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學院為啥能成功 孔子學院成功推廣的原因
近來國內媒體關于孔子學院的報道很多,如哪個國家開辦了孔子學院(以下簡稱孔院),是孔院大家庭中的第幾位成員,要么是哪個孔院開展了什么活動等等。這類新聞報道固然不可少,但對孔院辦學經驗的深度反思則更為重要。
?我于1984年赴美留學,1991年獲得博士學位之后一直在美國大學里任教。孔院創(chuàng)建初期,我曾大力推動伊利諾伊大學辦一所孔院,可惜在校內遇到重重阻力,終未成功。從此之后,我就是置身事外的旁觀者了。我不敢自詡“旁觀者清”,但局外人論事的客觀性是應該有的。
?我認為,與其他國家為傳播自己文化而設置的類似機構相比較,應該是評價孔院成就的基本坐標。上世紀80年代,日本基金會(Japan Foundation)在美國東亞學界甚為活躍,為各種傳播日本文化的活動提供資助,學校和個人向它申請資助成為一種時髦。后來,韓國仿效日本,建立旨在為傳播本國文化的基金會,操作方式大同小異。二三十年過去了,這兩個基金會的影響力日趨式微,根本不可與孔子學院相提并論。
?為何日本基金會等機構投入巨大但效果不佳呢?我個人認為,他們輸就輸在沒有通過與國外大學合作辦學,直接參與和影響當地的教育活動。同時,他們也不懂得從語言教學切入,把文化傳播深入到大學以外的社區(qū),與平常百姓建立聯系,為其提供服務。反之,孔子學院緊緊抓住以上說的兩個關鍵,高屋建瓴,在不到十年的時間內就改變了世界漢語教學的格局。這一比較所彰顯的巨大成就,在我看來是不言而喻的。
?面對事實的比較,那些誤認孔院的錢不值得花的國人應該會有所觸動,一定會逐漸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創(chuàng)建孔院的收益從宏觀上來看就更為明顯。我發(fā)現,西方媒體在談及中國發(fā)展軟實力時,幾乎沒有不舉孔院為例。換言之,孔院幾乎已成中國軟實力的同義詞。試問,有多少國家建立了能如此代表其軟實力的一個文化機構?除了英國文化協(xié)會(British Council),我真想不出什么例子。英國文化協(xié)會是個百年老字號,而孔院這個馳名世界的中國名牌則是在短短的8年中打造出來的。在美國,對時事有所了解的人幾乎無不知道孔子學院。相比之下,歌德學院、法語聯盟、英國文化協(xié)會在美國的報刊里亦極少提及,日本基金會等機構則只是東亞學圈內的人才知道??自旱某删腿绱孙@赫,完全值得全國上下各階層的全力支持。
?總之,依據自己海外游學近30年的所聞所見,我可以大膽地說,孔子學院是神來的大手筆,是名垂青史的偉業(yè)。如此高度的評價在現時可能會顯得有點言過其實,但只要孔院繼續(xù)沿著目前正確的方向走下去,二三十年內將必定成為不爭的事實。
?在世界文化的大視野中看中國文化,看孔院的發(fā)展,感覺確實是與在國內的體會有所不同。在孔院把中國文化帶入世界之時,希望國人的思維也同時進入世界的視野,認清文化強國的基本道理,站在歷史的高度上看待孔院的發(fā)展,在財力、物力、輿論諸方面予以它最強有力的支持。我相信,這是絕大部分海外學子、海外華人的共同希望。 (作者:蔡宗齊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區(qū)東亞語言文學系教授)
? ? ? ?2004年,全球首家孔子學院在韓國首爾正式成立。截至2019年9月30日,全球已有158個國家或地區(qū)設立535所孔子學院和1134個孔子課堂,分布于5大洲。
? ? ? ? ?孔子學院是中外文明互鑒的重要載體,它為什么在全球范圍內受到廣泛歡迎呢?

?漢服魅力
? ? ? ? ? 這和孔子偉大而深刻的孺家思想密切相關,孺家思想具有廣泛的包容性和代表性。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時代大背景下,“四海之內皆兄弟”、“禮之用,和為貴”、“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天下為公”、“見利思義”、“有教無類”等思想理念深入人心,頗受重視和實踐推廣。當然,孔子學院文化交流內容并不局限于此,它蘊含著中華5000多年悠久文明。

?毛筆書寫
? ? ? ? ? 同時,孔子學院的成功推廣正是中國綜合國力全面提升的體現。新中國成立前,中國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遭受著外來軍事打擊、經濟掠奪、文化西化等多種入侵,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微乎其微。改革開放后,經過全國人民幾十年的艱苦奮斗,中國在軍事、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成就。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為中國文化全面走向世界提供了條件。

?漢字墻
? ? ? ?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各國文化相互交融,彼此借鑒的需要。故步自封和孤芳自賞只會使文化停滯不前,取長補短、互學互鑒、融合創(chuàng)新才能使文化之花絢爛綻放。張騫出使西域開拓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傳播中華友好文化,馬可波羅東游都是最好的例證。
? ? ? ? ?文化之美在于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這就是孔子學院廣受歡迎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