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K-99不是超導體!科學偵探如何解開這一謎團?
引言
LK-99一度被認為是一種超導體,但最近的科學研究揭示了這一物質(zhì)并非超導體,并闡明了其實際屬性。這一結論粉碎了LK-99可能是首個在室溫和常壓下工作的超導體的希望。那么,科學家們是如何解開這一謎團的呢?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一問題。
正文
LK-99的謎團似乎已經(jīng)解開??茖W偵探的工作揭示了該材料并非超導體,并闡明了其實際屬性。這一結論粉碎了LK-99(由銅、鉛、磷和氧組成的化合物)標志著首個在室溫和常壓下工作的超導體的發(fā)現(xiàn)的希望。相反,研究表明,材料中的雜質(zhì),特別是硫化銅,是導致電阻急劇下降和部分懸浮在磁體上的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看起來與超導體所表現(xiàn)的性質(zhì)相似。
LK-99的傳奇始于7月底,首爾量子能源研究中心的一支團隊發(fā)布了預印本,聲稱LK-99在正常壓力和溫度下至少可達127℃(400K)的超導體。以前所有經(jīng)過確認的超導體僅在極端溫度和壓力下工作。
這一非凡的聲明迅速引起了科學感興趣的公眾和研究人員的注意,其中一些人試圖復制LK-99。最初的嘗試并未看到室溫超導性的跡象,但并不是決定性的?,F(xiàn)在,在許多復制努力之后,許多專家自信地說,證據(jù)表明LK-99不是室溫超導體。
通過多次實驗和理論證據(jù)的結合,科學家們展示了LK-99的結構使超導性不可行。其他實驗者合成并研究了LK-99的純樣品,消除了關于材料結構的疑慮,并確認它不是超導體,而是絕緣體。
LK-99的最引人注目的證據(jù)是韓國團隊拍攝的一段視頻,顯示一枚硬幣狀的銀色材料樣品在磁體上搖晃。團隊表示樣品懸浮是因為邁斯納效應——一種超導體中的材料排斥磁場的標志。但是,最初嘗試復制發(fā)現(xiàn)的研究人員沒有觀察到任何懸浮現(xiàn)象。
通過對LK-99的深入研究,科學家們得出了結論,即LK-99并非室溫超導體。但仍然存在一些謎團,即材料的實際屬性是什么?
通過精確的X射線成像計算LK-99的結構,美國和歐洲的研究小組進行了更好的理解。關鍵的是,成像使他們能夠進行嚴格的計算,澄清了平坦帶的情況:它們不利于超導性。相反,LK-99中的平坦帶來自強烈定位的電子,它們不能像超導體所需的那樣“跳躍”。
通過一種稱為浮動區(qū)域晶體生長的技術,德國斯圖加特的馬克斯普朗克固態(tài)研究所的一支團隊報告了合成純LK-99的純單晶。該結果是一種透明的紫色晶體——純LK-99,或Pb8.8Cu1.2P6O25。與雜質(zhì)分離后,LK-99不是超導體,而是一種絕緣體,電阻達到數(shù)百萬歐姆——太高以至于無法進行標準的導電性測試。它表現(xiàn)出輕微的鐵磁性和抗磁性,但不足以產(chǎn)生甚至部分懸浮。該團隊得出結論:“我們因此排除了超導性的存在?!?/p>
許多研究人員正在反思他們從夏季的超導感覺中學到了什么。對于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的固態(tài)化學家萊斯利·舒普來說,關于過早計算的教訓是明確的。有些評論人士指出LK-99的傳奇是科學中可重復性的一個模型,而其他人則說,這是一個高調(diào)謎團的非常人性化的解決方案。
結語
LK-99的超導之謎終于得到了解答。科學家們通過精確的實驗和理論分析揭示了這一物質(zhì)并非超導體的真相。雖然這一發(fā)現(xiàn)可能讓尋找室溫超導體的夢想暫時破滅,但它也展示了科學探索的力量和精確性。LK-99的故事提醒我們,科學不僅是關于發(fā)現(xiàn)的,還是關于驗證和理解的。通過不斷的努力和探索,我們可以揭示自然界的奧秘,即使這些奧秘可能并不總是符合我們的期望。
#LK-99# #超導體# #科學探索# #室溫超導體# #化合物# #科學偵探# #硫化銅# #邁斯納效應# #浮動區(qū)域晶體生長# #鐵磁性# #抗磁性# #普林斯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