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局外人
編號:R2023006
信息:[法]阿爾貝·加繆《局外人》,柳鳴九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評分:10
首本加繆,深受震撼。雖未完全讀懂,但這本“新奇”的書似乎讓我的世界出現一道裂紋,沒有水平講“主義”,結合閱讀過程中的標記淺談點感受吧。
柳鳴九先生的譯序是不錯的解讀,但建議正文閱畢再看。
“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在昨天,我搞不清。”荒誕從開頭延續(xù)至結尾——治喪、交友、行兇、入獄、審判,如書名般仿佛永遠置身事外,看似冷漠的默爾索以第一人稱敘述了自己短暫的一生。終章對神甫的爆發(fā)將故事推向高潮,令人窒息。但是轉瞬又歸于平靜,甚至有種唯美的意境,回腸蕩氣。接著在一段值得回味的心理描寫中完結,豁然開朗又悲從心起。
隨著閱讀的推進,我對“荒誕”的認知逐漸由默爾索傾向其所在的世界。若按傳統(tǒng)觀念來看,默爾索的諸多言行固然超出常理,令人駭怪,但我發(fā)現他不是消極的“木頭人”,反倒是書中最認真活著的人。
此書對環(huán)境與心理的描寫可謂出彩,文中多處體現他對自然環(huán)境及世態(tài)人情有著敏銳細膩的感知,只是他認為“人生在世,永遠也不該演戲作假”,因此活成了不被世俗理解的怪人??少澮部蓢@,默爾索以人性的真誠對抗世界的荒誕,自始至終沒有違心。
默爾索不是無辜的,除了“科研表明高溫提升犯罪率”之外,我不會為他的罪行辯護更多。但可笑的是,他的死因是逾越法理的世俗道德審判。閱讀中多次想起啟蒙我法治意識的羅翔老師,曾經我也疑惑為何要給窮兇極惡之徒辯護,后來才知法律機器的恐怖——法律要傾聽民眾的意見,但要超越民眾的偏見。文中令我稱奇的一幕是律師辯護時默爾索竟因販賣聲神游庭外陷入回憶,可轉念一想他又能做什么?甚至沉默都成為罪證,他只能旁觀自己的命運墜入深淵。
這本書若讓早年的我來讀,或許味同嚼蠟,就如楊絳先生所言:“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來才發(fā)現,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完才發(fā)現自己原是個不純粹的局外人,但并不悲觀,認知是變好的開始。上述引言還有后文:“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