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干線:日式高鐵和中國高鐵有哪些不同

日本的新干線,作為日本的高速鐵路系統(tǒng),早在1964年就運營通車,我國在借鑒學習日本的新干線之后,也在2008年開啟第一條高鐵——京津城際高鐵。
兩者都作為高速鐵路系統(tǒng),有些方面卻大不相同,值得探討。首先我們來簡單介紹一下這兩種交通工具。
1
日本新干線
世界上第一條高速鐵路(高鐵)就是建于1964年的日本東海道新干線。這顯然意味著日本不僅擁有悠久的高鐵運營經驗,而且在高鐵上也擁有最多解決問題的經驗,因為日本的高鐵客流量遠比歐洲其他國家更密集。
新干線自1964年運營以來,創(chuàng)造了一項記錄:運行50多年來,沒有發(fā)生過一起因列車沖撞或者脫軌而造成的死亡事故,全線所有列車平均延誤時間不到一分鐘。
新干線之所以有這樣的成績,與鐵路系統(tǒng)的精心維護是分不開的。日本是個多自然災害的國家,尤以地震為甚。是以鐵路系統(tǒng)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維護。以東海道新干線為例,日本投入了約為設備投資總額四倍的資金來應對自然災害,即便是列車遇上大雨等惡劣天氣,仍舊能保持高速運行、此外鐵軌與列車分別進行了軌道抗震加固以及防脫軌裝置安裝等。

日本1964年正式投入運營的0系列新干線
2
中國高鐵
中國高鐵作為后起之秀,發(fā)展起步較晚,在20世紀90年代末才開始了列車提速的內部研討,并于1997年進行第一次最大速度超過140km/h的真正試跑,然而同時期的日本山陽新干線已經以300km/h運行。直至2003年前中國都是基于中國自身的認知和能力進行研究和發(fā)展,但進展緩慢而不能趕上國家經濟快速增長的需求,于是中國政府決定轉變基于自身內部的發(fā)展高鐵的路徑到引進發(fā)達國家技術上來。

目前,中國高速列車保有量在1500列左右,數量居世界第一;列車時速覆蓋了200公里到380公里各個速度等級,種類最全;動車組累計運營里程超過16億公里,為世界之最。在中國東西橫跨南北縱深5000公里的廣袤土地上,高鐵歷經了各種地形、地貌以及氣候環(huán)境,經歷環(huán)境遠比世界他國復雜。中國高鐵堪稱“世界高鐵博物館”,其運營總里程超過1.6萬公里,占世界總里程一半以上
那么在實際出行方面,日本新干線和中國高鐵又有哪些不同呢?下面從幾個方面來簡單梳理一下。
1
購票
讓我們從買票說起,新干線和高鐵都是可以選擇在線上或線下進行購票。但新干線的票務更像是國內的地鐵。不需要實名制購買,可即買即走,沒有安檢也沒有人工入口檢票。
2
速度
新干線舉大阪到東京為例,新大阪站到東京站距離500公里,耗時大概兩個半小時,平均速度就是200km每小時。

中國高鐵舉上海到北京為例子,上海到北京大概1200km,耗時大概6個小時,平均速度也是200km每小時

兩者速度差不多,如此看來,之前網友說新干線速度完爆中國高鐵,對新干線速度的吹捧這點并不屬實。
3
價格
中國高鐵,還是舉上海到北京為例

上海到北京,距離1200km,售價500人民幣左右,平均每公里才0.4人民幣!
日本新干線,也舉大阪到東京為例。

距離500km,售價居然要14720日元(折合人民幣761元)每公里大概要1.5元,價格是中國高鐵的整整三倍!
那么為什么都是鐵路,日本新干線貴這么多呢?
因為日本的國家鐵路由于早些時候運營不當,后面主要被瓜分為,JR東日本,JR西日本,JR東海道三個公司,新干線不被國家控制,這些公司為了盈利,所以價格也就水漲船高.反觀中國,中國高鐵一直由國家控制,目前為止已經負債6萬億元。

4
餐飲對比
在我國高鐵盒飯供應流程是醬紫的:快餐生產單位→成品配送→(保溫箱)→列車組→冰箱冷藏→微波爐加熱→售賣。由于不是現做的,所以火車上的食物口感和味道會大打折扣。

但隨著我國高鐵服務的逐步提升,目前也推出了許多特色美食套餐。

在日本,衛(wèi)生部對日本列車便當有著嚴格的要求,便當必需是當日做好的,現做的美味當然是加分的。
此外,很多美食是只能在車站內才買得到的限定版,看完這些廣受大眾好評的新干線美食,真的會想讓人來一趟日本美食之旅呢!

總的來說,中國高鐵和日本新干線都有各自的優(yōu)缺點,在鐵道旅途中,總能體會到各個國家獨特的文化。看了以上的介紹,體驗過國內高鐵的你是否也想來一場日式的鐵道之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