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要妖魔化方艙啊
?01?
很多人討厭方艙。
微博上熱傳的攻略是“如何拒絕去方艙”。
朋友圈在轉的視頻,是某家人不想去方艙,和轉運人員吵起來了。
要么就是在方艙的人,拍視頻抱怨方艙條件不好,不能洗澡,甚至還在漏水。
乃至于今天刷到個視頻,博主表示方艙就是驚天陰謀,里面就是人間煉獄。

還有博主振臂高呼,說一定要拆了方艙。

底下還有很多附和的網友。

包括之前山東要建相對專業(yè)的方艙醫(yī)院,也都是罵聲一片。

還有地方表示要提升方艙的居住環(huán)境,底下同樣是罵聲一片。
?
02?
我能理解大家討厭方艙,不愿意去方艙。
隨著感染人數變多,現(xiàn)在很多都是臨時性方艙,里面沒有什么醫(yī)生,不太能提供專業(yè)治療服務。充其量是一個“臨時隔離點”。
方艙主要目的是隔離,并不考慮入住者的生活質量。
這么看來,那些居住商品房的人不會想去方艙,就算感染后居家隔離,也可以比較輕松地生活和工作。
更別說生活在別墅里的人,他們的房子本身就比較封閉,在自家能享受到充分的休息。
方艙床睡得不舒服,大晚上可能還開著燈,哪哪都不方便。
畢竟那里是一個病區(qū),病區(qū)哪里有住自己家里舒服呢。
但一個不爭的事實又是,很多人非常需要方艙。
比如城中村由于沒有自我隔離的條件,住戶感染了恢復起來不一定比方艙快。
而且他們容易遭遇同住室友的嫌棄,既然如此,何不妨去方艙躲避異樣的眼光呢。

再比如大家庭里,年輕人感染新冠后害怕傳染給老人,就會選擇去方艙隔離,因為八十歲的老人是奧密克戎重點致死的群體。

就是說一個陽性患者主動去方艙,可以讓家里健康的人繼續(xù)生活,等他轉陰后再回家,如此一來對家的影響是最小的。
如果全家都感染了,指望中間一代燒飯煮菜不一定來得及,所以全家干脆去方艙,起碼不會餓著老人和孩子。

還有一位博主進入方艙工作半天,就發(fā)現(xiàn)了方艙里的“折疊北京”。
被一部分人百般嫌棄的方艙,對另一部分人來說,可能正是救急的地方。他們住的地方連廁所都沒有,發(fā)燒了還要出去找公共廁所,對誰都不是好事。

中國很大,960萬平方公里,14.13億人之中,有的人的居住環(huán)境甚至都不如方艙,那他們感染后,既得不到藥物緩解癥狀,也沒有相對可靠的房間來保持作息,那還不如去方艙呢。

方艙確實不適合所有人,也不應該把所有人都拉到方艙去。
但它應該是一個可選項,也有相當大一部分人群需要它。
看看評論區(qū),很多人意識到了它的作用。
“方艙真的能救很多獨居的人”

“我老家農村前幾年都是住平房,環(huán)境真不一定比方艙好多少”

“說方艙環(huán)境不好,可能都沒怎么進過醫(yī)院,更沒在急診待過?!?br>

?03?
無論是二十條還是新十條,都強調要分級診療。

很多網友也都學到了這個詞,哪哪都刷。
這是正確的。
因為一旦把過多沒有太大風險的病人都收治到負壓病房,會影響其他非新冠病人的救治,這就是在資源配置和分級診療上出了問題。
最嚴重的就是出現(xiàn)醫(yī)療資源擠兌。
另一個方面的問題是,就像上面說的,全部陽性患者都在家隔離是不可能的,很多陽性患者家里面不具備居家隔離的條件。
那方艙是什么?
方艙本身就是分級診療的一部分啊。

簡單來說,方艙就是為了醫(yī)學篩查而出現(xiàn)的,在這里雖然沒有治療,但有醫(yī)生的初診判斷病情是否嚴重,如果患者出現(xiàn)轉重癥傾向就把他再轉向定點醫(yī)院。如此一來能讓醫(yī)院能順利運轉,防止醫(yī)療出現(xiàn)擠兌。
也能避免感染更多人,讓社會面的感染速度放慢放慢。
最后帶來三個降低:最大限度減少感染、最大限度降低重癥、最大限度降低病亡率。
我們正在經歷,或者說必將迎來感染的第一波沖擊。

方艙作為目前體系下低成本的分級診療手段,勢必會發(fā)揮很重要的作用。
你可以討厭方艙,但不要妖魔化方艙。它對于普通人來說應該是一個自愿的額外選擇。
?
04?
現(xiàn)在人都以自己共情能力強為傲。
但更多時候我們都是選擇性地共情?;蛘哒f只共情那些對我們有利的選項。
而這往往會讓我們認為自己就是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