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胃腸病醫(yī)院,大慶腸胃醫(yī)院哪家好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胃鏡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好多朋友也有意識地在體檢中加入了這個項目。
但做完胃鏡很少見到有完全正常的胃鏡報告,畢竟胃每天辛勞工作,受胃酸及各種食物侵蝕,多多少少有點炎癥或者小問題都屬于正?,F(xiàn)象。
即使是輕的沒有任何癥狀的也會被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或非萎縮性胃炎)”那么,什么是淺表性胃炎?需不需要治療呢?
1
什么是淺表性胃炎
淺表性胃炎即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是一種由多種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癥。與萎縮性胃炎不同,淺表性胃炎并不伴有胃黏膜的萎縮性改變,黏膜層以漿細胞及淋巴細胞等慢性炎癥細胞為主。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臨床表現(xiàn)缺乏特異性,診斷主要靠胃鏡及鏡下病理活檢,以及幽門螺旋桿菌(Hp)檢測。
根據(jù)我國2017年“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有三種分類方法:
1.基于鏡下所見及病理報告腺體有無萎縮,將慢性胃炎分為非萎縮性胃炎(即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及特殊類型胃炎。
2.基于有無Hp菌感染,分為Hp胃炎和非Hp胃炎兩大類。
3.基于胃炎分布可將慢性胃炎分為:胃竇為主胃炎、胃體為主胃炎和全胃炎三大類。
“淺表性胃炎”這一診斷已逐漸被淘汰,臨床上已開始以“非萎縮性胃炎”代替“淺表性胃炎”的診斷。
淺表性胃炎可因嗜酒、喝濃咖啡、膽汁反流,或因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引起。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癥狀,如進食后上腹部不適、隱痛,伴噯氣、惡心、泛酸,偶有嘔吐。
目前認為,幽門螺桿菌(H.pylori)感染是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動性胃炎中主要的病因。
2
需要治療嗎?
那慢性淺表性胃炎還要不要治療呢?這應(yīng)根據(jù)有無癥狀來決定。
對于只是體檢胃鏡報告有慢性淺表性胃炎,而本身無任何癥狀的人而言,無須治療。假如有食欲減退、上腹部不適、隱痛、噯氣、反酸或惡心嘔吐等癥狀,則需要對癥治療。
部分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病人同時伴有幽門螺桿菌(Hp)感染,需進行Hp根除治療,這樣可以改善消化不良癥狀。
重要提示
此外,根除幽門螺桿菌還可以減輕胃黏膜慢性炎癥,從而預(yù)防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生;這在很大程度上還能預(yù)防胃黏膜萎縮,從而可能降低胃癌的發(fā)生率。
聽到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的關(guān)系,感染了幽門螺桿菌的病人或許會產(chǎn)生恐懼;一些人即使毫無胃腸癥狀,也強烈要求做Hp根除治療。對這類病人,也可以進行Hp根除治療,消除了心因性疾病,病人也就舒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