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蠔門深似?!?-帶您進入生蠔的世界,認識一下世界的生蠔(之二)

第一節(jié)?概述 Introduction

一、認識牡蠣 Cognition of the Oyster
? ? ? ? 牡蠣(Oyster)是生活在海水及含鹽棲息地的軟體動物門雙殼綱異柱目牡蠣科的統(tǒng)稱,其外殼高度鈣化。全國沿海各地區(qū)有不同的俗稱,如:蠣黃、海蠣子、蠔、青蚵、牡蛤、蠣蛤、蠣子、蚵仔等等叫法。北方的山東半島以及遼東半島沿海地區(qū)稱其為海蠣子或蠣子;南方福建一帶則稱為蚵。而這些眾多的“小名”當中廣東人更喜歡稱其為蠔,其名氣最大最響亮,又因經(jīng)常用于生食,久而久之“生蠔”一詞也被通用了,加之廣東美食的影響力,“生蠔”的稱呼幾乎蓋過了牡蠣,我們下面行文中會在生蠔與牡蠣中無縫切換,反正大家知道就是一種東西就可以了。

? ? ? ?牡蠣(蠔)的英文中Oyster一詞源自拉丁語Ostreidae。最早被驗證出現(xiàn)于十四世紀,源自由拉丁語Ostrea演變的古典法語中的Oistre,其陰性詞為Ostreum則是從拉丁化的希臘語?στρεον(Ostreon)演變而來的。有點復雜,我們不是生物學家,也不是語言學家,知道這些就足以了,重點在于Oyster作為一種深受全球許許多多“骨灰級”吃貨的喜愛,因此才“蠔橫天下”。

? ? ? 當然,還是有人對于這些稱呼之間關(guān)系還是搞不清楚,經(jīng)常有人在網(wǎng)絡空間里面詢問,牡蠣和生蠔之間到底是什么關(guān)系?筆者可以在這里發(fā)表一下權(quán)威聲明,牡蠣和生蠔是一回事兒,它們就是同一樣東西,只不過大家的叫法不同。你想啊,中國的面積幾乎跟歐洲差不多大了,咱們就一種通用的漢語,他們那邊已經(jīng)涵蓋了英、法、德、意、西、俄語,還不算什么斯拉夫語、斯堪的納維亞語等小語種,稱呼上有個差異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 ? ? ?牡蠣吸引人類食用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其中的鮮味物質(zhì),換句話說“吃的就是一個鮮字”。牡蠣味道往往是鮮中帶咸,軟糯而Q彈,綿密而豐富,如奶油的質(zhì)感體驗,有點海腥味又帶有一種礦物質(zhì)的口感,不僅肉鮮味美、營養(yǎng)豐富,而且具有獨特的保健功能和藥用價值,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很高的海產(chǎn)珍品,不僅具有味鮮肉美的食用價值,而且其肉與殼均可入藥,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古今中外均認為牡蠣有治虛弱、解丹毒、降血壓、滋陰壯陽的功能。再加之牡蠣身體中分泌出來的汁水顏色類似于哺乳動物的乳汁,因此牡蠣也被稱作“海中牛奶”。
? ? ?

有人認為牡蠣(蠔)是世界上最滋補的美食,現(xiàn)代人稱之為“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尤其是對于男人來說,更是最佳的壯陽補品,似乎有點夸張,但不無道理,因為牡蠣(蠔)的中有“生命之花”之稱的鋅元素含量高居人類食物之首。為此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侖·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曾經(jīng)有句名言可以為其作證“生蠔是我征服女人和敵人的最佳食品”。善吃海味的日本人則將牡蠣稱為“根之源”。其中深意不言而喻。牡蠣(蠔)是海洋美味存儲器,一生不停地濾過海水,儲存著這片海域的特性和精華。嫩滑的口感和鮮美的味道帶來的極致味覺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