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觀不正的全稱是,你的三觀和我不一樣


七月份總共去電影院看了三部電影,分別是《我不是藥神》、《邪不壓正》和《西虹市首富》。
《我不是藥神》是現(xiàn)實題材,片中充滿了生離死別,出電影院后心情沉重,然后又看了很多比如藥企研發(fā)成本、事件原型的文章,然后再思考一下“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人類所面臨的困境”,心情更沉重了。
《邪不壓正》我個人感覺一般,但畢竟姜文的人物字號在這擺著,看完之后會懷疑:是不是自己才疏學淺,沒領會導演的各個隱喻。于是回去翻看影評,看著各路人馬如同做閱讀理解一樣抽絲剝繭、強行掛靠,殺死了無數(shù)腦細胞。
拋開質量不談,這兩部電影看完之后,我都有種疲憊的感覺,所以當《西虹市首富》上映的時候我毫無猶豫地走進了電影院,因為我終于可以不費腦子地看一部電影,就像是連續(xù)幾天西裝革履吃國宴,端著的太久了,終于可以穿著褲衩背心在街邊擼一回串了。

雖然電影有的地方比較尬,但我看得還是挺歡樂?;丶抑?,打開豆瓣掃一下影評,果不其然,有人給這部電影扣上了“三觀不正”的帽子:

片子低俗,沒修養(yǎng)。

傳播錯誤價值觀,教壞小孩子。

這個更逗,說這部電影給性騷擾洗地。整個電影100多分鐘,撩袍子、手搭肩膀(女主也沒反對)的鏡頭加一起才20秒,但他就抓住了這20秒上躥下跳。
可能真是淫者見淫吧。
1
首先,我個人覺得這部電影傳遞出的東西沒太大問題。
稍有生活閱歷的人應該都會贊同一個觀點:有錢真好。
雖然拜金主義不可取,但現(xiàn)代社會我們都無法否認一個殘酷的事實:錢可以解決生活中絕大部分的問題。
如果你家里有錢,就不會和親戚們?yōu)榱死先说囊惶追慨a鬧得一地雞毛。
如果你家里有錢,如同慈禧太后一樣冰冷的丈母娘對你可能就像春天般溫暖。
如果你家里有錢,在上司把你罵的狗血淋頭的時候,那就完全可以回他一句:go fuck yourself。
甚至都以無價來形容的生命也是有價的,就拿《藥神》來說,你家里有錢買得起正版藥的話,就能活下去,一瓶藥四萬,這就是你活一個月的價格。
而且,如果你很有錢,那么你很可能會越來越有錢,哪怕你把一個億存銀行,一年的利息就夠大多數(shù)人賺一輩子了。
而《西虹市首富》把這一切最黑暗的東西赤裸裸地展示了出來,周圍人的前倨后恭,一身傲骨的青年在金錢面前轉眼一副奴才相。
你給姑娘放煙花、請她喜歡的明星專門給她開演唱會,浪漫嗎?很浪漫,但這也要花錢??!

馬克-吐溫在一百多年前的作品《百萬英鎊》中就將金錢的魔力淋漓盡致地展示了出來,而《西虹市首富》也用一種喜劇方式表現(xiàn)出了人在金錢面前的扭曲。這個現(xiàn)實雖然并不美好,但我們不能否認它的存在。
2
這兩年我頂不愿意說的就是“三觀”這詞,更不愿意評判他人的三觀到底正不正。后臺有人說我三觀不正的時候,我一般都會說:您老是宇宙三觀評判人嗎?三觀經過ISO900認證了,和你想的不一樣就是三觀不正?
別人夸我三觀正的時候,我也有種被黃袍加身的壓力,因為我說的東西只是我一家之言,我自己的看法,你夸我的時候,只不過是咱倆想到一起了,也未必代表反對的人三觀就不正。
但不管怎樣,我是無法阻止“三觀不正”的濫用,這在影視劇方面尤為明顯,近年來,一些質量不錯的電影也都被扣上了三觀不正的帽子。
比如《驢得水》:

1宣揚暴力。2丑化底層。3蕩婦羞辱。4阿森納。
比如《老炮兒》:

直男癌。
再比如《摔跤吧!爸爸》:

直男癌,女兒淪為父母夢想的奴隸。
但問題是《驢得水》表現(xiàn)得就是那種條件下人的扭曲和錯亂,難道你來個大團圓結局,黑暗面就不存在了?
“老炮兒”這次翻譯過來就是老痞子,不是老雷鋒,如果把這么一人物寫得充滿正能量,下雨了送老大媽回家、周末參加義務勞動、有點錢都捐助災區(qū),你覺得還會好看嗎?
《摔跤吧!爸爸》來自印度,在那個還把“祝你生個女兒”當罵人話,覺得強奸沒什么的國度里,你能說這部電影不進步?都快餓死的人,你還跟他說光吃饅頭飲食不均衡?
照“三觀黨”的邏輯,文學史上大部分中外名著,電影史上的大部分經典,都三觀不正,充滿了負能量,理應被釘?shù)綒v史的恥辱柱上。
《水滸傳》將殺人放火、犯上作亂,這是不是違背法治精神?
巴爾扎克筆下的有錢人幾乎都勢利虛偽、冷漠自私,這是不是仇富?
《教父》把一個心黑手狠、殺人越貨的黑社會老大塑造的魅力四射,是不是在美化黑惡勢力?
《泰坦尼克號》里露絲有男朋友還和杰克勾搭成奸,是不是在鼓勵出軌?

3
“三觀黨”們在欣賞文藝作品的時候,壓根就不是為了欣賞藝術或者打發(fā)時間,而是化身道德警察,站在正義的高地上,口含天憲,吹毛求疵,雞蛋里面挑骨頭。人物做的事稍微有一點做法不合他意,就口誅筆伐。
但他們忽略了一個問題,拿看電影來說,這個活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娛樂,當然很多優(yōu)秀的電影會給人一些啟迪,但這并不是電影的主要任務。
套用郭德綱的一句話:要是電影能教育人,還要學校干嘛?

而且,正常人誰會看兩個小時電影就受到了電影里壞風氣的影響,然后就學壞了?要是這么輕易就能學壞,說明這人平時也不怎么樣。
有些電影確實很負能量,但問題是負能量其實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誰在日常工作戀愛中沒有情緒低落、喪的不行的時候?難道把現(xiàn)實存在的問題一針見血地指出來,就是三觀不正,就是道德有虧?
照這么說,幾乎每篇文章都陰陽怪氣散播負能量的魯迅早就該被封禁了。
4
最后再說說“教壞未成年人”這事,好多人一看到“三觀不正”的作品就奔走呼吁,為了顯得更加高尚,他們打起了“為了孩子”的大旗。
“我可不是為了自己啊,你看這些作品,不是會腐蝕青少年嗎?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啊!”
最開始我覺得這種觀點很有道理,但時間長了,我發(fā)現(xiàn)很多這種義憤填膺的正義戰(zhàn)士所謂的“救救孩子”,只不過是他們黨同伐異的借口。
很多80/90后在成長的過程中肯定經常聽到長輩說這樣的話:挺好個孩子,被XX毀了。
其中的XX包括游戲廳、錄像廳、臺球廳,現(xiàn)在則是游戲、智能手機和抖音等。
但顯然,把教育問題完全甩鍋到新興事物上,是不負責任的。很多家長的教育出了問題之后怨天怨地,但就是不想想自己哪兒出了問題。

你每天喝酒打麻將,你覺得你孩子喜歡讀書的可能性有多大?
你每天手機不離手,你覺得孩子是更喜歡學習還是更喜歡抖音?
回到電影上也一樣,很多人說《古惑仔》教壞了一批人,我確實也見過學生時代有些人看了《古惑仔》當了混混,但是,《古惑仔》最多就是個催化劑。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我那座東北小城經濟凋敝,家長們連自己的溫飽都顧不上,哪還有工夫管孩子?
而且《古惑仔》在香港的評級就是三級片,為什么未成年人會有渠道看到三級片?那些盜版碟片是怎么流行起來的?中國電影為什么不分級,讓大人看大人的,孩子看孩子的?
根源問題不想清楚,把鍋甩給文藝作品,真的公平嗎?

如果因為文藝作品會影響小孩子,難道我們以后都按少兒頻道的標準來進行創(chuàng)作?跟過去的樣板戲一樣,正面人物永遠偉光正、高大全,什么時候都積極向上,世界永遠充滿愛?
我覺得這樣才更害了孩子。
所以,我覺得那些動不動就要站在道德高地上四處批判,看個電影也要分個是非黑白、三觀正不正的人,最好少去電影院,因為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影視作品按照您那潔白無瑕的道德標準來說,三觀都不怎么正。
您說您花了票錢,惹一肚子氣,何必呢?在家看看新聞聯(lián)播,翻翻《雷鋒同志的故事》,三觀倍兒正,多好啊。


第一時間獲取最新文章,關注飛碟說微信公眾號:feidieshuo9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