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頭·辛丑年題七七事變

本作品是對史圖館專欄的投稿,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diǎn);本作品并非嚴(yán)謹(jǐn)?shù)臍v史學(xué)術(shù)研究,僅供參考;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二傳,違者必究。
本文作者:小玄學(xué)、幻想淺綠
九州輻裂,函夏作膏脂。
非前輩,樓蘭騎,取姑師,云安西。
戎馬青絲起,庶民淚,蒼頭死。南八子、牧冰使,奏壎篪。
戰(zhàn)勝唯肥得道,問什么、燕可伐歟?
提劍興師,恥申啼。
三七國碎,胡笳里,轉(zhuǎn)變徵,掙折屐。
驅(qū)螻蟻,萑苻履。蹈鋒鏑,巾幗貽。
李冢邯鄲死,敵銜璧,更輿梓。雕鳶器,桑田易,太行移。
當(dāng)肖長卿慕藺,萇弘血、誰克紹之。
應(yīng)王公三木,二度見梅菲,繩武蔓枝。

大意:
那年,神州大地分崩離析,我們的祖國淪為了日本帝國主義案板上的肥肉。
當(dāng)時的中國早已不再是躍馬揚(yáng)鞭、都護(hù)西域的盛世。
日寇的侵略戰(zhàn)火燃燒,中國軍民流盡了血淚。愛國志士紛紛聯(lián)合,譜寫了全民族抗戰(zhàn)的偉大史詩。
自古以來,得道多助,正義必勝、人民必勝。
中華兒女紛紛投身軍旅,組成義勇軍與日寇廝殺,以只知尋求外援為恥。
祖國正面臨著劫難,到了生死存亡之時。先烈們慷慨悲歌,在巨大的苦痛中,追尋勝利的曙光。
他們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日寇的鐵蹄下頑強(qiáng)抵抗。他們打從心里蔑視著敵寇,沖鋒向前、毫不畏懼。
正是因?yàn)橹袊羞@些偉大的先烈,日本帝國主義才終于無條件投降。經(jīng)過十四年的艱苦抗戰(zhàn),中國人民終于迎來了偉大勝利,神州大地天翻地覆。
到了今天,我們更應(yīng)追慕先烈遺風(fēng),繼承高尚品格。
這樣才能不辜負(fù)父祖的殷切期望,把輝煌的中華文明再次發(fā)揚(yáng)光大,實(shí)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fù)興。
九州輻裂1,函夏2作膏脂3。
【那年,神州大地分崩離析,我們的祖國淪為了日本帝國主義案板上的肥肉?!?/p>
1.輻裂:指分崩離析,“華夏分崩,九州輻裂?!?/p>
2.函夏:顏師古注引服虔曰:“函夏,函諸夏也?!焙笠浴昂摹敝钢腥A全國。
3.膏脂:肥肉。
非前輩,樓蘭騎,取姑師4,云安西。
【當(dāng)時的中國早已不再是躍馬揚(yáng)鞭、都護(hù)西域的盛世?!?/p>
4.姑師:即蒲類。取蒲類:東漢顯宗時,奉車都尉竇固及騎都尉耿忠曾出兵天山,追擊匈奴呼衍王至蒲類海(古湖泊名,即今新疆巴里坤西北的巴里坤湖),后以“取蒲類”為詠戍邊衛(wèi)塞之典。
戎馬青絲5起,庶民淚,蒼頭6死。南八子7、牧冰使8,奏壎篪9。
【日寇的侵略戰(zhàn)火燃燒,中國軍民流盡了血淚。愛國志士紛紛聯(lián)合,譜寫了全民族抗戰(zhàn)的偉大史詩?!?/p>
5.戎馬青絲:青絲,青色的馬韁繩。南朝梁普通年間,有童謠說:“青絲白馬壽陽來?!焙髞砗罹芭褋y,果然乘坐白馬,士兵都穿著青色衣裳。故以“青絲白馬”喻指戰(zhàn)亂。
6.蒼頭:蒼頭,指軍士,古時以士兵青布包頭。又,南朝沈慶之被稱作“蒼頭公”。
7.南八子:即南霽云,典出唐南霽云之事跡。巡呼云曰:“南八,男兒死耳,不可為不義屈!”
8.牧冰使:即蘇武,典出漢蘇武牧羊,枕冰宿雪之事跡。與南霽云同指愛國義士。
9.壎篪:古代的兩種樂器,古人以二者音聲相諧,比喻兄弟團(tuán)結(jié)友愛。
戰(zhàn)勝唯肥得道10,問什么、燕可伐歟11?
【自古以來,得道多助,正義必勝、人民必勝?!?/p>
10.戰(zhàn)勝唯肥得道:典出《韓非子》,謂堅守道義而問心無愧。
11.燕可伐歟:典出《孟子》,指不義的宣戰(zhàn)是錯誤的,只有以有道伐無道才是正義之戰(zhàn)。
提劍12興師,恥申啼13。
【中華兒女紛紛投身軍旅,組成義勇軍與日寇廝殺,以只知尋求外援為恥。】
12.提劍:比喻馳騁疆場,建功立業(yè)。典出自漢高祖斬白蛇,后多以提劍自勉。
13.申啼:申包胥之典。吳用子胥戰(zhàn)略,攻破楚都郢,包胥入秦乞師,依庭墻哭,勺水不入口者七日夜。
三七14國碎,胡笳15里,轉(zhuǎn)變徵16,掙折屐17。
【祖國正面臨著劫難,到了生死存亡之時。先烈們慷慨悲歌,在巨大的苦痛中,追尋勝利的曙光?!?/p>
14.三七:指國家的劫難,西漢以讖緯得出國家有三七二百一十年國祚,到三七之年便有國難。
15.胡笳:古代游牧民族精通的樂器。東漢蔡文姬受難作《胡笳十八拍》;西晉劉琨堅守晉陽以胡笳退敵。
16.變徵:中國古代聲樂體系里的一種音調(diào),這種音調(diào)凄愴悲涼,可以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妒酚洝分休d“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p>
17.折屐:指大捷。淝水之戰(zhàn)后,謝安表面淡然道“小兒輩遂以破賊”,但實(shí)際“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
驅(qū)螻蟻18,萑苻19履。蹈鋒鏑,巾幗貽20。
【他們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日寇的鐵蹄下頑強(qiáng)抵抗。他們打從心里蔑視著敵寇,沖鋒向前、毫不畏懼?!?/p>
18.驅(qū)螻蟻:典出《戰(zhàn)國策.楚策一》,指雖勢單力薄,但矢志不渝,不懼先人而死。
19.萑苻:指賊寇。出自《左傳》。李商隱:“何成奏云物?直是滅萑苻?!?/p>
20.巾幗貽:形容對敵人的輕蔑。唐李白《贈張相鎬》詩之一:“丑虜安足紀(jì),可貽幗與巾。”
李冢邯鄲死21,敵銜璧,更輿梓22。雕鳶器23,桑田易24,太行移25。
【正是因?yàn)橹袊羞@些偉大的先烈,日本帝國主義才終于無條件投降。經(jīng)過十四年的艱苦抗戰(zhàn),中國人民終于迎來了偉大勝利,神州大地天翻地覆?!?/p>
21.李冢邯鄲死:比喻勇敢不怕死的突破手和勇士。典出趙國李同事跡,李同向平原君趙勝建議,盡散家財,募集勇敢不怕死之人三千名,沖擊圍城的秦軍。李同戰(zhàn)死,置義士冢。
22.銜璧輿梓:指敵人投降。楚國軍隊包圍了許國,許國國君自縛,口含珠玉,車上裝著棺材,表示服罪。
23.雕鳶器:指下苦功夫?!澳訛槟绝S,三年而成。”
24.桑田易:典出滄海桑田,指世事變幻。
25.太行移:典出愚公移山,意同。
當(dāng)肖長卿慕藺26,萇弘血27、誰克紹28之。
【到了今天,我們更應(yīng)追慕先烈遺風(fēng),繼承高尚品格?!?/p>
26.長卿慕藺:指向先輩學(xué)習(xí)。司馬相如仰慕藺相如,于是把自己名字改成了相如。
27.萇弘血:古指化為碧玉的忠義之士的血?!叭O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
28.克紹:繼承。
應(yīng)王公三木29,二度見梅菲30,繩武31蔓枝。
【這樣才能不辜負(fù)父祖的殷切期望,把輝煌的中華文明再次發(fā)揚(yáng)光大,實(shí)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fù)興?!?/p>
29.王公三木:典出“王祐三槐”。王旦之父王祐在庭前手植三棵槐樹,以示后世必有為三公者。比喻對子孫的厚望和信賴。
30.二度見梅菲:梅開二度,比喻再次興盛。
31.繩武:繼承祖先業(yè)跡?!对姡笱牛挛洹罚骸罢哑潄碓S,繩其祖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