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會理會這一個人,一條狗?

主筆:胡不厭
小區(qū)終于建好了公共排溺區(qū),查理終于不用便溺在路旁邊了。
劉阿姨總算是能松下一口氣。
這其實不過是件小事,卻惹得整個小區(qū)兩年雞犬不寧。
原因很簡單,查理是一條導(dǎo)盲犬。
身為一條導(dǎo)盲犬,它不能被允許便溺在家中,便溺習(xí)慣會使它產(chǎn)生錯誤的理解,這將會給它的盲人主人造成更大的麻煩。
小區(qū)沒有預(yù)設(shè)好的公共便溺區(qū),查理只能尿在路邊。
鄰居們對此怨聲載道,他們覺得查理的狗尿味實在過于惡心,有損環(huán)境衛(wèi)生。
還有人針對劉阿姨,說她根本不做好垃圾分類也管不好自己的狗,沒有公德心。
到底是誰盲了?
誰能在雙眼失明的情況下分辨出手里的是廚余垃圾還是干垃圾呢?
誰對這么粗淺的事實視而不見,諷刺別人沒有公德心,排擠他人呢?
誰面對小區(qū)里兩年對一個住戶的威脅攻擊和她的導(dǎo)盲犬便溺的難處置之不理呢?
劉阿姨只是眼盲了,有的人卻是心盲了,腦子盲了,只能看到別人的難處所帶來的不便,辱罵著,嘲笑著,臨了還有的會呸一句“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
他們也挺可憐的,只能欺軟怕硬,指桑罵槐。對其他高檔犬在草叢里撒歡便溺,不栓繩亂跑跟瞎了一樣,對溫順從不咬人的導(dǎo)盲犬就要拍照批評,威脅下藥毒死,還用利器戳它的尾巴。
這不只是心盲了,這是心壞了。
沒有了最基本的同情心,將自己洶涌的惡意宣泄到無辜者的身上,這就是國際都市文明小區(qū)居民該有的“素質(zhì)”?
令人心痛。
想象一個盲人出門該要多大的勇氣,他/她要提防不合理規(guī)劃的溝溝坎坎,提防鋪設(shè)不當(dāng)可用性不強還會被摩托車和共享單車攔截的盲道,提防路上突如其來的大坑或者被偷走井蓋的下水道洞口,提防猛然沖來的小孩或者是著急的路人,提防不顧斑馬線行人一腳油門的轎車,提防不允許“寵物”上車的公交大巴和出租車,提防身后看不見的惡作劇或者別有用心的手……
所以說“我們的世界沒有殘疾人”,因為他們不敢出門。
雙腿殘疾的王浩周游全國,以自身的經(jīng)驗畫出了“殘疾人出行地圖”,造福無數(shù)苦于出門的殘疾人,卻在一個漆黑的夜晚不慎跌入酒店門口沒有告示警戒的深坑去世。
也許酒店“看不見”殘疾人沒辦法像正常人一樣看見這“顯而易見”的深坑這個“極少數(shù)”的情況。
但殘疾人不是“極少數(shù)”。
截止2020年2月,中國目前有8500萬的殘疾人士,占中國人口比例的6.21%。
不是他們不存在,而是我們“看不見”。
我們看見奧運會健兒奪得冠軍而歡呼,卻沒有數(shù)過奧殘會運動員們的金牌數(shù)目。
我們給明星偶像打榜刷禮物,卻很少長期捐助他們作為形象大使宣傳的殘疾人救助項目。
我們有時會圖個方便把車停在行人道上,卻沒想過一個盲人或者輪椅人士該怎么繞開車輛路過。
我們也如同盲人一樣,“看不見”別人與我們不相關(guān)的痛苦。
其實這都是些很簡單的事情。
他/她看不見垃圾分類分不好,就扔垃圾的時候停下來幫幫他/她。
他/她的輪椅卡在人行道自己過不去,就伸手幫他/她抬一下推過去。
他/她聽不見汽車鳴笛聲往路上走,就停車稍稍等一等不必發(fā)脾氣。
他/她因為不能說話只能一次次打電話提醒你拿外賣,就理解一下別人的難處標(biāo)記一下他的號碼是“外賣快遞”讓其他人也能知道。
……
這都是微不足道的事情,發(fā)自內(nèi)心的同情心和良知的舉手之勞,如今竟成為難能可貴的美德,真叫人為之汗顏。
有人還這么說:“生理缺陷是人類進化所需要淘汰掉的基因,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边@種社會達爾文主義的險惡不用我再去贅述,相信你也能明白它們的自私與惡心。
人不是靠優(yōu)勝劣汰的進化,殘忍的叢林法則來創(chuàng)造出恢弘磅礴的人類文明的。
是靠面對艱險的通力合作,集思廣益的智慧結(jié)晶,溫暖無私的愛與奉獻。
沒有愛的人,連那條忠心耿耿,會由于主人因為自己被欺負而內(nèi)心受傷的導(dǎo)盲犬查理還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