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己居中

戊己居中的星體軌道共振理論

空心圈大一(太乙/太一)為日為陽,日代表三十天,呼應(yīng)一個朔望月,大一行四繩方位入中宮伍標示月之五年特征點回歸周期,壹列壹甲貳伍入中宮為河圖壹拾(年);而實心黑圈為太陰為辰,辰代表日月之會,代表三十天,代表一個朔望月,太陰右行十二方(四正之四方與四鉤每鉤兩方合計)不入中宮為十二月,亦通過北斗標注28宿左行之十二次,突出歲星為太陰之雄十二年之周期性。


新月期(參地)29.5天≈30天(壹辰)
土日恒星期29.5年≈30年
地日恒星期12月
木日恒星期12年
這反反復(fù)復(fù)的12與30(實為29.5)之數(shù),日代表月、月代表歲;月、地、日之五運行中宮又代表土,這既是現(xiàn)代天文學(xué)所稱呼的軌道共振,雖然其還尚未洞察筆者在此所指出的--上古文明,特別是華夏分支文明傳承的星體組日、地、木、月(12)與星體組日、地、土、月(30)所形成的星體組日、月、地、土、木(60)軌道共振歷法(簡稱土木歷),以及相關(guān)周期數(shù)值通過北斗標注28宿記錄七政(日、月、金、木、水、火、土)在時空(宇宙)中所產(chǎn)生的陰陽五行能量的生化,岐黃五術(shù)的天體物理基礎(chǔ)。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