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科普:腦癱兒童認(rèn)知訓(xùn)練方法!
什么是腦癱?
小兒腦性癱瘓又稱小兒大腦性癱瘓,俗稱腦癱。是指從出生后一個月內(nèi)腦發(fā)育尚未成熟階段,由于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以姿勢各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綜合征。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中樞神經(jīng)障礙綜合征,病變部位在腦,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癲癇、行為異常、精神障礙及視、聽覺、語言障礙等癥狀。
?

臨床表現(xiàn)
患兒突然僵硬:在某些體位,如在仰臥位時給孩子穿衣,屈曲他的身體或擁抱他時感到困難。松軟:嬰兒的頭頸松軟抬不起頭來。將他懸空抱時,他的四肢下垂。嬰兒很少活動。發(fā)育遲緩:學(xué)會抬頭、坐和運用雙手卻遲于同齡孩子,可能用身體某一部分多于另一部分,如:有些患兒常用一只手而不用雙手。進食差:吸和吞咽差。舌頭常將奶和食物推出。閉嘴困難。異常行為:可能好哭、易激怒、睡眠差,或者非常安靜,睡得太多,或者3個月時還不會笑。

(一)視覺刺激
要求:看新鮮玩具,看父母說話的笑臉,每天數(shù)次,每次-分鐘左右。
方法:紅球追視180度,不看時可加搖鈴引導(dǎo);玩具放桌子上走,觀察發(fā)聲尋找行走的玩具;追視桌子旁邊放-些活動玩具,讓患兒追視;藏玩具,玩具放毛巾下,讓患兒尋找;滾球,兩個球從-點往兩點滾至桌下;光照:光照與不光照之比為1s:5s,每組五次,可以用手電、燈光、幻燈黑白圖形卡片。
目的:引導(dǎo)患兒向各個方向注視,提高注視能力。
?
(二)聽覺刺激
父母說話聲音,每天多次叫大聲音說話;裝有豆子的盒子、搖鈴搖晃聲,媽媽藏起來,喊寶貝名字讓其喊媽媽,聽歌謠。
目的:有助于聽力損傷的恢復(fù)。
?
(三)皮膚刺激(感知覺刺激)
用花環(huán)套住患兒的上肢,患兒用手抓下;感覺溫度:熱、涼、硬、軟;軟毛刷刺激全身皮膚(肌張力高者);硬毛刷刺激皮膚(肌張力低者);空心掌拍打;冷水刺激;捏脊;撫觸。
目的:促進腦功能的恢復(fù),增強或降低肌張力。
?

?
廣州天使兒童醫(yī)院
健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