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非靶向脂質組學介紹
脂質在植物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它是細胞膜的結構成分,是種子中主要的貯藏物質,是葉片中用于能量捕獲的色素,還是細胞通訊的信號分子。
隨著脂質組學的發(fā)展,植物脂質的質譜分析也得到了顯著改善。植物脂質組學被定義為使用質譜法對植物的脂質進行分析。許多方法包括ESI-MS、ESI-MS/MS、GC-MS被用于植物脂質組學的研究中。非靶向脂質分析可用于檢測響應發(fā)育和環(huán)境變化的脂質代謝變化。
脂質在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和對環(huán)境變化的響應中起著重要作用。甘油脂是植物中含量最豐富的脂質類型,包括磷脂、糖脂和中性脂。磷脂可進一步分為亞組,包括磷脂酰膽堿(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絲氨酸(PS)、磷脂酰甘油(PG)和磷脂酰肌醇(PI)。糖脂類包括單半乳糖基二?;视停∕GDG),二半乳糖基二?;视停―GDG)和磺基喹喔基二?;视停⊿QDG)。這些化合物的組成在植物的不同組織和物種之間有所不同,還受到養(yǎng)分和環(huán)境的強烈影響。

植物非靶向脂質組學應用
逆境誘導的植物脂質組學變化;
傷害引起的植物脂質組學變化;
發(fā)育和衰老誘導的植物脂質組學變化等。
可用于鑒定植物脂質組學的儀器包括MS、GC、HPLC或LC-MS、GC-MS。色譜方法(如GC或HPLC)與MS的結合可以大大增加脂質的覆蓋率。作為植物脂質組學中廣泛使用的分析技術之一,GC-MS被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范圍廣泛的由14-24個碳原子組成,包含0-3個雙鍵的揮發(fā)性和衍生化的非揮發(fā)性脂質。與LC-MS和LC-NMR相比,GC-MS具有分析重現性好和成本較低的優(yōu)點。近年來,LC-MS也已被用于植物脂質的非靶向大規(guī)模分析。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