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森陷入了癔癥狀態(tài):誰反對它,誰就是“通中”

自從特朗普摔了澳大利亞前總理特恩布爾的電話后,這個國家的右翼勢力就堅定不移地沖在“反華聯(lián)盟”的最前線;到了莫里森這一屆時,這種偏執(zhí)的心態(tài),已經(jīng)不能用“一根筋”來形容,簡直就是“抽風”了。
據(jù)媒體報道稱,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對反對黨可謂火力全開,但是它反擊的理由卻又讓人難以理解,遭到對方的進一步嘲諷。當記者問道關(guān)于“法國潛艇風波”的相關(guān)問題,尤其是莫里森被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指責為“騙子”時,莫里森沒有正面回應,而是選擇了迂回側(cè)擊:將矛頭對準了工黨領袖阿爾巴尼西;莫里森稱,“阿爾巴尼西接受中國政府的支持,他們當中一些人故意來找茬”,他還指責工黨“內(nèi)部充滿了矛盾,不能在國家安全問題上相信他們”,隨后莫里森再度抨擊阿爾巴尼西“與中國政府一起攻擊他”。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莫里森發(fā)出了這樣的指控,但是他沒有給出任何理由,更像是為了攻擊而攻擊。阿爾巴尼西辦公室迅速做出反應,表示“完全聽不懂莫里森在說什么”;參議院工黨領袖黃英賢(Penny Wong)也在社交媒體上回應稱,“莫里森現(xiàn)在看起來似乎很絕望,每當他的政治攻擊達不到效果的時候,謊言就會越來越離譜”。
我們當然能夠理解莫里森現(xiàn)在的心態(tài),就像極了《帝國的毀滅》里面著名橋段“我們仨”,當一個野心家走到窮途末路的時候,很容易會陷入不切實際的妄想當中。莫里森將自己遇到的一切困難都歸咎于“中國”,認為只要扯上“中國”就能顯得自己心安理得、就能掩蓋一切真相——這不就是懂王那一套嗎?
莫里森確實有一種四面楚歌的感覺。在亞太和歐洲越來越不待見,被馬克龍說成是“騙子”、被法國大使說成“Low出新高度”、被西班牙媒體形容為“聚光燈下的老鼠”。在國內(nèi),企業(yè)和地方政府對莫里森當局越來越失望,前總理基廷指責他在臺灣問題上“拎不清”、另一位前總理特恩布爾也批評他“背叛盟友、始亂終棄”;維多利亞州和西澳大利亞州的地方政府決定甩開堪培拉當局,自行與中國開展貿(mào)易接洽。
這些舉動都在證明,莫里森當局走錯了路;但是為了選舉利益,莫里森也不可能坦然認錯,然后改弦更張。但是有一個網(wǎng)友的評論可能更令莫里森扎心,他說“當中美決定強化氣候合作、建立聯(lián)合行動工作組的時候,莫里森的行為看起來太尷尬了”;連主子都開始撇下澳大利亞,與中國開始尋求一些合作領域,降低兩國之間的緊張對立關(guān)系。本來應該跟進隊形的澳大利亞,卻因為打不通電話而只能干著急,還要看著自家商品的在華市場份額被美國等盟友瓜分——莫里森不淡定,那是必然的結(jié)果。
但是這個局面又能怪誰呢?這條路是澳大利亞那些政棍自己選擇的,責任也完全在莫里森當局身上;看不清歷史大勢就注定要被歷史拋棄,對于這個沒有底蘊的年輕國家,也算是一種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