(zhí)拂塵。跣足立于八角五層臺座上,臺座連于長方形足床。像腰部殘斷;床足缺一。背光桃形,頭光鏤空圓形,頂有結(jié)伽趺坐化佛一尊。像與座一次鑄就(圖版伍,6)。

一佛二弟子石造像1件(034)。造像由一塊長方體黃色大理石雕成。通高12、寬8.6、厚4.8厘米。像雕于龕內(nèi),佛龕圓額長方形,通高9.5、進深2.5、寬5.9厘米。主佛為釋迦牟尼。高肉髻,面豐,兩耳垂肩。身著通肩袈裟,左臂前伸置于膝上,手握寶物;右臂彎曲向上,手執(zhí)一物。跣足盤坐于束腰蓮瓣座±o二弟子身著袈裟,雙手合十于胸前,立于主佛兩側(cè)。龕底兩側(cè)有雄獅相蹶。左獅頭部已殘。

四、鎏金銅床座及其它遺物

長方形床座1件(023)。高3.8、長9、寬7厘米。床面有9個孔。四面有壺門,前后壺門一樣,左右壺門相同。前壺門底邊殘缺(圖一,3)。

正方形床座1件(024)。高4、邊長5.2厘米。床面有2個孔。四面有壺門,前后壺門一致,左右壺門同樣(圖一,5)。

正方形床座1件(025)。高3.6、邊長5厘米。床面有2個孔,四面有壺門,前后相同,兩側(cè)一樣。左壺門底邊有殘斷裂縫(圖一,7)。

長方形床座1件(026)。高2.8,長4.8、寬3.5厘米。床面有2個孔,右前角殘斷裂縫。四面有壺門,前后對應(yīng)相同,左右對應(yīng)一致。前壺門底邊殘斷裂縫(圖一,8)。

長方形床座1件(027)。高2.1、長3.5、寬2.9厘米。床面有2個孔。四面開壺門,前后壺門一致,兩側(cè)壺門相同(圖一,l)o

長方形床座1件(028)o高2.2、長3.5、寬2.6厘米。床面后部有一個孔。四面'有壺門,前后壺門形制相異,兩側(cè)壺門形制相,同(圖一,2)。

長方形床座1件(029)。高1.8、長3、寬2.5厘米。床面后部有1個孔。四面有壺門,前后壺門一致,兩側(cè)壺門對等《圖一,4)。

長方形床座1件(030)。高1.4、長2.4、寬1.9厘米。床面后部有I個孔,已殘破。四面有壺門,后壺門頂邊有一小段殘缺,連及床面。前后壺門一致,兩側(cè)壺門相同(圖—?6)o

婆金銅背光1件(031)o兩重橢圓形,其間以蓮枝相連,周邊飾蓮花。通高8.6、腰部殘寬4.5、厚0.2厘米。

鎏金銅背光1件(032)。桃形。中作三圈同心圓。周邊飾火焰紋,頂右側(cè)有殘缺。通高5.9、腰寬4.8、厚0.2厘米。

銅背光1件(033)。邊飾多方連續(xù)蓮花,下部兩圈同心圓與底邊相交。上部一圓與下部大圓相交與小圓相切。其間鏤空以蓮枝相蓮。通高7.5、腰寬5、厚0.15厘米。

“開元通寶”錢1枚。直徑2.5厘米。背面右側(cè)有甲痕如月。

銅器殘片共11件。大致屬2尊佛像和4個床座的殘片。

五、結(jié)語

這批窖藏造像沒有紀(jì)年銘文,僅出一枚“開元通寶”錢,從其題材、造型、鑄造工藝上看,與1983年9月山西平陸西侯村出土的唐代佛教銅造像及1984年3月陜西臨潼邢家村發(fā)現(xiàn)的唐代鎏金銅造像多有相似之處①,應(yīng)為唐代早期作品。

從鎏金銅造像的整體造型來看,佛立像軀體比例勻稱,眉目清秀;觀世音像面豐,細(xì)束腰,軀體修長,増帶飄垂;菩提樹形七化佛,樹形分枝左右對稱,結(jié)伽趺坐化佛姿態(tài)自如,老子體態(tài)短闊,肩披道袍。造像工藝精湛,鑄造釆取分件鑄后合插的方法或一次鑄成。一佛二弟子石造像雕工亦為精細(xì),在以往發(fā)現(xiàn)的造像窖藏中尚未見到。

值得注意的是,這批窖藏造像中有2件老子鎏金銅造像與其它佛教造像共存。這當(dāng)作為當(dāng)時佛道合流情況的一種反映。010老子立像頭光兩側(cè)所刻的日、月形符號及符號之上的氣體升騰線刻,應(yīng)是對修道成仙意境的描繪。

圣人澗現(xiàn)為平陸縣城所在地,南距茅津3.5公里。據(jù)史念海教授考證:唐時平陸的縣治所在即今茅津村②。1982年,茅津村也曾出土過一批唐代佛教銅造像③,風(fēng)格與此批鎏金銅造像相近。圣人澗地近茅津,如果將此次發(fā)現(xiàn)與1982年茅津村出土的唐代佛教銅造像聯(lián)系在一起的話,可說明唐代早期這里佛教的盛行。至于說這批遺物埋藏的原因及時間,可能與武宗會昌五年大興滅佛事件有關(guān)。

總之,這批佛道造像造型準(zhǔn)確逼真,比例適度,衣紋流暢,無論鑄造、雕工皆精致細(xì)膩,顯示出鑄造和雕工方面的較高工藝水平,反映了唐代早期造像的特征。對研究我國的佛教藝術(shù)和道教思想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

山西平陸圣人澗發(fā)現(xiàn)唐代鎏金銅造像窖藏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乐东| 三穗县| 新余市| 普兰县| 四会市| 灵川县| 林周县| 连平县| 皮山县| 洱源县| 井研县| 格尔木市| 峨眉山市| 石门县| 崇义县| 漳州市| 始兴县| 鄢陵县| 娱乐| 息烽县| 惠来县| 武冈市| 建德市| 马鞍山市| 隆子县| 富蕴县| 什邡市| 桐梓县| 临夏市| 万载县| 西乌珠穆沁旗| 区。| 临湘市| 沁源县| 贡觉县| 鄂托克前旗| 大厂| 马公市| 南宫市| 洱源县| 金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