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冬已過,韓國“慷慨”向歐洲提供天然氣,德媒:早干什么了?
據(jù)有關媒體報道,近日,韓國決定向俄烏沖突中,面臨能源危機的歐洲國家提供天然氣儲備,但供應時間和數(shù)量等細節(jié)并沒有具體透露,不過早在俄烏沖突之初,美國就要求韓國拿出燃氣儲備支援歐洲,但遭到韓國的拒絕,目前冬季已經(jīng)結束,韓國也才可能騰出手來“支援歐洲”。
不過歐洲對韓國的支援反映比較平淡,一方面是因為韓國的本身就是一個極度缺乏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本身并不生產(chǎn)這些化石能源,能提供的數(shù)量非常有限,另一方面是因為韓國距離歐洲實在太遠,幾乎要繞過大半個地球,運輸成本極高。
一般來說運輸石油天然氣的都是通過油輪進行海上運輸,油輪內部裝載的天然氣在運輸過程中會有一定程度的損耗,這個損耗量和運輸?shù)臅r間成正比,事件越長,損耗就越多。如果是從韓國到歐洲,大概要損耗20%左右的天然氣,幾乎占據(jù)了總量的五分之一。
對于歐洲國家來說,在運輸成本上根本就不合適,運輸?shù)牧可?,價格卻高的離譜,還要承受大量的損耗,實在是得不償失。而且歐洲的嚴冬已經(jīng)基本上過去了,歐洲國家的民眾也不再需要暖氣,對于天然氣的需求量大幅減少。
對此有德媒稱,韓國這個援助實在是“不合時宜”,象征意義要大于實際用處。不過這也僅僅是對德國而言,像對于波蘭、保加利亞這種被俄羅斯制裁停氣的國家,韓國送來的天然氣就是再少也好過沒有,由于俄羅斯的制裁,這些國家的民眾已經(jīng)無力支付高額的燃氣費了。
在現(xiàn)在這種油價飆升的時候,韓國本身已經(jīng)自顧不暇,但架不住美國的壓力,美國早在今年2月份俄烏沖突剛開始時就要求韓國向歐洲運送天然氣,但韓國以國內供應不穩(wěn)拒絕,直到今天,其實作為貧油貧氣的國家,韓國也不愿意對外放出自己的石油儲備。
不過日本就比韓國要猛的多,日本也是缺乏資源的國家,卻在2月份就直接答應了向歐洲國家輸氣,不過日本那么做也是有原因的,由于日本在北方四島問題上與俄羅斯存在爭議,必然要在俄烏沖突之際支持歐洲,以表達對俄羅斯的立場。
不過韓國就不是這樣了,韓國同俄羅斯并沒有直接的爭端,對歐洲輸氣其實不利于本身的國家利益,但在美國的不斷施壓下,韓國還是承受不住壓力向歐洲輸氣了,這明顯與日本的立場有關,有觀察人士認為韓國此舉也是受到了日本的影響。
不過韓國輸氣也有來自朝鮮的壓力,近日朝鮮進行大閱兵,甚至不斷進行導彈試射,這無疑牽動了韓國敏感的神經(jīng),朝鮮在對外上是支持俄羅斯的,因此韓國要面臨的壓力也是多方面的,這樣一來緊隨美國對俄修正立場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我們要注意到的是韓國畢竟是一個貧油貧氣國家,美國宣布向歐洲出口大批石油是完全沒問題的,畢竟美國的石油產(chǎn)業(yè)位居世界前列。而韓國本身并不生產(chǎn)石油,對外大規(guī)模的出口只能導致自身的緊張。
韓國的石油極度依賴外國進口,在十多年前,韓國的石油進口依賴于中東地區(qū),幾乎達到了80%,不過近年來韓國尋求石油進口多元化,但這并不能解決韓國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現(xiàn)在國際市場的油氣價格不穩(wěn),很有可能再出現(xiàn)問題,而韓國把自身的儲備賣給其他的國家,很容易造成自身出現(xiàn)問題。
美國自然也知道韓國的情況,但事情已經(jīng)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由于俄羅斯對波蘭和保加利亞等國的制裁,導致歐洲的油氣供應再次緊張了起來,油價也開始上升,在這種情況下當務之急便是穩(wěn)定油價。而對于韓國來說,最重要的是要盡可能是加大本國的石油儲備,盡量多的儲存石油,以應對未來的石油危機。
不過也有觀察人士認為,韓國這項決定也將為韓國爭取到更多的美國投資,有助于發(fā)展本國的經(jīng)濟,由于韓國對俄羅斯的制裁,導致本國的三星等企業(yè)受損嚴重,只能是更加依賴于美國。
不過不得不說韓國很會卡時間,既不在冬季援助歐洲使本國利益受損,也不會因為堅定拒絕美國的要求而得罪美國,但歐洲對此就并不領情了,畢竟歐盟已經(jīng)通過了使用盧布結算天然氣的法案,且歐洲的寒冬已經(jīng)過去,韓國的援助最多只能是面子上的事情。
雖然只是面子上的援助,不足以平抑油價,但對于歐洲的波蘭、保加利亞等國也是解了燃眉之急,由于俄羅斯的制裁,這些國家面臨全面斷氣的危險。
目前這些國家的燃氣儲備只夠支持一段時間,迫切的需要外部的援助,雖然冬天已經(jīng)過去,暖氣的花費大幅下降,但這些國家的民眾洗熱水澡甚至是做飯都需要大量的燃氣支持。
不得不說,韓國這次對歐洲的援氣雖然是卡時間的“面子問題”,但畢竟還是解了一些國家的燃眉之急,不過對于韓國來說,他們的天然氣也不多,而且需求量不亞于這些歐洲國家,還是希望韓國能早做準備,不要等以后出了問題再追悔莫及。
【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