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為何不殺楊秀?
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有五個兒子,都是同母兄弟,他們分別是楊勇、楊廣、楊俊、楊秀和楊諒。這五個兒子,都有著不同的性格和命運,其中最為慘烈的,莫過于楊秀了。楊秀是楊堅的第四子,封為蜀王,曾經(jīng)是隋朝的重臣和名將,但卻被自己的二哥楊廣陷害,廢為庶人,囚禁了十六年,最后被宇文化及殺害。那么,楊廣為何不直接殺掉楊秀呢?他又是如何對待這個不幸的弟弟的呢?本文就來揭開這段歷史的面紗。

楊秀的風(fēng)光歲月
。他曾經(jīng)多次隨父親出征北方和南方,屢立戰(zhàn)功。他也曾經(jīng)出鎮(zhèn)蜀地,文帝又派元巖為益州長史,益州大治。開皇十三年(593年),元巖卒于官。
楊秀的墮落之路
。
楊秀的悲慘下場
大業(yè)元年(605年),楊堅去世,楊廣即位,是為隋煬帝。他對楊秀的態(tài)度并沒有改變,仍然將他禁錮在內(nèi)侍省,不許與妻兒相見。楊秀上表請求原諒,求見最愛的兒子爪子,楊堅更生氣了,下詔說楊秀有十大罪,還說:“我不知道‘楊堅’、‘楊諒’是你的什么親戚。”但后來還是允許楊秀與諸子相處。楊廣雖然不敢直接殺掉楊秀,但卻一直把他帶在身邊囚禁于驍果營。大業(yè)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殺死楊廣后,欲立楊秀為皇帝,眾議不許,于是楊秀及其七個兒子都被宇文化及殺害。
楊廣為何不殺楊秀?
從上面的敘述可以看出,楊廣對楊秀的仇恨和猜忌是很深的,他曾經(jīng)多次陷害他,想要除掉這個心腹之患。那么,他為何不直接下令處死他呢?這里有幾個可能的原因:
一是出于對父親的顧忌。楊堅雖然對楊秀很生氣,但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他也曾經(jīng)感嘆說:“元巖若在,吾兒豈有是乎!”如果楊廣在楊堅在世時就動手殺了楊秀,恐怕會引起父親的震怒和悲痛。即使在父親去世后,也要考慮到父親的遺囑和聲譽。
二是出于對兄弟的情分。雖然說楊廣和楊秀之間有著深仇大恨,但他們畢竟是同母兄弟,從小一起長大,也有過親情和友誼。楊廣可能還有一絲留戀和憐憫之心,不忍心親手滅掉自己的弟弟。
三是出于對天下的顧忌。隋朝雖然一統(tǒng)天下,但并非鐵板一塊,各地還有不少反抗和叛亂。如果楊廣公然殺了自己的弟弟,恐怕會引起天下的震動和不滿,影響自己的聲望和威信。而且也會給其他兄弟留下一個惡劣的印象和警示,讓他們對自己更加防備和敵視。
楊廣雖然想要除掉楊秀,但卻又不能下狠手。他只能采取軟禁和監(jiān)視的方式,讓他活得比死還難受。這樣的做法,既不能解決問題,又增加了矛盾和危機。最終導(dǎo)致了隋朝的滅亡和自己的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