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略“海威2號”建設 助力海島產業(yè)振興
文/李東華
7月9日,為充分了解當?shù)亟瘀K魚產業(yè)的發(fā)展及其加工技術,嶺南師范學院“朝陽行”社會實踐隊的隊員們來到廣東畫景食品公司的金鯧魚加工車間,深入加工一線,了解技術變革,切身實踐,與工人們一同勞動。
大學生深入工人群體,在共同勞動中感受鄉(xiāng)村振興的真實內涵?!半m然這里有著自動化的加工設備,但是分裝、挑撿金鯧魚還是需要人工進行的,我沒想到會這么累,特別佩服這里的工人們”在結束了一天的勞動后,隊員黃偉聰感慨道。這次他分配到的任務是把運輸過來的金鯧魚鏟到清洗帶上。為了不耽誤后續(xù)的加工進程,一次需要盡可能多的鏟起金鯧魚,這是一個體力活,對于從學校出來的大學生而言并不輕松。因此,工作伊始進程很慢。然而,工人們沒有責怪他,而是耐心的教導他“撈魚”技巧,在工人的熱心指導下,黃偉聰?shù)墓ぷ鬟M度明顯加快。
金鯧魚的加工需要經過多道工序,從加工車間外的分裝到車間內的分揀,都需要人工進行。如果說分裝是需要速度的體力活,那么分揀就是需要眼力的精細活了。“我們要把金鯧魚放到卡槽上面,但是還要注意看有沒有破損的,這個過程會讓眼睛很干澀。”隊員李詩敏在工作后說到。分揀的過程也并不輕松,這需要隊員們留意金鯧魚在分裝的過程中有沒有破損,而且工作全程是站立式的,還沒適應的隊員們在結束一天的工作后都感到非常的疲憊。雖然工作是勞累的,但是這里熱情善良的工人們并不會因為隊員們的不熟練而加以指責。在與工人們聊天的過程中,隊員們也對這些工人的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加明白廣東畫景食品有限公司作為扶貧基地,為這些工人創(chuàng)造出的工作崗位有著怎樣的脫貧力量。一次三下鄉(xiāng),構建起一座大學生與工人交流的橋梁;一次社會實踐,搭建起一個青年學子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的思想高樓。
“鄉(xiāng)村振興真的不是一句口號,只有深入他們當中,才能真正了解他們的需求。”這是隊員李詩敏在與工人交流后的感慨。這一天里,和她一起勞動的伙伴們真正感受到了這些工人對奔赴美好生活的熱情,也帶動了這些青年學子繼續(xù)投身鄉(xiāng)村振興的信心。
青年有擔當,民族有希望?!俺栃小钡年爢T們都是沐浴在新時代春風下的有志青年,他們以直播助農,更以實踐感悟助農。在這樣一個小小的加工車間內,呈現(xiàn)的卻是青年學子深入工人群體,把對鄉(xiāng)村振興、共同富裕的期許落實到與人民共同的勞動上。幸福由雙手創(chuàng)造,青年自有擔當?!俺栃小鄙鐣嵺`隊的隊員們和無數(shù)扎根田野的年輕人一樣,在勞動中堅定鄉(xiāng)村振興的信念,用青春的行動踐行“強國有我”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