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者手記:意義,人生意義與此命題探討的價值

意義:人類對“時間”有相對統(tǒng)一共識,多數(shù)時候標準一致,而“意義”是要看主語的,對誰的意義;每個人的意義相對獨立,基于不同價值體系和評判標準;同一件事,對不同主體的意義可能不同,即具體到某個意義——不過是某個價值評判體系下的答案。同一件事,有人認為有意義,另一些人認為沒有,有主觀成分。這種認知和答案又與個人/組織的選擇、行動、實踐產生互動;意義之外,還有事實(真正的客觀或許只存在于上帝、地外視角,出自某一人類實體的觀點和評價難見絕對客觀,多數(shù)“客觀”后都有利益。公道存在,但不廣泛),在一些不重合的人群中,意義也可能有重合。
人生意義:有些人認為怎樣的生活有意義,得好好過,可以;有些人認為人生與世界無意義,萬物虛無,他只要能說服自己,也無妨,沒人能管得了所有人想法。畢竟,他人眼中的積極意義,在別人價值體系里,對虛無者不重要;更大范圍,有人群、組織、民族、國家、人類某一范疇內相通的意義,跟具體個人的人生意義標準可能有出入。
個人意義追尋,當然可能連帶創(chuàng)造現(xiàn)實意義,造?;虻満σ环?,但即便再跟變化、選擇、行動等現(xiàn)實掛鉤,部分仍是求個心安。最多,體驗和價值自評并存。多數(shù)頭腦中活躍過的思想,跟終究停止新陳代謝的肉體般曇花一現(xiàn)。這與看透毀滅終局和痛苦底色、以無情及平常心應對荒誕無常不沖突,反而契合。
在小說《自救者》第一部《風暴瓶》中,有涉及人生意義探討的情節(jié)。意義的探討,看似不產生實際價值、物質利益,卻與選擇、實踐密切掛鉤,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有其重要性。想過怎樣的生活,自己想清楚,去選擇、行動即可。別人講再多若自己無感,仍是他人的空中樓閣,自己覺醒感悟,看清楚并相信,再去走的每一步才更實在。將主要的時間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積極有為,是自己的選擇。
改變是因為不想受某種苦,可改變之后還是受苦,那改變的意義何在?痛苦是人生底色,一個人再怎么改,都有不同的苦。但意義有分別,還有人類選擇活下去,正是因為不斷找尋對其更有意義的生活方式。受夠了冰天雪地選擇去往四季如春或大汗淋漓,肉體不受凍了,感到快樂,就是意義。也有人喜歡冰雪,從熱帶搬去寒帶,那是他的意義。個人價值體系認準何人何物重要,其目標就可能成為主心骨,由于這點源于個人,很主觀。從整個自救體系梳理來看,把別人當主心骨不是不行,但未必踏實,世事荒誕無常,你依賴的隨時可能灰飛煙滅,唯一最值得依靠的,是與本人肉身心靈感受同生共死的自己(苦口婆心再強調一遍,自救不等于自私,也不等于隔絕外援,這點“自救之道”節(jié)點梳理中有詳細論述;同樣的,自立自強自救,與價值取向相同相近的組織、群體目標不沖突,可和諧契合,如為人民服務),這點對任何人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