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美國這份反華法案,重點是挑起“顏色革命”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沈逸】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看待和理解世界,各國、包括美國,都必須做出自己的整體性回應。
2021年4月21日,美國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以21比1的壓倒性優(yōu)勢,通過《2021年戰(zhàn)略競爭法》(Strategic Competition Act of 2021),相關外媒報道指出,該法案旨在支持在人權和經濟領域向中國政府施壓。
這份在拜登政府主持召開全球氣候變化峰會當日推出的立法議案,從一個側面展示了華盛頓決策圈當下的戰(zhàn)略認知以及政策選擇:將維護或者說拯救美國的霸權,置于優(yōu)先位置;運用美國國會在撥款方面的權限,實施一項至少在形式和程序上非常宏大的戰(zhàn)略投資計劃,通過對五個領域,即前沿科技、聯(lián)盟和伙伴、美西方價值觀、經濟治國方略(Economic Statecraft)以及戰(zhàn)略安全領域的“投資”或資金投入,來形成一個比較全面和完整的框架,以有效應對與中國的“戰(zhàn)略競爭”。

當法案在外交關系委員會通過后,該法案的發(fā)起人、參議院民主黨議員梅嫩德斯(Bob Menendez)表示:“《2021年戰(zhàn)略競爭法案》成為我們最終在應對中國于權力、政治、外交、經濟、創(chuàng)新、軍事與文化等領域帶來的挑戰(zhàn)時,希望能仰賴的一系列法案中的第一個?!?/p>
從程序上看,這部法案距離最終離拜登總統(tǒng)簽署生效還有一段距離:至少需要經過參議院通過、眾議院通過這兩道程序之后,才能夠形成最終版本,交由總統(tǒng)簽署。不過根據目前華盛頓基本的政治氛圍,即對中國保持強硬姿態(tài)已成為“兩黨共識的政治正確”來判斷,法案最終在兩院獲得通過并沒有太多懸念。
不過,考慮到兩黨現(xiàn)在除了對華強硬之外,幾乎沒有什么別的一致性;同時參考美國兩黨政治人物立法精算的能力,精致利己的天賦,以及長期在立法過程中加塞私貨的水準,可以預見最終通過的法案是某種具有典型“縫合怪”形式的巨型政策包。
當然,從美國國會的職權、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國會議員的認知能力與偏好來看,面對今天的美國與世界總體態(tài)勢,采取一些行動,為美國的戰(zhàn)略地位投資,提升美國的競爭實力,維護美國的霸權地位,也算是題中應有之意,但是從目前已經披露的文本來看,至少呈現(xiàn)出如下三個問題:
第一,法案的提出者看到了現(xiàn)象,拒絕承認問題,堅持錯誤的解釋和歸因。法案的提出者看到了現(xiàn)象,即在中美總體實力對比中,中國正持續(xù)不斷地縮小與美國的差距。但他們拒絕承認問題,堅持將這個現(xiàn)象解釋為一種“錯誤的現(xiàn)象”,即中國通過不當方式與美國競爭;拒絕承認這種現(xiàn)象主要是由于美國從1991年冷戰(zhàn)結束以來錯誤消費冷戰(zhàn)紅利,拒絕對自身進行深度地結構性調整與變革。更大的缺陷,則是堅持用冷戰(zhàn)時期美蘇意識形態(tài)博弈的框架、思路和方法來指導今天的中美關系,以至于這份名義上聚焦于多領域投資的戰(zhàn)略競爭法案,本質上是一份驅動中美關系走向某種形式的全球政治戰(zhàn)的意識形態(tài)宣言書。
第二,法案的提出者在美國中長期戰(zhàn)略利益與政治人物短期政治回報之間,明確擁抱了后者。《2021年戰(zhàn)略競爭法案》的立法意圖非常清晰,就是對沖所謂中國對美國的戰(zhàn)略威脅,但是發(fā)起立法的每一個美國政客都是具有嫻熟立法技巧和油滑政治天賦的政客,他們關注美國霸權的愿望固然真誠,但是他們借助維護美國霸權的契機為自己撈取政治籌碼與資本的愿望更加強烈,遠超前者。
舉個簡單的例子,法案的第一部分,為競爭性的未來投資,下面例舉了四個領域,分別是科學技術、全球基礎設施發(fā)展、數(shù)字技術與連接性以及對沖中國共產黨的影響,其中相關的資源分布是:
2022至2027財政年度,每年授權撥款1500萬美元,幫助美國企業(yè)解決全球供應鏈多元化的問題。(科學與技術部分)
撥款7500萬美元,用于建設“全球基礎設施交易與協(xié)助網絡(Infrastructure Transaction and Assistance Network),其中2000萬美元用于“交易顧問資金”(Transaction Advisory Fund)的建設。(全球基礎設施發(fā)展)值得注意的是,原文唯獨這一大類沒說“每年撥款”,很可能只是一筆一次性的支出,如果平攤到4或5個財政年度,每年不到2000萬美元。
2022至2026財政年度,每年授權撥款1億美元,幫助在其他國家實現(xiàn)此前特朗普政府試圖用“清潔網絡計劃”實現(xiàn)的某些目標。(數(shù)字技術與連接性)
而在對沖中國共產黨影響方面,撥款內容“豐富”得多:
成立對沖中國影響基金,2022至2026財政年度,每年授權撥款3億美元,用于對沖中國在全球媒體的影響。
2021年9月30日,在6年內撥款1.055億美元,投入富布萊特項目。
2022至2026財政年度,每年授權撥款1億美元,用于支持自由亞洲電臺、美國之音、開放技術基金等,在全球監(jiān)控和反擊所謂中國發(fā)出的“虛假信息”等。
2022至2026財政年度,每年撥款1.7億美元,用于建設自由媒體,訓練和保護記者等。
簡單匡算,用于相對務實以及具有一定建設性的技術、產業(yè)與產品相關的預算支出,每年最多也不到1.5億美元;而與顏色革命、互聯(lián)網自由、網絡空間輿論和信息博弈相關的預算支出,每年接近6億美元,兩者差別明顯。

很顯然,這些立法者對于推動美國產業(yè)的實質性升級,具體提升和改善美國在全球供應鏈和產業(yè)鏈中的地位并沒有興趣;但是對于在全球范圍建設一套指向中國的“攪屎棍”特色的顏色革命體系,具有相當濃厚的興趣。同時,在歐美“旋轉門”機制下,正凸顯了這些立法者通過強硬反華來為自己謀取利益的膽子,遠遠超乎人們的想象。
第三,美國立法者堅定不移地試圖復制美蘇冷戰(zhàn)的結局,但是對冷戰(zhàn)如何結束的深層機制缺乏真正意義上的認識和理解。一如各方的評論所指出的,這次美國國會兩黨在對華強硬,與中國競爭問題上高度一致,但同樣明顯的是,這些議員對中美競爭的理解,就是美國主要通過復制冷戰(zhàn)時期的戰(zhàn)略,尤其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強化對中國的打壓、滲透、影響,以此來贏得對華戰(zhàn)略競爭的勝利。
很顯然,美國議員從未意識到中美戰(zhàn)略競爭是發(fā)展模式、發(fā)展道路、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競爭,他們不愿意思考這方面的問題,他們堅定相信所謂的競爭就是美國采用各種方法把中國的發(fā)展扼殺掉,美國就“贏了”。
這就形成了極為諷刺的畫面:強調對價值觀投資的美國立法者,其實完全無視了美國人民的真實需求。當然,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50多萬、近60萬美國人民死于新冠,華盛頓的各路政客沒有一個人為此真正承擔任何代價。已經充分證明,今天的美國是何等的扭曲與畸形,其對于國家利益的理解,對大國戰(zhàn)略競爭的理解,又是何等的陳腐與過時。
簡而言之,這是一份旨在挽救美國霸權的戰(zhàn)略投資計劃。這份計劃還有待具體落實;但是這份計劃的失敗,已經是注定了的:它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與這個時代對負責任大國的需求,格格不入;與身處這個時代的中美戰(zhàn)略關系的本質與核心特征,格格不入;這只是一群坐在華盛頓國會山空調房里面的資深油滑政客閉門造車的產物。
從中國角度而言,這種美國戰(zhàn)略決策者抽搐式盲動的產物,需要創(chuàng)新的戰(zhàn)略回應:一方面,守住底線和紅線,給予越線者直接的反擊;另一方面,遵循利益匹配原則,話語對話語,行動對行動。同時,對于那些本質上屬于戰(zhàn)略囈語的詞藻,該無視時應該予以無視,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的建設方略,大步前進,完全沒有必要被某些毫無意義的腐臭口水,影響自身的節(jié)奏和目標。
最終,人們將親眼見證歷史做出的選擇,見證一個超級大國以穩(wěn)健、可持續(xù)和不愿逆轉的方式,堅定地實現(xiàn)加速甩脫的歷史性進程,見證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中國的歷史性崛起。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