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推汽車生態(tài)的長城,可能并不能扭轉它的危機
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wǎng)「于見專欄」
近來,長城汽車的境況不太妙。隨著這兩年經(jīng)濟大環(huán)境不佳、車市遇冷,以及新能源造車勢力的飛速成長,一度在過去幾年邁入快速增長通道的它正在遭遇當頭一棒。
2022年開始,長城汽車的總體銷量數(shù)據(jù)開始被競品反超并拉開差距。今年二月,比亞迪汽車的總銷量超越長城汽車;今年前七個月,長城汽車的總銷量為62萬輛,而競品比亞迪的銷量已經(jīng)超過80萬輛。
如果說在整體銷量層面,長城汽車仍可以用規(guī)模巨大來掩飾危機的話,那么它在新能源車層面的表現(xiàn)則更能凸顯它現(xiàn)在可能正在遭遇的不順利。
今年上半年,長城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情況相比于以往有點差,好一點的月銷量在一萬輛左右,差一點的甚至只有幾千臺月銷量。這直接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在今年上半年的整體銷量層面,長城新能源車的數(shù)據(jù)只有競爭對手比亞迪的10%,差距被進一步拉開。
也許是自身也意識到了危機,長城汽車最近一段時間在市場中的動作不斷。一方面,它前不久將公司核心高管進行了調換;另一方面,長城汽車在力推一個所謂的“森林式生態(tài)體系”,想要以汽車生態(tài)的打造來提振公司表現(xiàn)。
那么,這些動作能否讓長城汽車重新獲得優(yōu)勢呢?
森林式生態(tài)體系背后,多品牌戰(zhàn)略遇瓶頸
根據(jù)相關介紹顯示,長城汽車正在力推的“森林式生態(tài)體系”理念其實是一種獨立、自成體系的內(nèi)部生態(tài),它主要是通過長城旗下哈弗、魏牌、歐拉、坦克及皮卡這五大品牌組成產(chǎn)品矩陣,以及獨立運營汽車科技公司“沙龍”等來形成合力,以提升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不過,隨著長城汽車在新能源車層面遭遇銷售困境,它的這種汽車生態(tài)能否真的能幫助公司走出危機正遭受質疑。
目前,長城汽車施行的汽車生態(tài)構建主要體現(xiàn)在多品牌戰(zhàn)略上,而在大量的子品牌當中,新能源車的布局無疑是未來市場競爭的核心,長城在此方面主要以歐拉為核心,此外WEY、哈弗品牌也在布局插混車型。
可惜的是,在未來新能源車的大勢所趨當中,長城汽車的多品牌運作并未能讓人感受到太大潛力。
一方面,像WEY、哈弗品牌推出的插混車型汽車銷量可憐、市場認可度并不高,所以這些車型仍然只能在燃油車的范疇內(nèi)與競品進行比較。
另一方面,在新能源車主力品牌歐拉上,長城近期正在遭遇增長失速。
作為長城目前唯一一個在銷售體量上有足夠影響力的新能源車品牌,歐拉對長城汽車未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該品牌過去幾年的銷售增長也足以讓長城“有面子”。在過去的2021年,歐拉總銷量超過13萬臺,同比增長近140%,為長城汽車的整體銷售提升貢獻良多。
不過在最近一段時間,長城歐拉的銷售表現(xiàn)一般,這直接讓市場上看衰長城的聲音多了起來。
更重要的是,隨著主力新能源車品牌風光不再,歐拉品牌的瓶頸也更多地暴露出來:在低價小車層面,它無法做到像五菱宏光MINI EV那樣的銷售業(yè)績;在盈利上,歐拉又顯然無法與定價范圍更廣的比亞迪新能源車相比。
激烈的競爭態(tài)勢之下,以歐拉為主力的長城新能源汽車最終在銷售層面被競爭對手甩開一大截,當長城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只有比亞迪的10%時,長城汽車的多品牌戰(zhàn)略就陷入了無比的“尷尬”:未來主力都沒有一戰(zhàn)之力,其它的品牌條線能夠幫助長城獲得持續(xù)的增長嗎?
品牌多不一定是好事,得新能源者才能得天下
這里不得不提的一個“靈魂拷問”就是,為什么前兩年風生水起的長城汽車,在新能源大勢所趨早就明朗的現(xiàn)在,反而是影響力不如從前了呢?
事實上,多年來聚焦多品牌與生態(tài)運作的長城汽車很早就知道了新能源賽道的重要性,它布局新能源車有著長達二十多年的歷史。
不過,長城汽車在擁抱新能源上,卻往往沒有那么堅定。
隨著新能源車市場的百花齊放,長城的劣勢開始體現(xiàn)出來,它相比于頭部新能源競品布局遲、產(chǎn)品少、迭代慢的劣勢開始為人所關注。
回過頭來看,歐拉品牌在2018年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快速發(fā)展,而在兩年前的2016年,魏建軍甚至還曾公開唱衰電動汽車。相比之下,一直到今天,長城更加看重的新能源賽道似乎還是氫能產(chǎn)業(yè)。
這從長城品牌生態(tài)的構建也能感受出來,目前,長城旗下新能源技術路線主要有純電動、混動和氫能三種,其中純電動主打歐拉品牌,沙龍是氫能+純電動,哈弗、WEY、坦克品牌主要是混動。
可以看出,在純電動路線上的搖擺以及對于氫能的看重讓長城汽車埋下了新能源車市場的隱患,隨著近些年純電動成為主流、競品不斷爆發(fā),長城新能源車的銷售開始遭遇瓶頸,進而影響其整體銷售表現(xiàn)。
好消息是,隨著特斯拉、比亞迪以及造車新勢力們快速搶占市場份額,考慮到長城只有歐拉在低價小車層面才有一些影響力,長城似乎已經(jīng)意識到了自己在純電動領域的落后,它這兩年在電動化、智能化技術上不斷擴張、完善布局,推出的相關產(chǎn)品也越來越多。
另外在智能駕駛層面,脫胎于長城的毫末智行近年來也不斷發(fā)力,并憑借著長城旗下大量品牌車型的落地優(yōu)勢,在很多車型上實現(xiàn)了智能駕駛系統(tǒng)搭載。
可惜的是,在日新月異的新能源車賽道,這些動作還是太慢了??紤]到頭部幾家無論在品牌聲量還是在銷售層面都已經(jīng)成功占據(jù)廣大消費者的心智,長城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未來不容樂觀。而在得電動汽車得天下的汽車市場,這意味著長城未來一段時間的日子可能都不會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