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校放榜那天,我和我爸等到凌晨四點

基本背景:
武漢大學
數(shù)學與應用數(shù)學專業(yè)金融數(shù)學方向
GPA: 3.87
TOEFL: 111/26
GRE: 162+169+3.0
錄取結果:
Oxford MSc in Mathematical and Computational Finance;
LSE MSc in Data Science
IC金融數(shù)學
CMU MSCF
CMU BIDA
NYU MFE ?
Columbia MFE
我的申請季開始于匆匆,也結束于匆匆。度過了這個不平凡的2020上半年,我再回頭看當時覺得有糾結有苦悶的申請季,和日夜懸心的申請結果,好像也都不是什么事兒了。如果要做一個總結的話,其實我并沒有什么華麗的履歷和經驗,只有一點很主觀的,也可能是老生常談的經歷和感悟,和大家分享。
我準備出國的念頭從大一就比較堅定,這是因為我希望在研究生選擇金融工程方向,而這個方向在美國有比較成熟的教育體系,并且我對體驗在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下的生活很有興趣。因此相比于大部分同學,我開始做準備的時間比較早,方向比較明確,也為一些突發(fā)事件留了反應的時間,讓自己的申請季整體上時間比較富裕,沒有出現(xiàn)趕時間的情況。
準備申請中很重要的一點是GPA,更重要的是相關課程的GPA。網申的時候很多項目都要填相關課程的成績,比如數(shù)學基礎課數(shù)分高代和編程相關課如C, C++等,更具體一些的還要填寫課頭號,課程大綱,教材,老師等等課程相關的細節(jié),可以看出來這些項目對學生的背景知識的掌握程度是非常關心的。所以我覺得把自己選課的機會放在專業(yè)相關的或者感興趣的課上,肯定是比通過選水課刷GPA有用得多,畢竟要申請的項目閱材料無數(shù),GPA中的水分他們還是可以看得明確的。如果要提前為背景做準備的話,我覺得可以先去各個項目網站等渠道了解好想要申請的方向看重的背景知識,再去選課一一準備好。如果自己的學院和專業(yè)不開設相關的課程的話,可以考慮網課,但是含金量相對也就不那么高了,有的項目甚至不接受網課成績,這點也可以提前了解好防止做無用功。
關于英語考試,我覺得每個人適合學習英語的方式都不相同,我是如何備考的就不細講了,我也沒有特別的技巧。我想提到的是可以著重把握考英語考試的時機。對于大部分同學來說,我覺得先攻克GRE比較好,因為GRE整體難度比托福高,準備需要花的時間長,有效時長也有五年比托福長,早一點考出來對后面準備托福也有很大益處??梢栽诖蠖聦W期到大三上學期考完GRE,再在大四之前考完托福,這樣申請季的時間就可以全力準備文書、實習等,不用花精力在英語考試上了。
在準備申請的過程中,我還參加了學期交換和暑期課程的項目。我感覺如果是純粹為了申請而去授課型暑校作用不大,因為時間比較短,不容易和老師熟悉起來,課程含金量也沒有學期課程高。但是我個人在倫敦政經暑校的生活體驗還是很好的,如果條件允許我很推薦去體驗一下。學期交換相對來說對申請的作用就比較大,不僅可以修較多的課程學分,還可以和教授爭取到推薦信和做研究的機會,另外可以提前體驗海外的教育模式,收獲很大。
接下來說說我的申請季經歷。因為我在開始準備文書之前考出了GT,所以時間上比較充裕。之前我設想中一直覺得文書的部分比較困難,所以其實拖延到10月底才開始寫。但是實際上在翻閱不少專業(yè)相關的資料以后,我?guī)缀鯖]有借鑒任何模板,按照自己的經歷寫了一篇我覺得很樸素但是真誠的初稿。和我在世畢盟的mentor(Berkeley Haas商學院MFE畢業(yè))以及培訓師的幾次會議也給了我修改上很大的啟發(fā)。在我看來金融工程相關專業(yè)的文書,華麗的辭藻在其次,更重要的是闡述自己選擇該項目的動機、表達自己對于專業(yè)發(fā)展的理解,形成完整自洽的邏輯。比起在語言上下功夫,我更看重整篇文章的思路,有沒有展示出自己對于項目的熱情和相關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在網申之后就是錄video essay,真人面試等面試環(huán)節(jié)。每一次面試之前培訓師都給我發(fā)來整理好的面經,以及面試時候的注意事項,真人面試前還為我安排了和校友的模擬面試,對我真正面試的表現(xiàn)有很大的幫助。現(xiàn)在很多項目網申都要求錄video essay或者錄video回答問題,大家普遍覺得video在審材料的時候作用不大(我當時是這么想的)所以可能掉以輕心。我的經驗是最好不要輕視也不要過于緊張。我的第一個video是康奈爾的MFE,其實我按照面經也準備(其實就是死記硬背)了幾道題,但是錄的時候因為過于緊張基本都忘了,并且一些基本的注意事項,比如光源充足,直視鏡頭,微笑等等也沒有注意。最后我也沒有收到這個項目的錄取,可能也有video沒有錄好的原因。后來的video我就在光源、背景上加以留意,但是對于內容我沒有過分的緊張和過多的準備,提前按面經過一下內容,對著鏡頭就直接講,效果反而比死記硬背更自然,也更流暢一些。另外我在錄video的時候也試過對著稿子念的方式,但是還是很明顯的,所以建議大家不要輕易嘗試。
真人面試我只參加過CMU和牛津的,正好一個是行為面,一個是技術面。對于行為面,我覺得首先得自信,保持一種“它不要我它就虧了”的心態(tài),然后就是熱情,給面試官一種“除了它我什么都不要”的感覺,至于內容是否有很多“干貨”,我覺得倒不那么重要。技術面就是要好好看面經,看課本回顧之前的基礎知識了。另外專有名詞不會說沒關系,可以寫在紙上。
總結起來我的申請歷程,有遺憾的瞬間也有心愿得償?shù)臅r刻,有哥大金數(shù)始終不來(到現(xiàn)在也沒來)結果的焦慮,有CMU放榜的那天我和我爸等到凌晨四點,最后打開申請界面看到飄下來的小彩帶,看到那句自面試結束就在期盼的congratulations,我反而覺得很平靜的那個時刻。這一路走來收獲了太多幫助和溫暖,也獲得了我覺得比申請結果重要得多的成長。這個前期不算太迷茫,疫情來臨后反而更迷茫的申請季結束了,前路很長,我會帶著申請季收獲的溫暖繼續(xù)向前。感恩一路上給我?guī)椭乃腥?,感恩世畢盟的老師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