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基礎知識系列:彌散加權(quán)成像(DWI)

- 什么是彌散:一滴顏料滴到清水里面,顏料向各個方向擴散,最終均勻地分布到清水里面
- 彌散成像的意義
- 微米數(shù)量級的運動變化,與人體的細胞處于同一數(shù)量級(也就是深入了解到細胞)
- 梯度場:促使磁場發(fā)生規(guī)律的不均勻化,把矢量打散,相當于遞減或遞增數(shù)列那樣,目的是使失相位加快
- 180°脈沖:把矢量方向反轉(zhuǎn),目的是聚相位
- 運動的分子:矢量打到水平方向→梯度場加快失相位→聚相位→梯度場(運動的原子會經(jīng)歷一段梯度場,反向的梯度場沒辦法抵消分子的運動,所以有一段失相位是無法抵消的)→宏觀磁化矢量變小(沒辦法完全聚相位)→信號減弱。
- 固定的氫質(zhì)子:信號與SE序列一樣
- 通過EPI序列采集序列,是一系列的正正反反梯度回波序列
- 梯度場的特點:對磁場不均勻十分敏感
- 彌散序列的特點

- 彌散成像的意義
- 運動受限的水分子(=不動的水分子):不經(jīng)歷梯度場,所以相當于SE序列,是高信號
- 細胞腫脹→細胞間隙小→運動受限
- 細胞密集→細胞間隙小→運動受限
- 運動不受限的水分子:由于運動+梯度場,無法完全聚相位,所以是低信號


- b值=梯度場的大小
- 梯度場越大,磁場越不均勻,彌散作用越強,b值越大
- 梯度場越小,磁場不均勻程度小,彌散作用越弱,b值越小
- b值=0,即SE序列

- b值越大,TE時間越長,T2信號越來越低,信噪比越小。圖像質(zhì)量差,但是臨床意義更大


- 相當于CT值,可用于量化
- 信號強度是沒有辦法橫向比較的,因為TE TR這些都是可以調(diào)的,但都可以是T1序列
- ADC:彌散的能力,越是可以彌散,信號就越高,數(shù)值就越大
- DWI:彌散是否受限

- T2穿透效應:就像一個普通人與王思聰比,就算王思聰?shù)姑雇噶?,最后還是會比你有錢,因為大家的起點就是不同的了
- 看DWI圖是不準確的,應該看ADC圖


- 體素不相干:很多個b值成像,可以量化的東西會更多(兩個b值就可以算出ADC)
- DTI:只能成像神經(jīng)纖維
- DKI
- 拉伸指數(shù)模型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