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的“讀書角”
縣城里最大的一家超市,有一個專門的貨架賣書,我在上初中的時候常去,倒不是去買,而是偷偷看。不敢看大部頭的小說,只讀一些寓言故事、歷史故事,因為下次來就可能已經被人買走了。散文集是不讀的,也讀不懂,我想作者也不期待著自己的受眾是一個懵懵懂懂的初中生吧。
初中時比較頑皮,雖不至于打架斗毆,但翻墻逃課、網吧通宵,還是會做的。如今想想,家長其實是知道的,只要是不明目張膽,他們也都默許了。后來慢慢地,玩伴逐漸地就少了,他們都說我“劣了”,指的是我的游戲技術沒有提升,反而下降,便不會再尋我去下網吧。某次逃課,我問他們有何計劃,他們便要去玩某某游戲,我說,你們剛好組織起一支隊伍,我就在街上晃蕩便是。游蕩著,便發(fā)現了超市的“讀書角”。
書未拆封,我便自作主張,撕了幾個封皮,印象最真的,是取了一本白話版的《資治通鑒》,讀到“劉邦斬白蛇起義”一事,不自覺笑出聲來。我也如劉邦一樣是個小潑皮么?開始幻想自己的帝王事業(yè)。正起勁兒時,售貨員過來驅趕我,還指責我擅自拆封:“要買便買,不買就去別的地方玩兒。”能白嫖的事情,誰樂意去花錢?丟下書,我便離開了。
我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好地方,后來又去了幾次,自然又是逃課,被教訓了幾次之后,售貨員與我熟絡了起來,見我并不做什么破壞,也不再驅趕我了。我嫌老是坐在地板上,容易著涼,便搬了一個凳子來,再次觸怒了她:“這是拿來賣的,不是讓你坐的!”自知理虧,就乖乖把凳子放了回去,仍然席地而坐。
如是幾周,大概是確實影響了超市的生意,超市不再買書,“讀書角”也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兒童玩具。再逃課也沒了意義,便安心在學校學習起來,朋友問我為什么成了老師口中的“乖孩子”,我說:“大概是因為我玩游戲太菜了吧。”
如今,我已經是一個打工人,一個人租住著五十平的房間,看著壁櫥里買來的嶄新的書集,想起來初中的事,以文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