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異域的“東方神鹿”——韋小寶
在金庸的傳世巨著《鹿鼎記》中,男主“鹿鼎公”韋小寶是一位奇才,在中華大地上,他是一個忠君愛國的保守的國家主義者,但當他浪游到羅剎國(今俄羅斯)時,又搖身一變幻化成來自神秘東方的奔放的流氓騎士,幫助落難的羅剎“傻白甜”蘇菲亞公主策劃火槍手叛亂奪權,扶洋妞蘇公主上位當上了羅剎攝政女王。表面看起來,韋小寶在當時的“東西方”都“參-政”了,但擅于逢場作戲的他,對虛妄的“政-治-大業(yè)”其實毫無興趣,他真正追求的只是個人利益。 在真實的俄國歷史上,沙皇費奧多羅駕崩后,莫斯科貴族陷入相互傾軋。最終,費奧多羅的兩個弟弟彼得和伊萬同時被推舉為沙皇,史稱“大小沙皇”,共同統(tǒng)治。但“臥塌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即便在遼闊寬廣的羅剎大地上,兩沙皇雙峰并峙也帶不來國泰民安,反而導致局勢風起云涌,俄朝的實際權力落在了皇太后娜塔利亞手里,與娜太后一向不和的伊萬和索菲亞公主(蘇菲亞公主原型)的家族趁機聯(lián)合親西方的權臣戈里津,煽動被長期拖欠軍晌的射擊軍叛亂,射擊軍士兵沖入皇宮,一舉推翻了娜塔利亞皇太后的統(tǒng)治。 而在金庸的《鹿鼎記》中,卻是來自神秘東方的“導師”韋小寶“搶錢搶女人”的五字箴言,如醍醐灌頂一般啟迪了蘇菲亞公主,點燃了她的奪位激情,一片混亂中,在韋小寶這個來自東方的“神鹿”的啟示和幫助下,蘇菲亞公主當仁不讓挺身而出,發(fā)表演說煽-動射擊軍士兵們,讓他們壓抑已久的欲望之河決堤,帶領他們問鼎羅剎千萬里錦繡江山。 回到俄羅斯正史,歷史上的索菲亞公主可絕不是傻白甜,她不止在床上能折騰,在羅剎你死我活的政-爭中同樣能翻云覆雨,她先利用射擊軍的勢力鎮(zhèn)壓了反對派“舊禮儀派”,再集結貴族武裝鎮(zhèn)壓了暴-動的射擊軍,才成功上位。上位后,索菲亞表面上繼續(xù)擁戴彼得和伊萬兩個大小沙皇,自己則被新貴們擁立為“攝政女王”,挾天子以令諸侯,以“攝政”的身份垂簾聽政,問鼎羅剎國千萬里錦繡江山。 然而,在金庸筆下,是韋小寶這個出身草根、大字不識幾個的來自東方的市井流氓,縱橫異域,扭轉(zhuǎn)乾坤,成為了羅剎國的“造王者”。不過,小寶之所以能成為縱橫異域的“造王者”,靠的可不是作者的偏愛眷顧和個人的幸運,而是有自己的許多“絕活”,他人難以企及。 首先,韋爵爺確實不識字不讀書,但他絕非真正的“沒文化”,相反,他打小就愛聽評書愛看戲,漫潤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了很多智慧,而且他機智靈活,善于中為洋用,運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智慧時,懂得因地制宜,巧妙變通,逢場作戲。更難得的是,韋爵爺雖然外表膽小怕死,其實膽大包天又果決,在嘻皮笑臉的“小丑”外表下,內(nèi)心賭性極其堅強,關鍵時刻總敢放手一搏,手段又狠辣決絕。 不僅如此,韋爵爺混跡江湖和官場,在為官之道上也有自己的一套。不論是給康煕辦事,還是在天地會效勞。韋小寶從不獨搶風頭,有功從不自己獨占,他深諳“花花轎子人抬人”的處世之道,經(jīng)常適當?shù)乩笥岩话眩泄Χ门c他人分享,經(jīng)常舉薦有能力的朋友上位,讓他們得以有更大的機會發(fā)揮自己的才干。比如,在使用巧計活捉吳應熊之后,韋小寶向康熙下跪謝恩,同時也將張勇、趙良棟、王進寶、孫思克四人舉薦給了康熙,為這四人得以獲提拔重用創(chuàng)造條件。好心有好報,韋小寶這項“社交投資”后來獲得了豐富回報,直接救了他的小命。當康熙要韋小寶對付陳近南時,韋小寶不肯,只得逃出皇宮,逃難路上,韋小寶幾次遇見清廷追兵,都被趙良棟、王進寶和孫思克搪塞過去,三人都是韋小寶的好友,豈會認不出他?但小寶對他們有“知遇之恩”、“舉薦之德”,所以他們甘愿冒“欺君罔上”的罪名也要放韋小寶一馬,甚至助他出逃。這就是韋小寶昔日的善舉給自己種下的福報了。 綜上所述,可見韋爵爺雖然不識字不讀書,但他絕不是簡單的市井流氓,他其實就類似于現(xiàn)實中某些“讀書而不求甚解”的成功人士,其成功絕非偶然。 金庸在《鹿鼎記》中創(chuàng)造韋爵爺,其實是想告訴我們:千萬不要小看“沒文化”的人,成大事所需的權謀手段跟讀書人的書生風雅是兩碼事。某些看似“沒文化”的“無賴流氓”,說不定在權力江湖的激流中恰恰如魚得水,可以大展雄圖,甚至進而可以逐鹿天下,“大功告成”,做出一番不世出的輝煌功業(yè)呢。是耶非耶,這誰又能說的清道的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