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妃·鈕祜祿氏:歷史上的甄嬛,到底什么樣?【乾隆往事】

乾隆一輩子有將近六百首詩專門寫給媽媽,有些母子相處的小細(xì)節(jié)是可以從壽康宮的詩畫里表現(xiàn)出來的。
比如皇太后寢宮門口掛著一幅御筆《嵩陽漢柏圖》,乾隆畫這顆長壽柏前后畫了四次,給媽媽送來的是后世公認(rèn)畫得最好最精妙的一幅。
再比如會客室里的貼落詩《奉圣母命賦得萬年枝上日初長》,可能有些人喜歡調(diào)侃乾隆寫詩水平怎樣,但壽康宮里有很多詩是皇太后讓乾隆寫的。
她有天看到樹枝頭上一縷晨光,就跟兒子說你寫首詩來幫我記住這一幕吧。而乾隆這首詩的最后一句“延庥襲慶歌苞茂,萬歲千秋奉壽康。”成了兩百多年后壽康宮專題陳設(shè)展的名字。
再比如還是會客室里掛著一幅還是皇四子的弘歷學(xué)習(xí)畫畫的時候畫的桂菊,在上面的題詩里他說“昔予讀書之暇間,亦旁涉繪事。嘗恭制數(shù)圖進(jìn)圣母用供清玩。茲蒙圣母宣付裝潢,仍命各題以句,敢辭不文聊以效九如之頌云爾”,就是小孩子學(xué)畫畫把作品給媽媽看,媽媽會珍而重之裝裱起來,還會讓他再寫首詩去上面。
和普通人家一般無二的母子相處。
還有個我很感動的地方,乾隆四十二年皇太后去世那年的二十天前,正月初二重華宮宴會,按照舊例乾隆要去啟祥門等她,但那天下雪,她讓兒子去百子門等她就好。
瑤池西望降鸞軒,慈旨恭迎百子門。
(向年恭迎邇歲,蒙圣皇太后例于啟祥門。母憐子遠(yuǎn)步,命迎于百子門。不數(shù)武即重華宮也)
諸如此類的故事太多太多了,皇太后去世之后,西直門外原來有一個倚虹堂行宮是乾隆每次往返紫禁城和圓明園/暢春園路上休息吃飯的地方,皇太后八旬萬壽的時候裝飾一新,在皇太后去世之后乾隆觸景生情,路過倚虹堂再也沒敢進(jìn)去過。直到乾隆五十二年路過這里還是忍不住
返駕詢安罷十年,流陰逝水弗遷延。
(自丁酉年以前每有事進(jìn)官及返駕必先詣暢春園請安,茲因臚傳蕆事,于此登舟還御園?;厮萘麝庈筌?,此景不可復(fù)得,已逾十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