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思路:免疫調控

免疫調控是指機體對外界刺激做出的免疫反應過程中,通過各種調控機制來保持免疫平衡狀態(tài),以及恢復正常免疫應答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免疫細胞、信號分子和細胞因子等因素發(fā)揮著關鍵作用。
近年來,免疫調控研究領域取得了很多重要進展。例如,通過對T細胞、B細胞、樹突狀細胞等的細致研究,發(fā)現(xiàn)了許多新的調控機制。同時,免疫調控在腫瘤治療、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領域也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研究人員通過抑制特定的免疫抑制因子,增強T細胞殺傷能力,從而有效治療某些惡性腫瘤。
總之,免疫調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熱點研究領域,對于理解機體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和調控機制,以及開發(fā)新的免疫治療方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以免疫調控為對象的項目比例近幾年一直居高不下。


今天小云為大家?guī)韼灼诎l(fā)表的高分文獻的研究思路,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關注小云,小云致力于為大家傳送科研熱點~
第一篇?IF=40.523

主要內(nèi)容:
實體腫瘤對免疫療法的反應有限。與實體腫瘤相比,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對免疫療法的反應率明顯更高。在幾種微環(huán)境和生物學差異中,獨特的免疫調節(jié)分子的差異表達對血癌細胞與免疫細胞的相互作用起著重要作用。SLAMF7的自配體受體,是促進機體先天免疫細胞檢測和吞噬癌細胞的關鍵分子,幾乎只在血液病腫瘤的細胞表面表達,而不在實體腫瘤上表達。本研究展示了一種雙特異性納米生物偶聯(lián)物,它能夠在實體腫瘤表面修飾SLAMF7,誘導強大的吞噬作用,并激活吞噬細胞環(huán)鳥苷單磷酸腺苷單磷酸合成酶干擾素基因刺激因子(cGAS-STING)途徑,使腫瘤對免疫檢查點封鎖敏感。研究結果支持使用納米佐劑來提高實體腫瘤免疫治療有效性的免疫轉換策略。

第二篇?IF=38.585

主要內(nèi)容:
缺少T細胞浸潤是癌癥有效免疫治療的主要障礙。相反,腫瘤相關的三級淋巴樣結構(TA-TLLSs)的形成是針對癌癥的體液和細胞免疫應答的局部部位,與良好的預后相關,最近在免疫檢查點阻斷(ICB)應答的患者中檢測到它們。然而,這些淋巴樣聚集體是如何形成的仍然知之甚少。通過單細胞轉錄組學、內(nèi)皮細胞定位和功能多重免疫譜分析,作者證明了抗血管生成免疫調節(jié)療法通過淋巴素/淋巴素β受體(LT/LTβR)信號誘導毛細血管后小靜脈向炎癥性高內(nèi)皮小靜脈(HEVs)的轉分化。反過來,腫瘤HEVs促進腫瘤內(nèi)淋巴細胞內(nèi)流,并培養(yǎng)PD1-和PD1+TCF1+ CD8 T細胞祖細胞的容性淋巴細胞龕,這些祖細胞分化為GrzB+PD1+ CD8 T效應細胞。腫瘤HEV需要持續(xù)的CD8和NK細胞來源的信號,表明腫瘤HEV維持是由適應性免疫系統(tǒng)通過前饋回路形成的。

第三篇?IF=38.585

主要內(nèi)容:
淋巴細胞進入腫瘤是抗腫瘤免疫和有效免疫治療的關鍵。作者在小鼠模型中發(fā)現(xiàn),腫瘤相關的高內(nèi)皮小靜脈(TA-HEVs)是淋巴細胞在基線和抗PD-1/抗CTLA-4免疫檢查點阻斷(ICB)治療后進入腫瘤的主要部位。TA-HEV內(nèi)皮細胞(TA-HECs)來源于毛細血管后小靜脈,共表達MECA-79+ HEV唾液分泌素和E/P選擇素,并與各種T細胞亞群的歸巢和浸潤有關?;铙w顯微鏡進一步顯示TA-HEV是淋巴細胞阻滯和外滲到ICB治療腫瘤的主要部位。增加TA-HEC頻率和成熟度可增加腫瘤浸潤性干細胞樣CD8+ T細胞的比例,并改善ICB的療效。對93例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腫瘤活檢分析表明,TA-HEV可預測抗PD-1/抗CTLA-4聯(lián)合治療后的療效和生存率更高。這些研究為癌癥免疫和免疫治療中淋巴細胞運輸?shù)臋C制提供了重要的見解。

第四篇?IF=17.694

主要內(nèi)容:
靶向DNA甲基轉移酶1 (DNMT1)具有免疫調節(jié)和抗腫瘤活性,特別是當與癌癥免疫療法配對時。本研究探討了DNMT1在雌性小鼠腫瘤血管中的免疫調節(jié)功能。內(nèi)皮細胞(ECs)中的Dnmt1缺失會損害腫瘤生長,同時引發(fā)細胞因子驅動的細胞粘附分子和趨化因子的表達,這些趨化因子對CD8+ T細胞在脈管系統(tǒng)中的運輸至關重要;因此,免疫檢查點阻斷(ICB)的效果增強。作者發(fā)現(xiàn)促血管生成因子FGF2促進ERK介導的DNMT1磷酸化和核易位,從而抑制ECs中趨化因子Cxcl9/Cxcl10的轉錄。在ECs中靶向DNMT1可減少增殖,但增加Th1趨化因子的產(chǎn)生和CD8+ T細胞的外滲,提示DNMT1可調節(jié)腫瘤的免疫失能血管系統(tǒng)。本研究與臨床前觀察結果一致,藥理學上破壞DNMT1可以增強ICB的活性,但表明一種被認為是針對癌細胞的表觀遺傳通路也在腫瘤血管系統(tǒng)中起作用。

第五篇?IF=12.067

主要內(nèi)容:
STING體內(nèi)平衡的精確調控對其抗病毒功能至關重要。翻譯后修飾,特別是泛素化,對STING穩(wěn)態(tài)的調節(jié)非常重要。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STING是如何降解的,但對其維持知之甚少。在這里,作者發(fā)現(xiàn)UFM1特異性連接酶UFL1通過維持獨立于UFMylation的STING表達來促進先天免疫反應。機制上,UFL1抑制TRIM29與STING相互作用,從而減少其在K338/K347/K370位點的泛素化和隨后的蛋白酶體降解。DNA病毒感染降低了UFL1的表達,可能促進了STING的降解,促進了病毒的擴增。本研究確定了UFL1是維持STING穩(wěn)定性和抗病毒功能的關鍵調節(jié)因子,并為DNA病毒免疫逃逸的機制解釋提供了新的見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