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ender幾何節(jié)點科研繪圖(七)泡沫鎳

步驟一、給任意幾何對象新建幾何節(jié)點修改器,使用棱角球節(jié)點作為開始的輸入端,細分數為1,添加對偶網格可得到正十二面體。

步驟二、添加變換節(jié)點,沿Y軸旋轉37°,使得一個頂點朝上。

步驟三、在此基礎上進行第二次變換,移動坐標(0.73,0,1.05),旋轉坐標(0°,113°,0°)。然后將兩次變換的結果合并。

步驟四、繼續(xù)添加兩次變換,每次繞Z軸旋轉120°,結果也都合并到一起。

步驟五、將最開始的正十二面體往Z方向移動2.1m,同時繞Y軸旋轉37°,同樣使用的是變換節(jié)點,然后和之前的結果合并得到如下基本造型。

步驟六、添加按距離合并節(jié)點,距離設為0.4m。可以按快捷鍵【Alt~Z】查看內部的點是否合并(焊接)成功。

步驟七、添加網格->曲線節(jié)點和曲線重采樣節(jié)點,重采樣數量設為3,這樣可以給每根線加個中點。

步驟八、這一步是關鍵步驟,刪除不需要的線條。使用的是刪除幾何體節(jié)點,難點在于選中項的設置。這里我用的是幾何接近的方法,使用凸殼節(jié)點得到包裹整個線條的外殼模型,然后判斷線條上的點到凸殼面的距離,如果小于某個臨界距離就視為選中。判斷距離使用的是實用工具中的比較節(jié)點。這里的臨界距離設為0.06,即距離凸殼面距離在0.06之內的點都被選中后刪除了。剩下的線條如圖所示——

步驟九、用曲線->網格節(jié)點將線條轉為網格模型,粗細可自行設置。

步驟十、為了得到轉角處平滑銜接的模型,使用網格到體積和體積->網格節(jié)點進行了重構,分辨率選擇的是尺寸模式,體素大小為0.02m。然后添加平滑修改器,系數設為1.5,重復30次。

最后設置著色平滑和設置材質就不用多講了,都是固定的用法。

附節(jié)點位置及作用:
1、網格對偶網格:將面轉換為頂點,將頂點轉換為面
網格->曲線:從網格生成曲線
網格到體積:使用輸入網格表面的形狀創(chuàng)建霧體積
設置著色平滑:通過更改“著色平滑”屬性來控制每個面周圍網格法線的平滑度?
2、曲線
曲線->網格:將曲線轉換為網格,獲得由曲線定義的自定義輪廓形狀
曲線重采樣:為每個輸入樣條生成多段線樣條
3、體積
體積->網格:在體積的“表面”上生成網格(這里的“表面”非實體表面)
4、幾何數據
凸殼:使用最小點數創(chuàng)建一個包圍輸入幾何體全部頂點的網格
刪除幾何體:刪除幾何體的被選中元素
幾何接近:計算目標幾何體上最近的位置變換:平移、旋轉或縮放幾何圖形
5、實用工具
比較:比較大小,輸出布爾型數據
6、輸入
位置:檢索每個指示元素位置的矢量
全節(jié)點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