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萬以內最好的家用車?——詳細體驗理想L9
作者 —— 咖加用戶:司馬嘉栩
理想品牌在新勢力中一直是相對獨特的存在,主要在于與別的新勢力專攻純電相比,理想品牌并未放棄內燃機,而是采用了增程式,之前的理想one也在其細分市場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近期理想品牌也推出了其更高定位的產品l9,這臺車無論是其本身還是早期的宣傳也引起了比較多的爭議,近期我也去試了一下這臺車,看看其表現能否延續(xù)理想one的成功。


由于這臺車的定位確實以家用為主,因此靜態(tài)表現相對其它車而言更加的重要,因此這次先說說靜態(tài),外觀上這臺車整體是一個比較圓潤的設計,在剛出官圖時我是完全無法接受,而見了實車之后覺得倒還行,圓滾滾的甚至有那么一絲可愛,特別是那個紫色像個大紫薯。取消了前中網也是看起來更像一個電動車一些,同時激光雷達布置在這種高車頂SUV上看起來相對就不像一些轎車上那么的突兀。側邊總體還是比較協調的,21寸的輪圈搭配在這種尺寸的SUV上只能說正好,至于側邊設計有那么一絲眼熟咱就過了,不過理想one上未裝備的隱藏式門把手也出現在了這臺車上,我記得好像有人之前說覺得隱藏式門把手既不安全也不方便,不知道是不是“真香”了,車尾的設計相對而言我個人不是很喜歡,這點見仁見智,總體我認為這臺車實車看起來是比我預期要好一些,咱也不懂是攝影有問題還是這車實在不上照。


進入車內,之前官圖上看起來非常突兀的大屏幕實際坐在車內感覺倒還不錯,整體還是比較協調的,寬大的扶手箱以及還不錯的內飾做工用料都帶給人很強的豪華感,屏幕的操作無論是流暢度還是交互邏輯我個人覺得還是很不錯的,屏幕本身的素質也還不錯,同時也能夠支持5G網絡(有些旗艦手機還不支持5G呢),儲物空間設計也比較多,前排兩個無線充電板的設計還是比較少見的(充多少電不說,最起碼能方便的放手機),取消傳統儀表后主要靠HUD和方向盤前的小屏幕來進行駕駛交互,實際駕駛時基本上是靠HUD,小屏幕不可以去看的話幾乎不會注意到,駕駛坐姿的話以我平常開SUV的習慣來說還是很容易找到合適位置的,不過駕駛時夠不到屏幕的問題也依然存在(反正基本上都夠不到,令人頭疼)座椅本身的乘坐表現比起理想one也要優(yōu)化很多,總體還是很柔軟舒適的。(我實在不懂很多人吹改款理想one座椅多么好多么舒適,看看這個準備怎么說)方向盤三九點位置稍微有點高,而我個人能接受這點,總的來說,我個人對于前排總體還是很滿意的。



第二排表現是這臺車本次宣傳的重點,相比理想one加入了第二排的屏幕,尺寸本身還是不錯的,如果四人出行的話在第二排靠后的位置也能獲得還算不錯的體驗(靜態(tài)下),動態(tài)下如果使用這個屏幕的話或許會給一些人帶來不適,這次加入后排屏幕后可以額外選擇單獨調用后排音響而前排不響,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一些對于駕駛員的干擾,這點算是增加了一些實用性,至于玩switch什么的還是算了,前期宣傳也特意提到了手勢控制,我簡單試了一下,在靜態(tài)停車的情況下還是比較快能夠上手的,也有一點實用性(不高)動態(tài)下就不怎么好用了,而且我個人覺得在車上莫名其妙的手舞足蹈比用語音還要“呆萌”一些,后期如果能夠加入遙控器或者在手機app中加入遠程遙控會更好用。二排的乘坐感受總體也還不錯,首先是座椅本身表現和前排一樣柔軟度和舒適性都沒什么毛病,右后座還留出了獨享的腿托和小桌板,通風加熱按摩也是四個座椅都有,整體還是比較照顧乘客的。


來到第三排,本次理想l9相比理想one最大的優(yōu)化點可以說就是第三排了,在SUV中比較低的地臺和比較厚實的座椅且緩和的靠背角度都可以說是很好的水準,比起前兩排的“滿配座椅”,第三排只保留了座椅加熱,考慮到定位也無可厚非。第三排總體是很值得表揚的,但不得不指出的是這樣的表現僅僅是在SUV中很不錯,比起一些舒適的mpv還是差不少的,銷售表示第三排叫“最佳觀影區(qū)”,我只能說應該不會有人放著第二排不坐特意去第三排吧,同時下車時如果第二排屏幕不收起的話會有碰到頭的風險(在朋友的提醒下我還是中招了)。后備箱空間在第三排打開后就比較一般了,特別是座椅放的比較躺后會侵蝕不少縱向空間,因此可以看出車身尺寸主要用在了車內空間上,在搭配了空氣懸架后,這臺車也可以將后軸單獨放低從而更好地裝卸貨物,調節(jié)范圍也比較大(大概能從一拳降低到不到兩指),不過這個空氣懸架升降時充放氣的聲音相當明顯(比我之前開過的所有空懸的車都更明顯),不知道是不是展車個例。

另外需要額外指出的是,這臺車的尺寸確實比起一般的七座SUV還要再大一號,因此車主恐怕不僅要有固定的停車位,也需要比較精湛的停車技術,購買前最好量一下自家的停車位尺寸是否能夠停入(最起碼停入后得能打開一邊的門吧),同時外出的話以我們這商場的正常尺寸的車位停入后上下車就已經不怎么方便了,而且車頭比起其他車也會突出一大截,因此尺寸也是購買這臺車需要掂量的點。


在講完極大篇幅的靜態(tài)后,終于可以開始講動態(tài)表現了,449Ps的綜合輸出功率比起之前的理想one大了不少,標稱的百公里加速也要快不少,增程器也換成了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四缸機。同時試駕全程在舒適和標準模式下進行(應該不會有人對運動模式感興趣吧),電量大概在55左右,之前理想one上比較好的駕駛性在這臺車上得到了不錯的傳承,大小動力請求的響應都還是比較到位的,而且大的動力請求也不會覺得突兀,即使行進過程中突然一腳到底也能感受到一個車輛加速度有一個比較均勻上升的過程,不會像一些別的車型一樣直接彈出去,即使動力很強體感上也沒有特別強的推背感,但速度上升的還是很快的,雖然動力表現不算特別的“爆炸”但這種調校對于這臺車的定位來說我認為是十分合適的,平順性表現也無可挑剔,增程器的介入和退出也不會引起什么波動,整體還是相當不錯的,總的來說這套動力總成的表現還是相當不錯的,可以給到好評。
底盤表現是我個人試駕前比較期待的點,畢竟采用了空氣懸架并且前期也做了許多的宣傳,不過實際表現卻并沒有預想中那么好,即使在舒適模式下車輛對于路面上的中小震動反饋也是比較明顯的,感覺過濾程度一般,同時面對一些小的起伏時車身也會有一些晃動,主觀上覺得有一些“忽悠”,急加速時車輛的“抬頭”也是比較明顯的(特別是后排感受更明顯)。不過考慮到這么大尺寸倒也能夠接受,只是達不到預期中那種“很穩(wěn)”的感覺,同時在通過減速帶時過濾程度也不是很好,而且會有一些余震,考慮到定位舒適性只能說差強人意,不抱過高期望的話還能夠接受。不過比起之前的理想one還是優(yōu)化不少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向銷售提出想找一片坑洼路額外試試濾震表現時銷售表示附近路都很好,事實上附近就有更加顛簸一些的路,行吧,我姑且當你不認路)日常駕駛的操控性倒還可以,稍微快速一點的并線和轉彎考慮到定位車身姿態(tài)也還算比較正常,值得一提的是我看一些車評表示這臺車快速的轉彎調頭時姿態(tài)比較狼狽,但那些工況對于這臺車來說確實有些超綱了。轉向手感總體好評,基礎力度比較輕且隨速隨角度的增益都比較到位,同時比較令人驚喜的是這臺車的轉向指向性和車身跟隨性考慮到定位都相當不錯,作為一個這么大尺寸的SUV并沒有特別臃腫的感覺,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這臺車的駕駛難度。
剎車的腳感表現也不錯,對于我個人來說總體還是比較好適應的,NVH表現總體相當優(yōu)秀,首先換裝了四缸發(fā)動機后對于整體的噪聲和震動控制比起理想one又上了一個臺階,混動模式下如果不特意感受基本感受不到來自增程器的噪聲和震動,即使急加速車廂內也是相當安靜的,增程器和電機的聲音幾乎被完全隔絕,環(huán)境音的隔絕也比較優(yōu)秀,路噪也優(yōu)化的不錯,速度快了之后稍微有一些風噪,但遠遠達不到惱人的程度,考慮到這么大的車身尺寸倒也無可厚非,總體還是相當安靜的。由于試駕路線不怎么長,油耗數據就很難參考了,而眾所周知之前老款的理想one的保電邏輯是有一些問題的,新款表現如何如果有機會能夠長時間感受一下的話可以給大家關注一下。
同時簡單試了一下輔助駕駛,從儀表盤上來看這臺車對于路面車輛的識別還是比較到位的,前后左右比較遠距離的車輛都能夠比較準確的識別,輔助駕駛本身的加速和減速也比較柔和,在通過路口地標線短暫消失時也能按照原來的車道保持下去而不會左右搖擺,打轉向燈自動并線的動作做的還挺果斷而不是魯莽,總體感覺還是比較好用的,當然再好用的輔助駕駛也只是輔助,還是要看個人來駕駛。

最后再簡單講一下車上的一些配置,首先對于HUD來說我個人覺得還是比較好用的,無論是行駛信息還是駕駛輔助信息都顯示的比較全面,對我個人來說取代儀表盤沒什么問題,而如果實在不習慣的話也可以用中控屏幕來看,整體界面還是比較簡潔的,雖然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類似model 3一樣有些別扭,但這臺車的中控屏幕顯示范圍還是比較大的,一定程度上也還算好用。全車21喇叭這次我也重點感受了一下,據銷售表示是寶華韋健的團隊給調的音(他說的,我不知道真假,不負責),音響的整體環(huán)繞效果我在店里聽的那臺還不錯,試駕車動起來之后稍微差點意思,不知道是不是模式有些差別,不過即使選擇單獨調用后排音響時后排也能獲得比較好的體驗,聲音的清晰度也沒有那么的頂尖,不過在這個價位還是很不錯的了,這點理想l9上有專門的演示音效,可以特意感受一下。座椅通風倒是坐墊和靠背都有,總體不是那種特別涼的設定,這點見仁見智。車載的冰箱效果還是很不錯的,而且可以選擇制冷制熱。尺寸也很大,有一定的實用性。
總的來說,我認為這臺車總體表現以一輛“奶爸車”來定義的話還是相當優(yōu)秀的,對于目標消費群體在意的點把握的還是相當到位的,而且這臺車在這個價位下的定位也沒有什么直接競爭對手,因此對于其市場表現我主觀上還是比較看好的。
最后簡單說點與題目無關的,之前挺想單獨聊聊,正好趕在開到理想品牌的車說一說。在理想one上市之前那段時間,雖然沒見到實際車型,但在當時我個人對于理想這家企業(yè)的一些理念包括其創(chuàng)始人所說的話還是比較認同的,那會給我的印象相比隔壁某高端電動車,理想無論是宣傳還是產品定位(能燒油)要更加務實的多,因此在當時我個人對于理想汽車的期待也是這幾家新勢力里最高的,而且后來理想one的表現比起其他新勢力確實完成度相當高,但不得不說從理想one上市之后無論是這家公司的宣傳還是創(chuàng)始人的一些言行都比起隔壁有過之而無不及,“冒煙”“五百萬以內最好”“20cm坑”等官方表述都讓我一個路人覺得很無語,同時創(chuàng)始人公開場合炮轟競爭對手,以及“司機比較低等”(這個視頻我仔細看了,意思沒問題,但表述很有問題)這種表示也比較壞路人緣,外加之前理想one“悄悄”改款的事情也背刺了一波老車主,或許互聯網思維流量為王,但我個人覺得對于一個企業(yè)的長久發(fā)展,腳踏實地的宣傳和做事或許更能積累正向的口碑。(當然這也就是我個人觀點,有不同意見以你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