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談62 | 這些干貨級時間規(guī)劃+投遞技巧,讓我從服務設計海歸秒變求職達人!


-Xuanyi-
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
MA Design:Expanded Practice
Innovation & Service服務設計方向
Distinction畢業(yè)
/錄取職位/
國內知名設計咨詢公司
交互設計師
-?關于求職過程和經歷
? ??Career search process and experience
首先可以簡單聊聊我的專業(yè)背景。我經歷過兩次跨專業(yè)——第一次是經濟學跨視覺傳達,第二次則是視覺傳達跨到服務設計專業(yè)。在金匠讀設計研究生預科的第一年里,跨學科的靈活設置使得我接觸到了不同的設計專業(yè)方向,在對多個方向都進行了了解和嘗試后,我選擇了服務設計專業(yè)來繼續(xù)研究生階段的學習。

在我的認知里,服務設計是一種較為綜合全面的思維策略型學科。由于服務設計需要探索核心用戶群體需求、鏈接和平衡多個參與方,并且進行服務中全鏈路的統籌和設計,以及多元的觸點體驗的產出,以致這個學科對于設計從業(yè)者的邏輯推理、信息處理、同理心、統籌規(guī)劃、團隊協作以及產出設計的能力要求都是較高的。在轉專業(yè)的摸索中我逐漸意識到了比起偏視覺的設計產出,我對設計過程中調研、洞察與推理的階段更加感興趣,因此決定探索這個對我來說充滿了新奇和挑戰(zhàn)的領域。
由于準備回國工作,在回國前我對國內與服務設計領域相關的工作方向進行了初步的調研,發(fā)現國內設立較多的交互設計師、用戶體驗設計師和產品經理崗位比較符合服務設計的范疇。而在其中,設計咨詢類公司所設立的交互設計師或者用戶體驗設計師崗位相對于互聯網的相同崗位來說能更加參與到某個業(yè)務全鏈的洞察與設計流程中。因此在回國求職時,我開始有意識地規(guī)劃起自己的求職之路。
我是12月畢業(yè),1月回到國內的。在過完春節(jié)后,我開始集中全部精力準備求職。整個求職時間線大概是從二月初到三月中旬。

求職流程則分為以下幾個階段:簡歷與作品集準備-崗位信息收集和投遞-面試與筆試準備-面試-復盤。
*01
簡歷與作品集準備
1月底-2月底,歷時大約一個月
我在研究生階段有過一段實習經歷,也參加過不同的比賽和項目,因此我積累了很多不同類型的作品,包括服務設計、交互設計、產品設計和思辨設計等。最初我對作品集的認知是茫然的,不知道如何選取項目,也不知道求職作品集的排版重點與申請學校的作品集有什么不同。但在Mancy老師的幫助下,我很快就形成了對于作品集排版的認知。Mancy老師以多年豐富的行業(yè)經驗引領著我,在作品集項目選取、作品排版架構梳理、頁面重點信息突出、個人的優(yōu)勢該怎么呈現等方面都給予了我很多指導和幫助。

我的作品集最終選取了五個項目,畢設所做的服務設計項目體現了我專業(yè)方面的綜合能力,競賽所參加的產品設計和思辨設計項目則呈現了我的用戶研究、需求洞察、邏輯推理和設計產出的優(yōu)勢。而最后兩個實習時做的交互項目則體現了我對交互設計的認知和工作能力。我認為作品集整理的關鍵在于體現出設計者的個人優(yōu)勢有哪些(其中包括綜合能力與設計能力),以及與所投崗位的契合程度有多高。另一個要點是,作品集的信息呈現十分重要,比起華麗的視覺效果,在有限的幾分鐘的瀏覽時間里,通過串聯起頁面中一眼即可讀取的關鍵信息便可讓面試官完整理解項目概況、項目的推進邏輯以及項目成果是十分重要的。


至于簡歷方面,在簡歷中設計師的工作經歷和項目經歷信息的呈現的權重是較大的。因此對項目的描述需要覆蓋到項目背景、個人所負責的具體工作(比如具體到通過xxx研究洞察到了用戶的xxx需求,針對該需求進行了xxx的設計等),以及項目成果反饋,如果反饋可以通過數據或者實例來說明會更好。
*02
崗位信息收集和投遞
2月底-3月初,歷時約兩周
從我的經歷來看,求職信息收集階段主打的是廣撒網、信息差和求職進程管理。
??廣撒網:
首先需要明確自己感興趣的和可從事的方向是哪些,然后這些方向里有哪些公司可以投遞。比如我重點投遞了互聯網公司的交互/用戶體驗崗位,以及設計咨詢行業(yè)的相關崗位。在兩周的時間里,我整理并且投遞了40+公司的崗位。隨著這兩年設計行業(yè)越來越卷的趨勢,很有可能所投遞的崗位只有不到1/5會有回應。因此在接到確定的Offer之前,一定要多投遞才會有更多的機會。
??信息差:
首先收集崗位信息的平臺有很多:一是各個公司官網(腦海中可以想到的互聯網公司或者其他大公司都可以直接去官網看有沒有崗位);二是Boss直聘、應屆生求職網等國內求職平臺;三是領英、glassdoor等全球平臺(一些外企會在這些平臺上發(fā)布崗位);四是設計類的公眾號或群組;五是小紅書資訊整理。在看到崗位信息后,能夠在官網找到投遞渠道的建議優(yōu)先去官網投遞,如果官網沒有投遞渠道再從第三方平臺投遞。

設計咨詢行業(yè)求職則會有點不一樣。由于國內的設計咨詢起步較晚,加上現在主流求職信息媒體都不太關注這一領域,因此我采取了另一種信息收集方式——先在各個平臺搜索國內的設計咨詢公司有哪些,綜合答案后整理出一張列表,然后依次在這些公司的官網、微信公眾號、第三方平臺搜索看該公司是否開設了可以投遞的崗位,在這樣的地毯式搜尋下我也找出了十幾家設計咨詢公司進行投遞。而我最終收到的Offer也來自于其中的一家。
*03
面試與筆試準備
3月中,歷時約一周
??面試:
在沒有接到具體的面試通知時,我在多個平臺搜索了用戶體驗設計面試經驗,并且將收集到的高頻問題整理在xmind里面,形成了一個大概70多個問題的問題庫。這個問題庫包括了設計理論、實踐經驗、作品集、工作能力(團隊)、個人學習能力/態(tài)度、以及反問公司的問題等六個方面。雖然面試可能最多只有十幾個問題被覆蓋到,但如果能夠通過問題庫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那也可以更靈活地應對不同公司的面試,甚至掌握面試的主動性。
如果接到了具體的面試通知,可以花一兩天的時間去了解將要面試的公司的背景、理念和案例,熟記一兩個案例并且總結出來該案例對你的吸引點或者契合點。在面試的時候主動cue到公司業(yè)務和自己的能力契合度,并且通過一兩個案例的解釋建立更深的聯系,會對求職有非常大的幫助。其實公司想選擇的不只是優(yōu)秀的人,更是和公司契合的人。
??筆試:
一些較大的互聯網公司或者國企會有行測和筆試環(huán)節(jié)。行測就是刷題,北森題庫是重點,筆試一般則是在有限時間內(三五天)完成一套設計。筆試的話需要注意的是最終的產出一定要包含盡量完整的一個流程:現有產品問題發(fā)掘?- 競品/用戶研究?-?需求提取與策略轉化?- 設計迭代?- 二次測試(可用性測試)-優(yōu)化反饋。面試官想看的并不只是最后你設計了什么,也會注重你為什么這樣設計。
*04
面試中
可能是運氣比較好,第一家面試的公司就給了Offer。在面試后我總結出來了可能有幫助的一些關鍵點:
我面試的是一家設計咨詢公司,面試會分為業(yè)務面試和hr面試。業(yè)務面試時的環(huán)節(jié)大概依次是自我介紹、作品集項目介紹、對投遞崗位的理解、自己的發(fā)展規(guī)劃、反問問題等幾個環(huán)節(jié)。

??自我介紹:
自我介紹時需要注重重點的提煉。由于面試官已經看過了你的簡歷和作品集,因此自我介紹需要用最關鍵的信息來匹配到崗位和公司的要求,即第一印象就是給對方建立“我是你們想要的人”的印象。我采取的介紹方式是一句話帶過學術背景,兩三句話帶過項目和實習經歷,重點說明我的學歷背景+項目經歷塑造了我哪些方面的能力,以及我為什么選擇想要從事該行業(yè)并且選擇了該公司。
??作品集項目介紹:
作品集講解需要有條理。首先如果有選擇了團隊合作的項目首先要講清楚個人主要負責了哪些方面的工作。第二點是當時的面試官很注重我在一個項目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的結論是如何推導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的,因此在講述時一定要注重項目推進的邏輯。另外可能會問到在項目中最印象深刻的事/最大的挑戰(zhàn)是什么,這里可以講述個人或者團隊在項目中遇到的困難+如何克服了困難+個人的成長與收獲。

面試時業(yè)務面很有可能會對你的項目細節(jié)提出專業(yè)的問題,有些問題可能是你的設計沒有做到的。此時也不需要緊張,大方說明我因為xx原因(比如時間或者項目方向原因)當時并未進行這一步,但是我會如何思考或者進行設計,如果想不到更多方案也可以請教面試官他們會怎么思考這一步。面試不是考試是雙向選擇,因此松弛感和建立起交流的狀態(tài)會更有幫助。
??對投遞崗位的理解+自己的發(fā)展規(guī)劃+反問問題:
這三個環(huán)節(jié)更是建立起雙向交流的關鍵點。此時面試官可能會問到你對xx設計師的能力有著怎么樣的理解,你可以講述完你的個人理解后反問面試官他們的理解是怎么樣的。當時我在該環(huán)節(jié)和面試官雙向交流了對交互設計師、用戶體驗設計師和服務設計師的理解,也通過對自我發(fā)展的規(guī)劃的講述引入到交流該公司內的發(fā)展路徑是怎么設計的。再加上適當地和對方講述自己對公司業(yè)務的理解,和結合對公司感興趣的點的詢問,我的面試不只是一次面試,更像是一次和行業(yè)內資深人士的學習交流。
后來通過hr面后了解到,業(yè)務面時我主動交流的狀態(tài)給面試官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良好印象,也助力了我這次面試的成功。
*05
求職過程中最困難的環(huán)節(jié)是什么?
我的求職過程相對是比較順利的,但順利的背后也有著一些灰色的時刻。比如秋招時候在忙畢設和競賽因為身體狀況和精力狀態(tài)不得不放棄,只能參加春招,但發(fā)現崗位開的很少而產生的可能會找不到工作的恐懼;準備作品集時候的通宵一遍遍梳理和修改的痛苦;海投得不到回應時的焦慮和茫然。
雖然感覺像是雞湯,但我始終認為如果無法消除焦慮的話,就放在那里好了,帶著焦慮可能步伐會慢一點,但一步一步把該做的準備做好,開始投遞,開始面試,積累經驗,一切都會好起來。在機會來臨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最好,如果沒有準備好臨時抱佛腳也好,都比因為焦慮而退縮,沒有任何準備要好得多。工作是一定會有的,如果一開始不是最喜歡的崗位,就先入行去沉淀和成長,以后還有很多機會走向最適合的那一個的。
- 對學弟學妹們的建議
? ?Advice to fellow students
??求職是一場持久戰(zhàn),養(yǎng)成信息收集和整理的習慣,建立起自己的求職方法論和知識庫,機會來的時候不會有準備完美的狀態(tài),但要有準備的盡量好的狀態(tài)。
??有問題就大膽求助有經驗的人,從良師益友那里得到的指引能夠幫助我們少走很多彎路。
??焦慮很正常,帶著焦慮慢慢走就好,但不要因為焦慮什么都不要做。
??面試的松弛感很重要。一定要交流,而不是被動應答。
??如果壓力很大就多吃點好吃的,對自己好一點!
-?感謝的人
????People who need thanks
最感謝的還是UXD提供的這樣一個雪中送炭的求職服務平臺,和Manxi老師的指導與幫助,如果沒有Manxi老師的陪伴與引導我可能無法如此順利和幸運地找到心儀的工作。她能夠根據我的經歷和特質幫助我篩選排版項目來突出個人的優(yōu)勢,引導我理解求職作品集的排版重點,耐心指導我對作品集進行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更重要的一點是,Manxi老師在進行作品集和面試指導的時候,會在某些內容模塊講到在工作時這個流程會是什么樣的,會將自己豐富的行業(yè)理解融入到對項目的指導中與我交流。因此我所得到的不僅是一份作品集或面試的指導,也是通過和Manxi老師的交流慢慢建立起了對行業(yè)的了解和明晰了我的發(fā)展定位,我覺得“潤物細無聲”是對Manxi老師最恰當的形容。
- 關于未來
? ??Future
其實沒有特別遠大的展望。入行后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積累經驗,拓寬自己的能力面,成為一名具有全鏈思維和綜合能力的用戶體驗設計師便是我的目標了~
- UXD導師寄語
????From UXD
Manxi:有幸在UXD參與了Xuanyi從初轉專業(yè),再到從校園進入工作的兩個大的轉折點。我一直定義自我為“設計師的職業(yè)生涯陪跑導師”這樣的角色,很高興在這個教學相長的過程里,看到了一個熱愛設計的同學的蛻變。
生活是充滿不確定性的,它為人帶來好奇與振奮,但也時常折磨著我們自愛而又迷茫的心。我準備好了嗎?我能申請到夢校嗎?我能找到工作嗎?我們心懷理想,但也充滿不確定性的焦慮。作為導師,我們的陪伴既像你的一面鏡子,指出你的不足,反襯你的真實模樣;又像一座燈塔,在那一個個人生有很多道路的路口,為你留一束光,鼓勵你踏上前程。
送給走進職場的Xuanyi,??帶著那份朝氣和熱愛,勇敢去沖啊~?

更多知識干貨以及其他海外留學的資訊可以關注UXD交互工業(yè)產品設計分享或者添加小助手,還可獲取講座直播哦~

|福利大放送 | WELFARE?
對于設計初學者,完成從0開始創(chuàng)作幾乎是不可能的,就像學習過程中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樣。有了大量的積累,才能在腦海里建立素材庫,這些素材庫能幫助同學們完成最初的設計想法積累,基于這樣的基礎再進行個性化的創(chuàng)作,最終才能做出高質量的作品集。全球院校最新作品集免費拿!添加小助手即可獲?。?/p>
UXD交互工業(yè)產品設計學院是尤克斯國際旗下的一家專注于交互、服務、工業(yè)、產品設計專業(yè)的頂級設計學院。除了一對一設計課、基礎技能課程、小組課題、設計評圖、聯合教學外,我們提供不定主題的公開課和內部小組課,教學計劃課程由三大部分組成,包括基礎軟件技能教學、設計理論系統講座、申請必備知識解析等。



本文版權歸UXD尤克斯所有
部分圖片來自于網絡
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