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后臺各類輔助用房布局相關設計標準規(guī)定
1、排練廳宜按不同劇種使用要求進行設定,尺寸宜與舞臺表演區(qū)相近,當兼顧不同劇種使用要求時,廳內凈高不應小于6.00m。室內凈高大于5.00m的排練廳宜設馬道。當劇場基地緊張時,木工間、繪景間等輔助用房可在城市其他基地設置。
2、樂隊排練廳應按樂隊規(guī)模大小設定,面積可按2.0m2~2.4m2/人計。
3、合唱隊排練廳地面應設臺階式站席,每個合唱隊演員所占面積可按1.40m2/人計。
4、舞蹈排練廳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 ? 1.廳內凈高不宜小于5.00m。
? ? 2.地面應為彈性木地板或舞蹈地膠毯。
? ? 3.練功扶手高度應為0.80m~1.20m,距墻應為0.20m~0.30m。
? ? 4.一個墻面應設通長鏡子,高度應大于2.00m。
5、排練廳宜設單獨的音響燈光控制室。
6、琴房應設置單獨控制的空調,每間的使用面積不宜小于6m2。
7、排練廳、琴房不宜靠近主舞臺,并應防止對舞臺演出產生干擾。
8、木工間長度不應小于15.00m,寬度不應小于10.00m,凈高不應低于7.00m,門凈寬不應小于2.40m,凈高不應小于3.60m。
9、金工間可按本規(guī)范第8條執(zhí)行。
10、繪景間宜靠近木工間,長度不應小于18.00m,寬度不應小于12.00m,凈高不應低于9.00m,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 ? 1.應沿墻設置吊桿,沿三面墻或四面墻設工作天橋。
? ? 2.應設3個~5個洗筆水池,地面應防水并設排水設施。
11、硬景庫宜設在側舞臺后部,當設在側舞臺或后舞臺的下部時,應設置大型運景電梯。硬景庫凈高不應低于6.00m,門凈寬不應小于2.40m,門凈高不應低于3.60m。
12、樂器庫房面積應按樂器種類和數(shù)量的存放需求設定,室內溫度濕度應滿足樂器存放要求。大型樂器庫房宜靠近舞臺或設在適宜搬運的位置。
13、后臺應設燈具庫房和維修間,面積應根據劇場使用要求確定,其位置應便于使用。
14、劇場后臺區(qū)應設卸貨(景)區(qū),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 ? 1.卸貨(景)區(qū)應與基地內機動車道通暢連接,當受場地限制時,可直接通往城市道路,但不得影響城市道路的正常使用。
? ? 2.卸貨(景)區(qū)應便于貨運車的回轉。
? ? 3.卸貨(景)區(qū)裝卸車位不宜少于2個,當受場地限制只設1個裝卸車位時,其附近應設周轉停車位。
15、卸貨平臺應靠近側舞臺或后舞臺設置,應與運景門之間連接順暢,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 ? 1.卸貨平臺標高宜與舞臺一致,并應高出裝卸車位地面1.00m~1.20m;當卸貨平臺與舞臺標高不同層時,應設機械提升裝置。
? ? 2.卸貨平臺上方空間的凈高不應小于3.60m。
? ? 3.卸貨平臺附近宜設貨物臨時放置區(qū)。
16、設于側舞臺或后舞臺的運景門,凈寬不應小于2.40m,凈高不應低于3.60m。當運景門通行運景車輛時,凈寬不應小于3.00m,凈高不應小于4.00m。當側舞臺或后舞臺的運景門直接通往室外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 ? 1.應采取隔聲、防漏光措施。
? ? 2.門外應設裝卸平臺和雨篷;當條件允許時,門外宜做成坡道。
? ? 3.嚴寒和寒冷地區(qū)的側(后)舞臺運景外門應設保溫門斗。
卸貨(景)區(qū)作為影響后臺布置的重要因素,應予以重視。運貨(景)的關鍵在于貨(景)的運輸路徑和裝卸作業(yè)空間,在此,對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作規(guī)定:
? ? 一般來說,舞臺運景門常設于側舞臺或后舞臺,因此,卸貨平臺位置應與此對應。當然,也有將卸貨(景)區(qū)設在臺倉的,其要求大致一致。特殊要求下,運景車可直接駛入臺面,那么,舞臺與道路的銜接尤其重要,運景門、坡道或機械提升裝置須滿足運景車的各項要求。
? ? 卸車位附近應設周轉停車位,以應對較大運輸量,同時,周轉停車位可兼作轉播車車位。卸車位和周轉停車位的設計尺寸14.0m×2.5m×4.0m(長×寬×高),其寬度宜根據具體情況適當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