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記太白山登仙之路(一日太白南南線)
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仙人撫我頂,結(jié)發(fā)受長生。誤逐世間樂,頗窮理亂情。
——李白《經(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李白《蜀道難》
起初,我以為催動文人墨客揮毫寫下“拔仙臺”三個大字的,是煉字精妙和遣詞上佳。但當長風遙起于九天之上、落襲在高山之巔時,深入骨縫間的冰冷在提醒我:縱使仙人在世,面對太白山巔的此等狂風,也是不會有一絲一毫的反抗能力的。 由此,我的腦海里開始渲染著這樣一副場景:目視著第四紀冰川運動雕琢下的九重石海,目視著任何高大喬木和低矮灌木都會被連根抽起的山梁,目視著數(shù)億萬年的長風仍在呼嘯刮削,最初命名太白山主峰的那位古人,他深含一團天地清氣,將所有的矯飾之心甩進冰湖,抽來數(shù)絲浩蕩山川間游弋的自然偉力,最后將心中的萬鈞豪情及心靈震撼都灌注筆上,揮就了無法超越的“拔仙臺”之名。
一、心念太白,欲登仙路
從暮冬時節(jié)的扯袍峪到初夏季節(jié)的終南山,在今年的幾次戶外徒步爬山過程中,我徹底折倒在壯美的秦嶺風光中,淪為了祖國大好河山的忠誠俘虜。 加上經(jīng)常聆聽著名戶外大神“殘劍”分享的鰲太風景及故事,那種要領(lǐng)略秦嶺絕美、頂級風光的渴望生發(fā)成一條潛流,在心底的長河里汩汩流淌,終于在7月初的盛夏沖垮堤壩,破體而出。 于是我收拾好行裝,和其它5人一起約伴踏上了一日“太白南南”(起點是太白山南麓的鐵甲樹,終點是南麓的都督門)之旅。 從書架上撕下幾頁詩仙李太白的篇句,放進嘴里嚼出詩歌甜美的氣息,腦子里想的都是即將闖進眼簾的大美河山、瑰麗風景,我給這次的戶外旅途起了個浪漫的名字——登仙之路。 二、量凡人軀,籌謀仙途
1.目標:沖頂秦嶺最高點——太白山主峰拔仙臺 2.距離:全程40km左右 3.預(yù)計總爬升:2500m左右 4.最高點海拔:3771m(這里采用陜西地理信息測繪局的最新數(shù)據(jù)) 5.路線解讀:根據(jù)兩步路APP上的顯示,一日太白南南總體上是一個直上直下的線路,從起點鐵甲樹到拔仙臺的距離約為15km、爬升2000多m,海拔跨度較大,而且要提防高原反應(yīng)和缺氧帶來的身體不適、運動狀態(tài)不佳等問題。 6.計劃用時:一日(24h以內(nèi)) 7.裝備選擇:輕裝(背5L越野包) 上裝:沖鋒衣、抓絨衣、速干衣、魔術(shù)頭巾、手套 下裝:牛仔長褲、壓縮長褲、運動內(nèi)褲 鞋子:HOKA speedgoat5 頭燈:奈特科爾UT27(感謝超哥友情支持) 8.飲食:牛肉干100g、奶貝100g、壓縮餅干兩包共200g、榨菜1包、能量膠2根、鹽丸4粒、電解質(zhì)沖劑2袋、水袋1.5l(裝滿水)?水壺300ml(裝滿咖啡) 9.體能評估:日常有跑步習慣,且走過類似強度的戶外線路,身體和意志上都感覺沒問題。 但體能儲備做的很差,出發(fā)前一天的早上去跑了個總拔高接近400m的半馬,還是熬夜后去跑的,導(dǎo)致自身體力消耗很大,跑完之后精神也比較萎靡。跑表顯示只剩下14%的體力,出發(fā)前是不可能完全恢復(fù)了。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天時、地利、人和齊備往往是很少見的。在大致評估了一下身體恢復(fù)進度和物資準備后,我還是滿懷著喜悅和憧憬前往了周至縣厚畛子鎮(zhèn),站在了登仙之路的起點——鐵甲樹。
三、長風夜起,征程多艱
由于剛下過雨,箭竹林和腳旁的低矮草叢、灌木都掛滿了水珠,很快便打濕了上衣及褲管。但也正是雨水豐沛的緣故,山間溪流奔涌得十分賣力,在落差較大的地方形成了聲隆勢振的流瀑。我趕緊從嘴里掏出皺巴巴的紙頁,早被濡濕的墨團里扔能拼出顯眼的字來: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
在山間的一處小埡口,月亮掙脫了云朵的糾纏,向無盡的蒼穹和大地揮灑月華,也正是在此時,好似牛乳般潔白的云海顯露出身影,它就在我們腳下的群山中悠然挪移,一如我當時的心情——自在快意。
隨著海拔的不斷增高,成片的高山冷杉林開始出現(xiàn),夾雜著石海。大風投入此間,好似千頭鬼哭、萬匹狼叫,這種讓人不禁戰(zhàn)栗的感覺,絕不是城市高樓間外強中干的街溜子風能做到的。 在南天門前的空地上,喧囂的風兒肆無忌憚地晃蕩在每一個角落,時而掰彎樹冠,時而惡狠地揪著青草的頭發(fā)。經(jīng)過短暫的休整,我們6人小隊途徑藥王殿,避風整裝后,于4:20分抵達玉皇池。顧不得欣賞月色掩映下神秘、深邃的高山湖泊,我們迅速鉆入四面漏風的營地中避風。 耳邊始終回蕩著大風猖狂的獰笑,由于是輕裝上陣,我們每個人都把帶來的所有衣服套在了身上,但仍舊沒法兒緩解大風刮來的徹寒骨冷,經(jīng)過簡單的評估,大家一致決定放棄沖頂拔仙臺、賞日出云海的計劃,等到天光放亮,再行進發(fā)。 由于夜間剛下了雨,撿到的柴火多半都是濕的,營火始終沒法兒燒旺。但眾人的努力也并非毫無意義,間歇性躥動的火苗和血紅的火炭還是帶來了寶貴的溫暖。
和顫顫巍巍的火苗一起,我們也顫顫巍巍地瞇上了雙眼,逡巡在夢鄉(xiāng)的門前。 四、玉皇池畔,拔仙臺前
早上6時,我們和天空一起睜開眼睛,黎明前的漫漫寒夜已經(jīng)褪去大半,金色朝霞無視罡風的呼嘯,開始切向山梁,開始劃入清冽的玉皇池。
我們一行6人穿梭在飽經(jīng)滄桑的石海中,伴著巨石縫隙間嘩嘩竄流的天水,頂著傾檣摧楫的獵獵長風,開始向海拔3771m的拔仙臺做最后沖刺。 沒有了冷杉林的遮蔽,沒有了破舊營地的庇護,直面能把人從腳底抽起的狂風,我們只能在風停的間隙努力挪移,在風起正勁的時刻趕緊蹲下或者撐住身旁的大石頭。 爬升一段距離后,我把登山杖狠狠插入土中,拄在一個彎道處,雙腳緊緊扒住地面,回望下方的三爺海。只見大風從池邊殺過,原本平靜的水面霎時間翻起涌波,仿佛一條條迅猛的鯊魚在極速挺進。
7:05,頂著高海拔的缺氧痛苦,我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血管里如同灌了鋼水一般沉重,就在這時,一個習慣性的抬頭,拔仙臺清晰的輪廓突然撞進眼里。于是,在即將到來的勝利曙光的鼓舞下,我又英勇了起來,拿出全馬最后1公里沖刺的勁頭向峰頂快速進發(fā)。
登仙之路的盡頭
無限風光在險峰,這一刻,10個小時的艱苦攀登怎么看都很值得。這是我第一次站在海拔3000m以上的山峰,是我離海藍色蒼穹最近的一刻,是平凡的我此生矗立的物理最高點。 五、高山之巔,古道碑旁
在拔仙臺上抿了一口隊友帶來的雪花啤酒,高喊了一聲“勇闖天涯”,待6人小隊全部集合完畢,我們迅速下到大爺海,一睹碧波激揚的高山湖泊美景。
休整時間里,關(guān)于下一步的行進方向,我們陷入了長久的沉思與糾結(jié)。山梁上的狂風如此猛烈,每行進1km,都要冒著巨大的風險。按原計劃從南線下撤?原返鐵甲樹?走北線文公廟,然后景區(qū)下撤?面對這三個選項,因為高海拔缺氧而昏昏沉沉的腦袋更加難過了。 9:30分左右,日頭逐漸高企,氣溫也在不斷上升,經(jīng)過商討,除一名體力不支的伙伴從文公廟下撤太白山景區(qū)外,我們其余五人打算按原計劃,從南線往都督門方向下撤,剩余路程約25km,繼續(xù)行進! 盡管山梁上的狂風沒有絲毫停手的意思,但順著瑪尼堆指出的方向,我們一行人還是堅定的走過了萬仙陣、跑馬梁。
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梭行在寬厚的中華龍脊之上,頂著獵獵長風,我們雖然非常渺小,卻如高山之上盛開的小花一般堅忍、挺拔且絢爛。
一路快走下撤,從厚實的高山草甸到郁郁蔥蔥的冷杉林,再到讓人又愛又恨的箭竹林,不同海拔地帶的風景在數(shù)個小時內(nèi)輪番從身邊閃過,竟讓人有些恍惚且不知所措。
偶遇大可愛羚牛 拖著疲憊的身軀,下坡、穿林、踏草、涉溪,歷經(jīng)6小時奮戰(zhàn),我們的雙腳終于在16:15分左右踩上了硬化的水泥路面,一日太白南南之旅正式完成。
在終點的都督門旁,我看到了刻有“儻駱道”的石碑,不禁感慨萬千。1300多年前,詩仙李白踏上險峻若此的蜀道,又是怎樣的一番心情和感受呢?于是,我再次嚼起嘴里的《蜀道難》,“西當太白、橫絕峨眉……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登高山而見天地,識天地而見眾生,于眾生中見自己。登仙之路沒有起點,也沒有盡頭,這次的旅途從未結(jié)束,新的征程也早已悄然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