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月股價暴跌超38%!小米又雙叒叕回購了,這次是100億港幣
下跌、回購,下跌、再回購,雷軍為小米股價可謂操碎了心。
去年8月,為了慶祝小米十周年,雷軍在小米科技園舉辦了一場“一往無前”的演講。

一場“凡爾賽”式的認輸以及對小米集團十年三個高光時刻的回顧,拉開了小米集團股價上漲的序幕。
不到五個月的時間里,小米的股價從15港元上漲至最高35.9港元,漲幅超過了130%。
上漲的股價讓雷軍的臉上有了光,也讓他終于可以正視上市當天買入的投資者。
讓投資人賺一倍,是他當時吹過的牛。如果按照上市第一天的收盤價16.8港元計算,到最高點35.9元剛好賺了一倍多一點。
兩年多的時間換一個承諾,還不如當時直接買入美團。
好景不長,承諾實現(xiàn)后,小米集團開啟了下跌模式。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小米下跌超過了38%。
面對本次的下跌,雷軍似乎沒有想到更好的辦法,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回購。
3月11日晚間,小米集團發(fā)布公告稱,董事會正式?jīng)Q議行使股份購回授權(quán),以不定期按最高總額100億港元于公開市場購回股份。

從歷史的角度而言回購不能解決問題,因為同樣的招式,小米用過不止一次,鮮有奏效。
實際上,小米的問題一直都在內(nèi)而不在外。如何估值是小米最大的問題。如果按照制造業(yè)企業(yè)去估值,現(xiàn)在的股價一定是高估的。如果按照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去估值,小米的股價一定是低估的。
很顯然,市場對于小米的一直介乎于兩者之間。
另外,本次造成小米股價下跌的真正原因其實只有兩個:
第一,港股以及美股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的集體回調(diào);
第二,小米被美國“拉黑”。
不管原因是什么,回購肯定不是最好的辦法。
除此之外,小米的產(chǎn)品的定位問題也是小米目前面臨的一個大問題。
去年11月,小米集團清河大學副校長王嵋在一場交流活動當中直言“得屌絲者得天下”。對于一直去標簽化的小米而言,這句評價可謂“一語中的”,盡管小米并不承認,且后來王副校長主動請辭,但困擾小米的問題依舊還在那。
如何在不失性價比的情況下高端化?

雷軍曾在“一往無前”的演講曾很自豪地說過,IPO前他曾力排眾議說服投資人,同意小米硬件綜合凈利率永遠不超過5%。
也就是說,性價比是小米的立身之本。
但在平常消費中,我們要購買奢侈品或者高端產(chǎn)品時,性價比幾乎是一個不可能提到的詞。
因為在尋常的邏輯中,性價比同高端本就背道而馳。
如何平衡,這其實比股價上漲更為艱難。
另外,從小米上市時, 內(nèi)部“換血”也是一個問題,新鮮血液的加入以及元老有序地退出,以及元老的拋售都是小米集團必須直視的問題。
例如,2019年8月,小米股價最低迷的時候,集團曾經(jīng)的二號人物、創(chuàng)業(yè)元老林斌就連續(xù)三天拋售了4130萬股小米股票,累計套現(xiàn)3.7億港元。
當時,雷軍為了穩(wěn)定股價,一邊忙著鎖定減持期,一邊回購。
一年以后,小米的股價終于穩(wěn)定,但林斌此時又拋出了一份減持計劃,而且數(shù)額還特別大,一共3.5億B類股,占小米總發(fā)行股份的1.5%,套現(xiàn)約80億港元。

套現(xiàn)完成后,林斌承諾五年內(nèi)不再減持。
除了高管的問題,增發(fā)也是最大的問題之一。去年12月小米集團股價創(chuàng)出新高時,其高位增發(fā)了40億美元,這筆融資超過了2018年小米IPO時的240億港元融資,很顯然市場是有顧慮的。
我認為,此時小米不應該是動輒就回購股票,而是要好好想明白兩個問題:
第一,如何在不損失性價比的情況下高端化;
第二,如何擺脫制造業(yè)公司的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