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小辭典·外國哲學史部分》1.25 功利主義
【本文轉載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僅供學習參考】
25、功利主義
? 通常是指資產階級的一種倫理學說。這種學說認為,個人功利是社會道德的標準和人類行為的基礎。代表人物有英國資產階級倫理學家和法學家邊沁[1]、英國資產階級經(jīng)濟學家和哲學家穆勒[2]等人。
? 邊沁把狹隘的個人打算、露骨的利己思想看作是人類一切行為的動機。他認為,人類都受著苦與樂的控制,人的一切活動目的都是為了獲得個人的最大幸福。在他看來,“品行最壞的人和有德行的人都有完全一樣的行為動機;無論這種人和那種人都想增加自己的幸??偤汀!?span id="s0sssss00s" class="font-size-16">[3]功利主義原則就在于造就個人幸福,增加樂的成分,減少苦的成分??嗯c樂是道德的標準,在人的行為上,樂的行為占優(yōu)勢,便是好行為;苦的行為占優(yōu)勢,便是壞行為。苦與樂是立法的基礎,國家應該用法制的手段增進個人幸福,懲罰破壞個人幸福的行為。這是邊沁聲稱,按照功利主義行事,就會保證“最大多數(shù)人的最大幸?!?。他還企圖證明,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私有制符合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極力反對財產公有制,宣稱:“任何事物都不像財產公有這樣違反功利主義?!?span id="s0sssss00s" class="font-size-16">[4]馬克思把邊沁的這套貨色斥責為“庸俗不堪的東西”,并挖苦邊沁是個“資產階級蠢才中的一個天才”。[5]
? 穆勒繼承、發(fā)揮了邊沁的思想。他和邊沁不同的地方是:邊沁以人的欲望作為社會動力,穆勒則以人的感情作為社會動力。他認為:“功用標準的制裁力和一切其他道德標準一樣,就是人類的良心感情?!?span id="s0sssss00s" class="font-size-16">[6]這種脫離社會經(jīng)濟基礎和階級基礎的唯心主義社會學,顯然是非?;闹嚨?。穆勒對快樂的區(qū)分與邊沁也略有不同:邊沁認為快樂就是快樂,穆勒認為精神快樂高于肉體快樂,實際上是企圖使人們去追求空虛的“精神快樂”。
? 邊沁、穆勒的功利主義表達了已經(jīng)取得政治統(tǒng)治權的資產階級的思想,為當時以及后來的資產階級所喜愛。流行于帝國主義國家的實用主義哲學,主張以“功效”為真理標準的觀點,就是與功利主義一脈相承的。
? 馬克思主義者并不籠統(tǒng)地反對功利主義。教員指出:“世界上沒有什么超功利主義,在階級社會里,不是這一階級的功利主義,就是那一階級的功利主義。”[7]我們是無產階級的功利主義者,主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反對封建階級、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功利主義,并且揭露它們的反動性和欺騙性。
注:
[1] 公元1748—1832年。
[2] 公元1806—1872年。
[3] 《道義學》。
[4] 《邊沁全集》第一卷。
[5]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669頁。
[6] 《功用主義》30頁。
[7] 《毛澤東選集》一卷本8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