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是道
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很難看。
小和尚看不過去,對師父說:「師父,快撒點種子吧!」
師父曰:「不著急,隨時?!?/p>
種子到手了,師父對小和尚說:「去種吧。」
不料,一陣風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不少。
小和尚著急地對師父說:「師父,好多種子都被吹飛了。」
師父說:「沒關系,吹走的是空的,撒下去也發(fā)不了芽,隨性?!?/p>
剛撒完種子,這時飛來幾只小鳥,在土里一陣刨食。
小和尚急著對小鳥連轟帶趕,然后向師父報告說:「糟了,種子都被鳥吃了?!?/p>
師父說:「急什么,種子多著呢,吃不完,隨遇?!?/p>
半夜,一陣狂風暴雨。小和尚來到師父房間帶著哭腔對師父說:「這下全完了,種子都被雨水沖走了?!?/p>
師父答:「沖就沖吧,沖到哪兒都是發(fā)芽,隨緣?!?/p>
幾天過去了,昔日光禿禿的地上長出了許多新綠,連沒有播種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頭。
小和尚高興地說:「師父,快來看吶,都長出來了。」
師父卻依然平靜如昔地說:「應該是這樣吧,隨喜?!?/p>
佛門有言:“平常心是道。”
正如宋朝臨濟宗慧開禪師寫的偈子那樣: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平常心由淺至深,由表及里,不僅體現了一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德品修養(yǎng),更體現了一個人對事物本質的認知程度,對人生、宇宙的了解層次。
對于生活在紅塵中的大部分人而言,往往對生存的技能充滿向往,而對事物的本質缺乏足夠的認識。人的本性是自私的,為人處事難免流于世俗。在日常生活中,充斥著愛恨、得失、成敗、欺騙、殘害、欲求與誘惑。
平常心是因上努力,果上隨緣的一種處世態(tài)度,是“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一種詮釋,更是修行人依修佛法的指引,從且修且行中獲得的覺悟。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