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健康來說,跑10公里就差不多了,為什么要跑馬拉松呢?
有跑友問老王:跑步三年了,我一般就跑個10公里,對健康來說,跑10公里就差不多了。但是其他跑友經常會勸我一起去跑馬,我就是健康為什么要跑馬拉松呢?馬拉松畢竟是極限運動,一場跑下來,就得休息好幾天,說起來也傷身,這已經背離我跑步的目的了。王老師你怎么看?
這個問題確實是大多數跑者普遍存在的實際情況,直擊痛點。每個人跑步的目的不同,因此行動也會有所不同。
1、有人跑步是為了健康——絕大多數人的選擇;
2、有人跑步是為了感受不斷提高成績帶來的愉悅;
3、有人跑步成癮,但跑步這個愛好總比抽煙喝酒要健康;
4、有人跑步是為了社交,比如:發(fā)朋圈、給自己打個標簽;
5、有人缺乏明確的目標,只是盲目跟隨他人。
可能還有很多其他目的,歡迎大家補充。
大多數跑步者都清楚,跑步如果是為了保持健康的話,跑5到10公里就可以完全達到運動健身的目的。為什么還有這么多業(yè)余選手喜歡參加半馬、全馬甚至超馬呢?
1、夢想被激發(fā)
人的夢想是源源不斷地被激發(fā)的。很多人剛開始跑步時,并沒有想到要跑馬拉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積累了跑步的經驗,認識了一些跑步高手,其中很多人都經歷過馬拉松的挑戰(zhàn)。在與他們的交流中,對跑步的夢想也不知不覺地擴大了。
于是,跑步的目標也隨之提高,想要挑戰(zhàn)半馬、全馬等更高的難度。成功完成挑戰(zhàn)后,他們又想挑戰(zhàn)更快的配速,力求速度更快,這種成就感也讓人樂此不疲。
2、與自己斗,其樂無窮
一些人的跑步目標是追求更高的挑戰(zhàn),普通的10公里只是他們的熱身距離,無法滿足他們對跑步的渴望。他們擁有足夠的跑齡和強大的有氧基礎,經過系統(tǒng)的訓練,他們的運動能力已經足以支撐這么長的距離。
與那些平時跑10公里的人相比,他們的跑步目標更為遠大。他們有一種與自己斗爭的心理,要在跑步中戰(zhàn)勝自己、戰(zhàn)勝困難,磨煉意志,獲得更高層次的快樂。
3、挑戰(zhàn)自我
大多數人都想不斷挑戰(zhàn)自我,探索自身極限,充分挖掘自己在跑步方面的潛能。10公里的距離對他們來說已經不夠刺激,因此他們開始尋求新的挑戰(zhàn),從10公里到半程馬拉松、全程馬拉松,甚至到超級馬拉松。他們就像在游戲中過關一樣,一步一步地向前邁進,不斷超越自我。
4、這是一個“成癮”的過程
跑步是一種成癮的過程,一旦身體逐漸適應了現(xiàn)有的強度,就會渴望挑戰(zhàn)更高的強度。這種渴望源于心理層面和數據上的突破,讓人充滿自信,也不排除在社交媒體上炫耀一下的可能。
另一方面,身體也會對運動產生強烈的渴望。運動可以釋放多巴胺、內啡肽等讓人感到非常愉悅的物質,這種快感不亞于戀愛,如果一段時間沒有這種刺激,身體也會想念這種感覺。
5、“跑步熱”的影響
自2012年以來,中國的“跑步熱”不斷升溫,馬拉松比賽已成為各地競相舉辦的重要活動,不僅帶來了經濟效益,也成為城市名片的重要宣傳方式。
商家們則借助“跑步經濟”的興起,推動了“跑步熱”成為最時尚的運動和社交方式,吸引了大量跑步愛好者和業(yè)余跑者加入馬拉松比賽的行列,以至于報名馬拉松賽事已成為“一簽難求”的現(xiàn)象。
身邊的人都在跑馬,你好意思不跑一個嗎?
我認為,只要你的行動與目標相符,就能夠實現(xiàn)你的目標。因此,最好的方法是選擇適合自己的行動方案。
全馬傷身,半馬怡情,十公里才是真愛。
馬拉松比賽是一項長距離的高強度運動,對參賽者的身體各個系統(tǒng)都有著極高的要求。因此,參賽者在沒有系統(tǒng)訓練的情況下不應輕率參加比賽。此外,在比賽中,不要盲目追求成績,而應根據自身的訓練狀況合理調整速度,避免因跑得過快而導致抽筋、扭傷等傷痛的發(fā)生。
對于多數跑步愛好者而言,跑步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健身。只要能堅持5-10公里的慢跑,偶爾參加比賽就能帶來愉悅的體驗。
你參加過馬拉松比賽嗎,為什么參加?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