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衷于集五福卻,褔福不分?還在掃褔嗎?

福,漢語常用字,讀fú,最早見于甲骨文,其本義是(神祖)保佑,即《說文解字》中的“祐也?!焙笠隇楦毁F壽考等齊備、福氣等。
字源演變:

福,會意兼形聲字。從河南殷圩出土的甲骨文(圖A)來看,“?!笔请p手虔誠地捧著酒壇(酉)敬神(示)的形象,是用“手”、“酒”、“示”三個部分組合成的會意字,原是以酒敬神,祈求福備(萬事順遂)的意思。從上列甲骨文字形來看,它的左半部的上面是個“酉”字,是個盛酒的容器,實際上就是個“酒”字的初文。左下半部分是兩只“手”(又),表示雙手捧著一個酒樽;它的右半部分是個“示”字,代表祖先的神主;整個字的意思是會意雙手捧著一樽酒在祖先的神主前祭獻,求得神主保佑。《說文解字》在解釋“?!弊值囊饬x時說“祐也”,“祐”就是賜福、保佑的意思。這個字發(fā)展到金文階段,有種種不同的形式,首先是該字的左右結構換了個位置,“示”由右移到左,而“畐”由左移到右,同時金文比甲骨文還省去了捧酒的兩只“手”。如圖(B)的“?!?,捧酒壇的雙手已簡省掉了,酒壇樣子也變了;圖(C)的酒壇子大大訛變,并且已放到“示”的右旁來了;圖(D)在“酉”、“示”的上頭還加上房頂屋蓋,表示在家里敬神析福;圖(E)的訛變最大,“示”放到酒壇下面,兩邊平添了兩個背對背的人(這背對背的人就是“北”字),作為“?!弊直硪舻穆暦5搅饲卮男∽▓DF)階段,背對背的二人省去了,酒壇子竟訛變?yōu)椤爱w”(fù,讀副),于是“福”便成為以“示”表意以“畐”表音的形聲字了。以后便以這一小篆的構形作為基文,發(fā)展成為圖(G)的漢隸和圖(H)的楷書,而“畐”也作為“富、副、幅、輻……”等形聲字的聲旁,一直沿用到今天。
古代祭祀是為求得上帝或神祖的保佑,如《左傳·莊公十年》里說“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意思是說:小的誠心沒有達到誠信動人的地步,那么神是不會保佑他的。祭祀后要把祭品(酒、肉)分別送人叫“致福”、“歸?!?,由此引申出“幸?!敝x,用作名詞,這是“?!弊衷诮裉斐S玫暮x。戰(zhàn)國時期的哲學家韓非子認為“全壽富貴謂之?!保艜谐Uf人的“五?!笔牵阂皇情L壽,二是富裕,三是康寧,四是修好品德,五是考終命。人們常說的“五福齊備”就是指這些內(nèi)容。


褔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fù,解釋為充滿、副貳、相稱,符合、量詞。
字義:
充滿。?
符合:“宜蒙納許,以~海內(nèi)欣戴之望。”
動詞:充滿。
例:
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一下·釋詁》:「褔,盈也?!?/p>
名詞:量詞。用于計算衣物的單位詞。今文作副。
唐·顏師古《匡謬正俗·卷六·副》:「今俗呼一襲為一褔衣,蓋取其充備之意,非以覆蔽形體為名也?!?/p>
其它字義:
fú
褔
同“福”。太平天國自造避諱字。

引申閱讀:
通篇看完,是否覺得不認識褔和福這倆字了呢,這是因為“完形崩潰”,這一心理/神經(jīng)現(xiàn)象。
長時間看一個詞或短語會導致臨時性的認為詞或短語無意義。腦內(nèi)類似面部神經(jīng)元的漢字神經(jīng)元,長時間看一個漢字,漢字神經(jīng)元就會產(chǎn)生疲勞,便會影響感官機能,這時熟悉的字,人也會對其形態(tài)產(chǎn)生懷疑而覺得不像甚至變得不認識了,這就是完形崩潰。(柯南里也有講過?TV 707?FILE 786)
學術性詞語叫做“Jamais vu(法語,舊事如新)”或者“Semantic satiation”(語義飽和)
腦內(nèi)的神經(jīng)元將長時間看過的東西默認看成為想象中的事物。例如將云或者墻上的污漬看成人臉就是腦內(nèi)的“面部”神經(jīng)元產(chǎn)生了反應,不自覺地將其認成了人臉。另外,腦內(nèi)也有類似面部神經(jīng)元的漢字神經(jīng)元,長時間看一個漢字,漢字神經(jīng)元就會產(chǎn)生疲勞,便會影響感官機能,這時熟悉的字,人也會對其形態(tài)產(chǎn)生懷疑而覺得不像甚至變得不認識了,對于現(xiàn)象的解釋是,在大腦皮層,言語的重復,重復地引發(fā)一種特定的神經(jīng)模式,對應于這個詞的意思。快速重復使外周感覺運動和中樞神經(jīng)激活反復。這是已知的導致反應性的抑制,從而減少在每個重復的活動的強度,這就是完形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