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錯人入錯行:沒戰(zhàn)死沙場卻飲恨黃泉,這三位梁山好漢腳上的泡,是不是自己走出來的?
評書中常說:“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自高?!毕荣t荀子也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p>
這兩句話用在梁山好漢身上,也是恰如其分:武松先投奔的是二龍山魯智深,所以從幻想“異日不死,受了招安”再跟宋江相聚,變成了在重陽酒會上怒懟宋江、堅決反招安,這應該是受了魯智深的影響:“滿朝文武俱是奸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殺怎得干凈?招安不濟事!”
魯智深這個大塊頭有大智慧,他早已看出梁山好漢招安后必然會被昏君奸臣加害,武松近朱者赤,對朝堂的黑暗也有了深刻了解,這才在征方臘凱旋之際拒絕進京受封。

武松有趙佶欽賜的十萬貫賞錢,在六和寺肯定會受到超規(guī)格禮遇,喝酒吃肉也沒有任何問題,而一直跟隨宋江的另外三位梁山好漢,沒戰(zhàn)死沙場卻飲恨黃泉,百戰(zhàn)余生仍難逃一死,這就是走錯了路、跟錯了人,用咱們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腳上的泡,都是自己走出來的。
宋江自稱天魁星,但是后來發(fā)生的事情表明,他就是一顆掃把星,誰跟他走得太近都會倒霉,比如咱們今天要說的三位好漢中的黑旋風李逵,就純粹是被宋江給掃進了閻王殿的油鍋。
李逵之罪,罄竹難書,被宋江毒死后,閻王爺見了他的第一句話,肯定是喝令牛頭馬面把他叉挑油鍋:殘殺四歲孩童,是為不仁;斧劈韓伯龍,是為不義;屠滅扈家莊,是為不道;母死不葬大睡一夜,是為不孝;對抗冠軍,是為不忠。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不道之徒,不做成九轉大腸進入五谷輪回之所,怎能昭彰天理?

李逵原本是個混不吝,在江州城也不算頂級惡棍,更不曾仗著胳膊粗力氣見人就欺負,連賭坊的小張乙也說李逵“閑常最賭的直”,但是遇到宋江后,馬上變成了輸打贏要的無賴:“就地下?lián)锪算y子,又搶了別人賭的十來兩銀子,都摟在布衫兜里,睜起雙眼說道:‘老爺閑常賭直,今日權且不直一遍?!?/strong>
宋江有毒,原本還有幾分憨直的李逵剛一沾邊,就迅速墮落:賭坊輸打贏要,江邊尋魚大打出手,喝酒時又將柔弱歌女一指頭戳暈,宋江卻在一旁笑呵呵地點頭,還拿出五十兩一錠大銀子作為獎賞。
李逵的一生,在轉瞬之間被宋江收購,從此變成了一個滅絕人性的屠夫,最后還被宋江一壺毒酒要了性命——潯陽江畔拿到的八十兩銀子,連本帶利都還回去了。
讀者諸君可以試想一下,如果李逵最先遇到的不是惡節(jié)級戴宗和污押司宋江,而是上二龍山投奔了魯智深,會不會像武松、史進那樣注入俠義之風?

李逵跟錯了宋江,在后面的幾年里,變成了一個渾渾噩噩的殺戮機器,他母親被老虎吃掉,包括宋江在內的所有梁山好漢都哄堂大笑,還擺酒慶賀梁山多了李云朱富兩只活虎,這就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李逵老母被虎吃,梁山又添兩條大蟲,李逵豈能不悲從中來,惡念猛增?
宋江毒殺李逵,根本就不是怕他造反,事實上李逵根本就沒有那個膽子。喝了毒酒后,李逵并沒有留在楚州跟宋江一起等死,而是急急忙忙乘船趕回潤州自己的防區(qū)——他不是調兵遣將揭竿而起,而是尋醫(yī)問藥想茍全性命,這樣的貪生怕死之徒,怎會為宋江之死而拋棄高官厚祿重為盜賊?
李逵死有余辜,究其根源,還是在李逵身上: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李逵錯跟了宋三郎,錯入了強盜行,這就叫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宋江李逵這一對“黑廝”算是黑到一塊兒去了,比較白凈的小李廣花榮,也是被宋江染黑的。這種污染,似乎在宋江坐樓殺惜畏罪潛逃的五六年前就開始了。

小李廣花榮重逢宋江的時候,還只是個“齒白唇紅雙眼俊,兩眉入鬢常清”,的英俊少年將軍,但是據(jù)花榮說,他們的交情不是一年兩年,也不是三年四年:“自從別了兄長之后,屈指又早五六年矣,常常念想。今日天賜,幸得哥哥到此,相見一面,大稱平生渴仰之思?!?/strong>
花榮乃世代將門之后,又有官職在身,宋江殺人潛逃來到軍官花榮防區(qū),就是要送他一頂“窩藏逃犯”的帽子。
如果宋江不到清風寨,花榮就會以父親的袍澤為靠山,跟文知寨劉高進行一番官場斗,即使輸了,也只會調往別處,并不會身陷囹圄,對鎮(zhèn)三山黃信發(fā)出可憐的懇求:“可看我和都監(jiān)一般武職官面,休去我衣服,容我坐在囚車里。”
花榮的凄涼,正是從重逢宋江開始,在此之前的五六年,他也就是十四五歲,跟二十四五歲的宋江相交莫逆,耳濡目染之下,人生觀早就出了問題,所以在聽到宋江殺人滅口之后,完全沒當回事兒:“兄長殺了一個潑煙花,官司行文書各處追捕……今日幸得仁兄到此,且住數(shù)年,卻又理會?!?/strong>

花榮知道自己是“武職官面”,當然也知道窩藏宋江王法不容,但是早年受宋江毒害太深,起碼的正義感和對律法的敬畏早已蕩然無存,青州城血案,花榮和宋江都是主謀,這一點宋江很冷血地對著霹靂火秦明承認了,金圣嘆在點評的時候大贊花榮,實際是坐實了他主犯的罪責:“人但知宋江服秦明,不知花榮用宋江也。妙絕花榮,既能用宋江,又能深信宋江之必能服秦明,蓋不惟能將軍,又能將將者矣?!?/strong>
花榮重逢宋江,就是他邁向深淵的第一步,跟花榮一樣被宋江帶進溝里的,還有一個智多星吳用。
吳用投入宋江懷抱,純屬腦袋進水:晁蓋坐梁山頭把交椅的時候,大事小情基本都由吳用說得算,但是宋江一上梁山,情況就發(fā)生了逆轉:原本掌控全局的二把手,變成了即不管人也不管錢的小三兒。
晁蓋對吳用百分之百的信任,是因為他們原本就是一個村里長大的發(fā)小兄弟,在智取生辰綱之前,吳用和宋江卻全無交集。

吳用讀書不精而野心不小,所以才會被宋江忽悠瘸了:宋江先是用“耗國因家木,刀兵點水工”謊稱受命于天,又用“玄女天書”暗示大事必成,吳用沒看出宋江的篝火狐鳴魚腹丹書伎倆,以為跟著宋江混,最后能混成個開國元勛。
吳用是反對招安的,我們細看水滸原著,就會發(fā)現(xiàn)活閻羅偷換御酒,黑旋風扯詔罵欽差,都可能是出自吳用的授意,在初次招安失敗后,宋江如喪考妣,吳用卻心中竊喜:“早晚必有大軍前來征討,一兩陣殺得他人亡馬倒,片甲不回,夢著也怕,那時卻再商量?!?/strong>
跟朝廷官軍殺出血海深仇,讓宋江犯下十惡不赦之罪,吳用實際是逼著宋江一條道走到黑。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吳用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而誤了卿卿性命,最后跟花榮一起掛在宋江墳頭。在他蹬腿咽氣之前,有沒有為自己背棄晁蓋而投靠宋江而后悔?
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李逵、花榮、吳用會作何抉擇,這很難判斷,但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卻是古人經(jīng)驗教訓的總結,讀者諸君看了這三位梁山好漢的人生軌跡和凄慘結局,是不是也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