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地理考研復試小經(jīng)驗—歷史地理小知識
現(xiàn)在估計很多考研的小伙伴們已經(jīng)知道了自己是否能夠參加復試。確定自己能夠進入復試之時,當然既高興也擔心,因為復試的情況遠要比初試復雜的多。
為什么說復試更為復雜呢?作為一個在幾年前經(jīng)歷過考研的研究生,我個人有一些感想:復試較初試并不很公平。初試只是由所報學校所考專業(yè)發(fā)來試卷,統(tǒng)一考試,面試則具有一定的不透明性。盡管我們現(xiàn)在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面試一定要錄像錄音等等,但是有沒有人提前獲知題目仍然是個未知數(shù)。你甚至不知道和你同臺面試的都是什么人。
但不管怎么說,我們大部分的考研黨還是靠實力的。而且走后門的考生一般來說能力不會太高,還要首先進入復試,可能性并不大。歷史地理專業(yè)的考生之所以比較復雜,有這么幾個方面:
本科并沒有專門的歷史地理專業(yè)。據(jù)我對學界的粗略了解,似乎還沒有什么本科有專門的歷史地理專業(yè),但是會有歷史地理的課程。也不奇怪,因為本科時期還沒有必要分的那么細,否則本科畢業(yè)后直接對口,也就不需要面向其他專業(yè)大規(guī)模招生了。
專業(yè)的名字具有迷惑性。我們在第一期文章里大致講過歷史地理學的性質(zhì)和研究方向,可是大多數(shù)人對歷史地理都很不解,仍然認為它是簡單的文科加和,認為這是只需背書就可以過的一門學科。這種說法不假,的確靠背書可以解決歷史地理考研中的大部分問題,但是研究生面臨的最大困難是科研能力 。研究生階段很少或是沒有很多方面的專業(yè)課程,因為多數(shù)歷史地理教授認為既然能夠考研成功,那么首先你的專業(yè)能力應該很強,不需要專業(yè)課程,而且三年的研究生也確實時間有限。
跨領域?qū)W科。歷史地理的研究生,如果說沒有直接能夠?qū)诘膶I(yè),最接近的專業(yè)有地理學、歷史學和考古學。古文獻學可能偏遠一些,文科生可能有一些優(yōu)勢。一般來說,考生的準導師們會考察考生的歷史地理知識掌握程度,研究生的目標和研究方法,還會考察考生的來源專業(yè)。
不單單是專業(yè),有些學校甚至會考察考生的本科學校。有的同學就會抨擊這是門戶之見。的確,作為一個從外面考進來的學生,我對于門戶之見也很不滿,因為我在研究生在讀期間就受到過歧視。然而因為某些本科學校只是為了考研而考研,考研過后,研究生沒有科研能力,導師們?nèi)站锰扉L,就會對某些學校產(chǎn)生反感。因而面試時切勿因自己的初試排名靠前沾沾自喜,因為面試的比例之大使面試成績遠可以彌補初試成績的差距。
前面這些話也許都是危言聳聽,下面我就分享幾點復試(主要是面試,筆試的話沒有太多可說的,就是好好復習)的經(jīng)驗。
面試前
1.預先看些重要的歷史地理文獻
《漢書·地理志》、《禹貢》、《水經(jīng)注》這些地位極高的歷史地理文獻,可以先翻翻。但《漢志》、《禹貢》這些書有時候?qū)τ谝粋€初學者太難讀,就算古文比較好也難以把握脈絡。因此可以看看對于這些書的介紹,大致是什么時代,作者是誰,分為幾部分,里面蘊含了什么地理思想。因為這些都是歷史地理古籍中的基礎知識,不可不知。
2.簡要了解歷史地理各分支的一些問題
大致來說,這些分支有歷史上的河流、湖泊、海岸線、氣候、運河、交通(尤其是一帶一路,近年熱點)、人口、疆域、行政區(qū)劃、長城、城市。舉個例子,城市方面,準備幾座城市就可以,比如長安、洛陽、開封、南京、北京,這里面不需要把整座城市情況全記住,大致知道其沿革(例如長安,從漢到唐有變遷),歷代的城市特點(例如遼南京和金中都,這兩者就有不同的地方),周邊環(huán)境,比如運河及自然水系。長城可以這樣記,不必全記住,秦、漢、明長城較具有代表性,北齊長城看情況。大體了解不同時代長城走向和起止,時代特點。類似的,其他的方面要選擇一些較著名的地物和實例,或是時代特點。沒有那種過于變態(tài)的考官,會問某朝國界線經(jīng)過什么地方。面試舉出概要基本上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因為太細節(jié)的記憶實際對于以后科研沒有太大的關系,甚至在以后的研究中你會發(fā)現(xiàn),你之前記下的很多細節(jié)知識都是不準確的,因為時代在發(fā)展,研究在進步,歷史地理并不是一成不變。為什么要盡可能各個分支都了解一點呢?詳見下面面試中第二條“揚長避短”。
3.簡要了解現(xiàn)在歷史地理學的前沿研究理論、方法、技術等
歷史地理學中,考證是基礎,但不是最終目的,而且考證是一種很古老的方法了,只知道考證顯然是不行的。
技術方面,還應當適當了解如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及制圖、遙感等相關技術,了解相關術語。
具體使用什么理論、方法,視具體研究方向而定??梢酝ㄟ^知網(wǎng)檢索相關的最新學術論文和綜述論文來了解這些內(nèi)容。
4.外語和古文獻閱讀的準備,這個因情況而異,也需要準備。
面試中
1.面試的著裝和禮貌
面試的著裝莊重些,這個很多網(wǎng)上都有詳細說明,就不多說了。另外一個是禮貌。如果來的早,各位考官老師先后入場,每位老師入場時起身問好,面試完畢退場時鞠躬感謝各位老師,這些都是禮貌細節(jié)。當然總體來說,這是錦上添花,第一印象很重要,歷史地理這樣的學科,還是需要些文人氣或是淑女范的。
2.揚長避短,誠實回答
exp.老師問:你知道某地有一個長城嗎?
正確回答:知道,某人某代修的,blablabla
不知道的情況下,可以這樣回答:
不太清楚,但是對歷史上幾段重要的長城了解。
那么考官老師可能就會問你知道的長城,或者就不再問,這倒不一定是認為你一無所知,可能只會覺得你這方面有一點知識缺陷。引到相關的知識上,如果能夠娓娓道來,就可以彌補第一個問題不清楚的缺陷。所以前面了解各分支的一點知識是有用的。(p.s不過我認為目前能夠進入復試的朋友們各分支應當都不只是了解了,所以這一部分大佬們可以無視)
但是千萬不要不懂裝懂,硬裝有本事:
我知道,但是現(xiàn)在有點緊張記不得了,這些我都是懂得。
這種回答不誠實,有時比直接的一句“不知道”更具毀滅性。如果一個學生考試時就大吹牛皮,你作為一個導師能夠指望這個人搞科研?
3.如何回答研究生的計劃
研究生的計劃,不能定得太高,我當年吹牛說一年爭取能發(fā)一篇文章,當即被一通嘲笑,后來才知道歷史地理的文章沒那么好發(fā)。可以說三年發(fā)兩篇。(p.s 2014年我說的這句話,現(xiàn)在時間翻了一番,當然有自信是好的,研究生發(fā)一篇C已經(jīng)很厲害了)閱讀方面,閱讀一些古籍和現(xiàn)代研究書籍。
4.歷史地理的定義如何回答
這是個坑。我到現(xiàn)在對歷史地理的精確定義仍然不是很了解。如果只答成:歷史地理是一門研究歷史時期自然環(huán)境發(fā)展變化的學科,人文的很多東西就沒了。城市、疆域、行政區(qū)劃這些人文方面的分支,應當怎樣說呢?單純說人地關系,則有些純自然的變遷和人地關系好像沒什么關系。社會經(jīng)濟的地理分布格局,可以作為人文方面的一個大體總結。
5.為什么要來學習歷史地理
這個問題,一般是在前面一問三不知的時候才會提出的。因為考官們基本認定考生不太具備學習歷史地理的資質(zhì)。全身而退,這也是面試里的一個要點。大家不要以為到這時候基本沒戲徹底歇菜了,因為你遠不知道別人是否比你還差。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確有比較緊張又很有能力的同學,因為有人面試狀況更差而不是自己面試很順利而仍然成功了。那么這個問題怎么回答呢?見仁見智。我這里只說幾種基本沒有好下場的回答:
一、碰碰運氣型的。我曾聽說有人對考古有興趣,故而來考歷史地理。有時候大家覺得歷史地理沒有歷史那么難考,故而前來。這種直率的回答肯定沒有好結果。
二、吹牛型的。前述的問題答不上來還吹牛的人,問ta為什么要來歷史地理,仍然嘴硬說我還是很適合學這個的,這種要比直接答碰碰運氣還糟糕。
三、提前認輸型的?,F(xiàn)在我覺得的確不適合學。
如果到了這一步,該怎么回答?認輸就完了,這時候應當說今天的面試沒有回答很多問題,的確很抱歉,但是我仍然認為自己有能力學習歷史地理,彌補自己的知識缺陷,增強個人能力。還可以談談自己對歷史地理的真實看法,提出一些自己的長處,畢竟歷史地理招生很難找到十全十美的人,而是期望與實力并重。
6.盡量少談跨考、非專業(yè)、與專業(yè)相關程度不高的事情;正相反,要談個人能夠勝任的各種技術、能力優(yōu)勢。注意,有老師會通過類似聊天的方式和你“套近乎”,要注意哪些問題是坑,化解風險。
7.少碰一些行業(yè)紅線。比如在歷史地理圈子里面,哪些前輩學者稱作“先生”而不能稱作“老師”。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因情況而異。碰了紅線是會加負分的。
近期由于疫情原因,某些院校的歷史地理考研復試改為線上模式,有利也有弊,有利之處是親身在考場和在主場是兩種感覺;不利之處則是可能受到網(wǎng)絡的影響,所以提前要準備好信號較好的網(wǎng)絡,避免在答題時網(wǎng)絡連接斷線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不管大家是否考歷史地理專業(yè)的研,或是正在準備考研,希望大家能夠成功,為歷史地理學作出一點貢獻。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