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風云3宗教科普:日耳曼多神教

??????? 日耳曼多神教,或者說日耳曼異教是一支歷史悠久的原始宗教,從羅馬鐵器時代起到斯堪的納維亞基督教化前,日耳曼多神教一直在日耳曼人中占據(jù)主導地位,其宗教習俗是日耳曼文化群體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今大多數(shù)日耳曼多神教文獻,是10世紀和11世紀由斯堪的納維亞和冰島學者收錄保存。
歷史
????????根據(jù)研究,最早的日耳曼多神教可能脫胎自印歐語系原神話,但這段時期的書面文獻少之又少,包括起源在內(nèi)的線索只能靠考古遺址略知一二。最早詳細描寫日耳曼多神教的是朱利烏斯·凱撒的《高盧戰(zhàn)記》,書中描寫的日耳曼多神教與現(xiàn)今的文獻有著許多不同,凱撒將日耳曼描繪成一種野蠻的世外桃源,他說日耳曼人不同于凱爾特人,他們沒有德魯伊司掌圣事,也沒有多少對于祭祀活動的熱情,只會將太陽、月亮和火焰這種能夠感知到的力量視為神靈。公元98年,塔西佗所著的《日耳曼尼亞(Germania)》更詳盡的描繪當時日耳曼人的信仰情況,他說日耳曼人會使用牲畜與活人進行生祭,尤其是蘇維匯人會將羅馬戰(zhàn)俘獻給他們的女神那瑟斯,在這里塔西佗將那瑟斯比作羅馬人信仰的伊西絲女神。據(jù)說那瑟斯居住在一座位置不明的小島上,蘇維匯人會將進行過凈化儀式的人祭投入水中作為祭品,并且日耳曼人不建造神廟供奉神靈,儀式地點一般會選在一片圣林當中。
????????據(jù)說羅馬人十分忌憚日耳曼的女祭司們,因為這些身材高大的女人時常會主持人祭,俘虜們會被割開喉嚨投入大鍋,或是開膛破肚進行內(nèi)臟占卜。此時的日耳曼多神教已經(jīng)以沃登/奧?。╓odan),多納爾/托爾(?Donar)為主神

????????時間推進到337年君士坦丁大帝去世時,雖然羅馬帝國已經(jīng)將基督教立為國教,許多日耳曼部落也開始改信基督教,但是依舊有相當數(shù)量的日耳曼人信仰著自己的異教,而君士坦丁本人也沒有完全禁止帝國內(nèi)部分神廟的異教信仰。此時的日耳曼多神教出現(xiàn)了分化出地域特色,如哥特異教與法蘭克神話。
????????哥特異教的歷史自3世紀早期,到哥特人于四世紀基督教化,僅短暫存在了約1個世紀。在哥特人的信仰中,除了沃達納茲/奧丁(Wodanaz)和尤納茲/托爾(Tunraz)外,出現(xiàn)了后期日耳曼多神教的象征,戰(zhàn)神蒂瓦茲/泰爾(Tīwaz)。除此之外,哥特異教中存在許多祖先崇拜的痕跡,東哥特王國的阿瑪勒家族(Amali dynasty,CK2中翻769倫巴第王國歷史在最底下能找到)為了神化自己,將祖先高特(Gaut)奉為亞薩神族的始祖。在哥特人的墓葬中,并不存在武器作為殉葬品,這一點也是哥特異教與普通日耳曼多神教的區(qū)別。

????????法蘭克神話則更加貼近自然主義,他們將許多祭壇設立在森林、山頂與河流旁,并且對華納神族的豐饒之神英格維/弗雷(Yngvi)突出崇拜,就算到克洛維一世時期還能找到祭祀的痕跡。與其他日耳曼部落不同的是,法蘭克的墨洛溫家族從未自稱過是奧丁的后裔。在法蘭克人中,公牛也有著獨特的地位,據(jù)推測這可能與那瑟斯的信仰有關,也有說法認為這是學習羅馬帝國晚期的傳統(tǒng),行省總督會乘坐驛站的牛車到地方伸張正義。
????????不過法蘭克神話中最獨特的是他們的起源神話,他們吸取了許多羅馬埃涅阿斯與羅慕路斯的故事。根據(jù)《法蘭克人史(Liber Historiae Francorum)》的描述,特洛伊淪陷后普里阿摩斯與安忒諾耳帶領1萬2000遺民沿著塔納斯河流浪,在亞速海附近的潘諾尼亞建立起一座名為西坎布里(Sicambri)的城市,在兩代人后他們來到了萊茵河沿岸。在《弗雷德加爾編年史(Chronicle of Fredegar)》里,說到有位名為法蘭西奧(Francio)的國王用自己的名字為國家命名,就和羅慕路斯為羅馬命名如出一轍。但是許多證據(jù)表面法蘭克人的遷徙并不存在,包括凱撒在內(nèi)的許多歷史學家都描述過,所謂的西坎布里一直在萊茵河沿岸,考古發(fā)掘也印證了這里是一處人類定居點。

??????? 在整個4世紀中,日耳曼部落也在慢慢的基督教化,加之391-392年狄奧多西一世頒布異教禁令后(得益于“叛教者”尤里安的豐功偉業(yè)),由哥特人帶頭,包括勃艮第人和汪達爾人在內(nèi)的許多日耳曼部落皈依阿里烏斯派基督教,到西羅馬帝國滅亡時,大遷徙中的日耳曼部落僅剩下撒克遜人、法蘭克人與倫巴第人堅持異教信仰。在508年,法蘭克王國開國國王克洛維一世受洗,阿里烏斯派開始失去自己的信徒,到589年剩下的哥特人也拋棄了阿里烏斯派。
????????在進入黑暗時代后,隨著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主英格蘭,他們也將自己的盎格魯-撒克遜異教帶入,其影響從5世紀延續(xù)到到8世紀。在他們到來前,羅馬的基督教傳播已經(jīng)有200年,但在不列顛依舊是以本地多神教為主,除格溫特外的威爾士、康沃爾半島和蘭開夏幾乎見不到基督教的痕跡。比起鄰近的法蘭克和斯堪的納維亞,盎格魯-撒克遜異教的第一手記錄十分稀缺,大多數(shù)相關文獻也是用拉丁文而不是古英語記述,唯一現(xiàn)存的盎格魯-撒克遜史詩是《貝奧武夫》(J.R.R托爾金尤其支持這種論點,還撰寫了一篇論文《Beowulf: The Monsters and the Critics》)。
????????在教義上,盎格魯-撒克遜異教同普通日耳曼多神教一樣,還是以奧丁、托爾和泰爾為三主神,除此之外盎撒還有信奉萬物有靈論,相信存在著眾多超自然實體,如水妖、精靈和龍。在祭祀方面,他們傾向于使用無生命物體或動物而非人祭,有著許多巫術與魔法這樣薩滿教的元素,而且有證據(jù)表面他們還建造了木質的露天廟宇。

????????除了盎格魯-撒克遜異教之外,歐陸上的日耳曼多神教也開始被統(tǒng)稱為大陸日耳曼神話,包括法蘭克神話在內(nèi),撒克遜人、阿勒曼尼、弗里斯人、倫巴第人和圖林根人的傳說都被統(tǒng)稱在內(nèi)。但是大陸日耳曼神話沒有多少留存或整理過的文獻,只有一些零散的古弗薩克文銘文和古高地德語傳說,如《希爾德布蘭特之歌(Hildebrandslied)》和《梅澤堡咒語(Merseburg charms)》。在大陸日耳曼神話中,關于圣樹的事件有許多,像是圣波尼法爵(Saint Boniface)曾在日耳曼人的面前將象征多納爾/托爾神的橡樹砍倒,以及撒克遜人視為世界之樹的伊爾明蘇爾,在撒克遜戰(zhàn)爭中被查理曼摧毀。八世紀中葉,隨著加洛林家族,尤其是查理曼進行撒克遜戰(zhàn)爭以及后續(xù)的嚴苛轉教措施,大陸日耳曼神話逐漸消亡。如今在刪除神圣元素后,大陸日耳曼神話逐漸化作歐洲的民間傳說與童話。


??????? 在黑暗時代結束后,日耳曼多神教僅剩下斯堪的納維亞的北歐異教,盎格魯-撒克遜異教雖然取得了軍事勝利,但還是改信基督教信仰而非堅持異教。北歐異教有著獨特的起源,在公元前1700-500年的北歐青銅時代,斯堪的納維亞以太陽信仰為主體,這段時期有著大量關于太陽馬車與船只的壁畫和文物,公元前1000年時期日耳曼文化逐漸傳入斯堪的納維亞。到維京時代,北歐異教伴隨著維京人向外擴展,在冰島,奧克尼群島,設得蘭群島和法羅群島這些人口稀少的地方廣泛傳播,其中冰島的情況最為特殊。870年挪威探險家開始殖民后,根據(jù)地名研究這里最興盛供奉托爾,部分人信仰芙蕾雅,但是卻沒有關于奧丁的地名,并且自殖民起,冰島一直處于異教徒與基督徒和諧并存的狀態(tài)。
????????時間推進到9世紀,維京人隨著突襲歐陸和不列顛,也接觸到了基督教。丹麥國王哈拉德·克拉克(Harald Klak)可能是第一個皈依基督教的維京領袖,他于826改信,據(jù)稱可能是為了與虔誠者路易結成同盟對抗王位競爭者,但是在霍里克二世(Horik II,854 –867年在位)統(tǒng)治時期復辟異教信仰。
????????在10世紀,“好人”哈康(Haakon the Good)將基督教信仰帶到挪威,傳說他的父親金發(fā)哈拉爾德(Harald Fairhair)為了不讓小兒子受到傷害,將他送到埃塞爾斯坦(?thelstan,924–927時期的盎格魯撒克遜之王)的宮廷接受教育,在這里哈康成為了一名基督徒,在哈拉爾德去世后埃塞爾斯坦還贈與船只和人員,支持他對抗自己的異母兄弟“血斧”埃里克(Eric Bloodaxe)。在回到挪威后,哈康并沒有公開自己的信仰,但是他縱容基督教傳教士宣教,根據(jù)《挪威列王紀(Heimskringla)》的說法,異教徒被激怒并在特隆赫姆焚毀了三座教堂。后來,幾位的挪威國王支持異教和基督教并存的方式,推進改信進程。直到奧拉夫一世(Olaf Tryggvason,995 – 1000在位)登基后,于995年建立了第一座正式的基督教教堂,通過強硬手段逼迫北歐異教的信徒改信,并大力迫害那些被打為“巫師”的人。
????????瑞典是最后一個基督教化的北歐異教國教,其轉教過程十分模糊。不過可以知道的是,瑞典國王豪吉的比約恩(Bj?rn at Haugi)曾于830年,邀請“北方圣徒”圣安斯加爾(Saint Ansgar)第一次在瑞典傳教,但以失敗告終。一個世紀后漢堡主教烏尼(Unni)繼續(xù)安斯加爾嘗試,但是他也同樣失敗了,最后在比爾卡(Birka)中道崩殂。到奧洛夫·舍特康努格(Olof Sk?tkonung,勝利者埃里克之子,第二位有文字記載的瑞典國王)上位后,基督教開始順利在瑞典傳播,他自己也于1008年受洗。在整個11世紀,瑞典的核心地區(qū)處于北歐異教和基督教并存的狀態(tài),并且人民十分樂意向新的信仰過渡,但是法律還是遵照著異教傳統(tǒng)實施,到來11世紀末,僅剩下著名的“異教徒”埃里克(Erik ?rs?ll)作為最后的異教領主。
????????12世紀后,基督教勢力在斯堪的納維亞完全鞏固,值得注意的是異教文化在本地基督教中得到了再利用,例如北歐神話的圖案與主題大量出現(xiàn)在為“偉大者”克努特(Cnut the Great)創(chuàng)作的宮廷詩歌中,斯諾里·斯蒂德呂松(Snorri Sturluson)這樣的歷史學者也開始將北歐的口頭傳說用文字記載下來。

教義

????????鑒于北歐神話的深入人心,這里就不再贅述神話方面的東西,重點放在習俗方面
????????在早期日耳曼多神教中,沼澤和湖泊似乎是經(jīng)常舉行祭祀的場所,根據(jù)考古發(fā)掘這里曾發(fā)現(xiàn)了大量儀式器物與繪畫,最早的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日耳曼多神教中,生祭一直占據(jù)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在部分沼澤地區(qū),還發(fā)現(xiàn)了原始的人物木雕,據(jù)信這些東西會被燒毀或是投入湖中,當做人祭的替代品。在舉行人祭時,日耳曼人還會使用巨石等道具確保祭品被壓入沼澤和湖水中。日耳曼多神教的另一樣獨特儀式是供奉武器,僅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就有50處類似的祭祀地點,時代約在公元200-500年,那些報廢和無用的武器會被投入水中,如彎曲的劍、斷矛和破盾,在這些地方還出土了財物與動物骨頭,但卻沒有人骨。
????????到北歐異教時期,許多地方已經(jīng)與原來的日耳曼多神教大不相同。根據(jù)《挪威列王紀》記述,異教徒會在祭祀時宰殺動物,將他們的鮮血灑在祭壇和神殿的內(nèi)外墻上。在烏普薩拉神廟(Temple at Uppsala),當?shù)亓鱾髦拍暌欢鹊拇笮图赖?,每種動物會選出9只雄性,在完成獻祭后懸掛在神廟的林地中。除此之外,決斗、完成交易和啟航之前等等事務,也都會舉行動物生祭。雖然動物祭祀占據(jù)主導,但是人祭傳統(tǒng)依舊存在。根據(jù)考古發(fā)掘,在比爾卡出現(xiàn)了非正常死亡的尸體被作為墓主人的殉葬品,例如被斬首的青年尸骨。對沼澤和湖泊投放祭品的儀式則完全保留下來,維京人會將武器、珠寶或工具投到濕地當中,這種習俗還傳播到斯堪的納維亞之外,例如英國赫爾河(River Hull)就出土過利劍、工具以及牛、馬、狗的骨頭。
????????在喪葬習俗中,北歐異教大量使用火葬。死者的尸骨會先在墓地旁火化,在將骨灰呈放在器皿中,與隨葬品一同下葬。船葬一般只有貴族擔負得起,墓主人會將生前的愛用品、寵物甚至是看重的奴隸作為隨葬品一同獻祭或火化,那些一般的家庭則會使用“石船”代替船只火化。新生兒的名字往往會以一位去世的親戚來命名,視為對故人的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