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星金融(原小米金融)履行社會責任,守護金融消費者安全
近年,隨著互聯(lián)網經濟高速發(fā)展,“虛擬貨幣”順勢而生,以高收益為誘餌吸引大量投資者參與,但其背后卻潛伏著巨大風險。虛擬貨幣交易炒作嚴重擾亂金融秩序,損害公共利益,合法性在我國一直未得到認可。為增強消費者風險防范意識,引導消費者依法投資交易,天星金融(原小米金融)總結出以下有關虛擬貨幣的內容,助力消費者提高金融知識儲備。
什么是虛擬貨幣?
虛擬貨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分類主要有網絡游戲虛擬幣(如百度幣,Q幣,Q點,各大游戲點劵等)與加密貨幣/虛擬代幣(如比特幣、萊特幣、隱形金條、紅幣、質數(shù)幣等)。
天星金融(原小米金融)提醒消費者:在國家規(guī)范中該類貨幣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守護自身資產,對虛擬貨幣說“不“
山東省濟南某法院曾審理的一起購買虛擬貨幣糾紛案??此剖芎θ笋R某某的7萬虛擬貨幣賬號因被凍結無法取出,便將推薦他入股的劉某某三人告上法庭,經法院判決駁回馬某某的訴訟請求。這是因為在我國購買虛擬貨幣相關業(yè)務活動屬于非法金融活動,由此簽訂的相關協(xié)議亦不受法律保護。
虛擬貨幣,不是風口而是風險
一、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于2013年12月3日出具《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明確了比特幣的性質,即比特幣不是由貨幣當局發(fā)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并不是真正意義的貨幣。
二、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第七部委發(fā)布《關于防范代幣發(fā)行融資風險的公告》除再次強調虛擬代幣的本質之外,還要求自公告發(fā)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fā)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
三、2021年5月18日晚間,中國互聯(lián)網金融協(xié)會、中國銀行業(yè)協(xié)會、中國支付清算協(xié)會就防范虛擬貨幣交易炒作聯(lián)合發(fā)布。明確指出金融機構、支付機構等機構不得開展與虛擬貨幣相關的業(yè)務。
由此可見,我國對虛擬代幣發(fā)行、融資、交易、炒作的行為一直是嚴禁的態(tài)度。天星金融(原小米金融)建議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幾點:
一、不參與虛擬代幣交易炒作活動,不盲目跟風虛擬代幣相關投機行為,遠離和ICO有關的活動。
二、要珍惜個人銀行賬戶,不用于虛擬代幣賬戶充值和提現(xiàn)購買和銷售相關交易充值碼,以及劃轉相關交易資金等活動,防止違法使用和個人信息泄露。
三、發(fā)現(xiàn)非法集資、詐騙、傳銷,要及時跟公安機關反映。
虛擬貨幣投資行為存在著不受法律保護,損失自擔的風險,近年來不法分子利用虛擬貨幣投資名義實施詐騙、傳銷、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的案例也層出不窮。天星金融(原小米金融)呼吁消費者一定要保持警惕,理性投資,守好自己的錢袋子。接下來,天星金融將進一步加強相關金融知識的科普宣傳,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共同守護幸福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