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皇帝功德碑 【朝鮮李朝】李景奭.撰
【按:此碑立於1639年,丙子胡亂之後三年。此時,皇太極已經用武力逼迫朝鮮仁祖大王投降,並向滿洲稱臣,與明朝斷絕宗藩關係。為耀武揚威,命朝鮮勒石記功,故有此碑。原文為朝鮮吏曹判書李景奭用漢字文言文撰寫,並譯為滿文、蒙文,同刻於一碑。朝鮮李朝久慕漢風,士大夫階層漢學水平極高,此文措辭謙卑,風格肅穆,頌聖亦極為得體,是地道而典雅的漢式碑板文字,幾乎不像是出自外國人之手。然而,正為此故,可見犬羊縱橫,神州陸沈之大辱,不獨在中原也。撫今追昔,可發(fā)一歎!】
大清皇帝功德碑
大清崇德元年冬十有二月,寬溫仁聖皇帝以壞和自我,始赫然怒,以武臨之,直擣而東,莫敢有抗者。時我寡君棲于南漢,凜凜若履春冰而待白日者殆五旬。東南諸道兵相繼崩潰,西北帥逗撓峽內,不能進一步,城中食且盡。當此之時,以大兵薄城,如霜風之卷秋籜,爐火之燎鴻毛,而皇帝以不殺為武,惟布德是先,乃降勅諭之曰:“來,朕全爾;否,屠之!”有若英、馬諸大將,承皇命相屬於道。
於是我寡君集文武諸臣,謂曰:“予托和好于大邦,十年于茲矣。由予惛惑,自速天討,萬姓魚肉,罪在予一人。皇帝猶不忍屠戮之,諭之如此,予曷敢不欽承,以上全我宗社,下保我生靈乎!”大臣協(xié)贊之,遂從數十騎詣軍前請罪?;实勰藘?yōu)之以禮,拊之以恩,一見而推心腹,錫賚之恩,遍及從臣。禮罷,即還我寡君于都城,立召兵之南下者,振旅而西,撫民勸農,遠近之雉鳥散者咸復厥居,詎非大幸歟!
小邦之獲罪上國久矣!己未之役,都元帥姜弘立助兵明朝,兵敗被擒。太祖武皇帝只留弘立等數人,餘悉放回,恩莫大焉,而小邦迷不知悟。丁卯歲,今皇帝命將東征,本國君臣避入海島,遣使請成,皇帝允之,視為兄弟國,疆土復完,弘立亦還矣。自茲以往,禮遇不替,冠蓋交跡。不幸浮議扇動,搆成亂梯,小邦申飭邊臣,言涉不遜,而其文為使臣所得?;实郦q寬貸之,不即加兵,乃先降明旨,諭以師期,丁寧反覆,不翅若提耳面命,而終未免焉。則小邦羣臣之罪,益無所逃矣?;实奂纫源蟊鴩蠞h,而又命偏師先陷江都,宮嬪王子,暨卿士家小,俱被俘獲?;实劢渲T將不得擾害,命從官及內侍看護。既而大霈恩典,小邦君臣,及其被獲眷屬,復歸於舊。霜雪變?yōu)殛柎海莺缔D為時雨,區(qū)宇既亡而復存,宗社己絕而還續(xù),環(huán)東土數千里,咸囿於生成之澤,此實古昔簡策所稀觀也,於戲盛哉!
漢水上流三田渡之南,即皇帝駐蹕之所也,壇場在焉。我寡君爰命水部,就壇所增而高大之,又伐石以碑之,垂諸永久,以彰夫皇帝之功之德,直與造化而同流也。豈特我小邦世世而永賴,抑亦大朝之仁聲武誼,無遠不服者,未始不基于茲也。顧摹天地之大,書日月之明,不足以彷彿其萬一,謹載其大略。銘曰:
天降霜露,載肅載育,惟帝則之,竝布威德。
皇帝東征,十萬其師,殷殷轟轟,如虎如豼。
西蕃窮髮,暨夫北落,執(zhí)殳前驅,厥靈赫赫。
皇帝孔仁,誕降恩言,十行昭回,既嚴且溫。
始迷不知,自貽伊戚,帝有明命,如寐之覺。
我后祇服,相率而歸,匪惟怛威,惟德之依。
皇帝嘉之,澤洽禮優(yōu),載色載笑,爰束戈矛。
何以錫之?駿馬輕裘。都人士女,乃歌乃謳。
我后言旋,皇帝之賜,皇帝班師,活我赤子。
哀我蕩析,勸我穡事。
金甌依舊,翠壇維新,枯骨再肉,寒荄復春。
有石巍然,大江之頭,萬載三韓,皇帝之休。
嘉善大夫禮曹參判兼同知義禁府事臣呂爾徵奉教篆
資憲大夫漢城府判尹臣吳竣奉教書
資憲大夫吏曹判書兼弘文館大提學藝文館大提學知成均館事臣李景奭奉教撰
崇德四年十二月初八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