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些不太高冷的醫(yī)學知識——偏頭痛

聲明:作為與生命相關的醫(yī)學科普,本文內容為嚴謹的醫(yī)學知識、看法及觀點,相關知識來源于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在職醫(yī)師,若其中內容存在爭議則請與我私聊,任何未經醫(yī)學考證隨意指著本文內容錯誤或歧義的評論本文一律不接受,以免誤導讀者,謝謝合作。
好,下面正文開始

這個up終于重新講起病理學了。。。
明明腦殼兩邊都痛,為啥子專家非要說我是偏頭痛?!
醫(yī)生:哪里不舒服?
患者:腦殼痛!
醫(yī)生:以前痛過沒有?
患者:以前就有,最近又開始了,直接痛到地上打滾兒,醫(yī)生,我是不是得腦癌了55555~~
醫(yī)生:啥子癌哦,你多半是偏頭痛……
患者:安?我明明腦殼兩邊都痛,又不是只有一邊痛,你們醫(yī)生是乎我造不到方向嗦!(四川話)
醫(yī)生:……
有多少人,把偏頭痛認為是只有一側腦殼痛;
有多少人,以為偏頭痛只會“痛”;
有多少人,以為偏頭痛只會“腦殼”痛;
還有多少人,以為洗了頭沒吹干會引起偏頭痛……
今天,我們來給大家講一講這個大家聽得最多,但是誤區(qū)也最多的偏頭痛。

偏頭痛,是一種常見的原發(fā)性頭痛,在我國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偏頭痛的年患病率為9.3%,女性的患病率大于男性。
偏頭痛不會致命,但它是腦卒中(也就是中風?。?/span>的危險致病因素。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只有無奈地兩手一攤——哎,真的還沒有找到偏頭痛的明確病因。
只是根據目前的調查研究發(fā)現,與下面這些因素有關:
1. 遺傳;
2. 內分泌因素,如大姨媽前后期、排卵期等;
3. 精神因素;
4. 飲食;
……


Q:“醫(yī)生,很多人腦殼偶爾都會痛一下,是不是就是偏頭痛?”
A:親,偏頭痛和腦殼痛之間的關系 是這樣子的:

腦殼痛有很多種,比如緊張型頭痛,叢集性頭痛,高血壓頭痛等以及今天我們著重說的偏頭痛!
所以,偏頭痛只是腦殼痛中的一類,并不是腦殼一痛,就是偏頭痛。確診偏頭痛的話,是需要神經??漆t(yī)生進行評估診斷的。

1、癥狀:
上面說清楚了偏頭痛和腦殼痛的關系,其實在偏頭痛那個圈圈頭,又有很多的小圈圈,還分了好多種類型。
常見的偏頭痛包括有先兆偏頭痛和無先兆偏頭痛,這兩種類型在發(fā)作時的癥狀是不一樣的:
①有先兆偏頭痛
有先兆的意思,就是說在偏頭痛發(fā)作之前,身體是拉了“警報”的,只是這個警報讓人有點惱火——
最常見的是視覺缺損或模糊,至于是如何缺缺椏椏和看不清楚,官方的解釋是這樣的:
“視野中心的齒輪樣圖像并逐漸向左或向右擴散,邊緣散光成角突出,遺留完全或者不同程度的暗點。”
看不懂哇?不說你們了,我看完偏頭痛都要發(fā)作了!還是簡單粗暴地看圖好了:
最開始出現一個光點點(圖1)

然后光點點變成長道道(圖2)

然后就差不多只看得清楚中間那一坨坨了

再然后,就相當于是這樣子的↓↓↓幾乎看不到了!

簡單來說,就是突然有一只眼睛看東西的時候出現光點點→光點點變成光線線→光線線變成光圈圈→最后就是烏七八糟一片,差不多是啥子都看不清楚的節(jié)奏。
但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大家也不要慌張,好消息是,看不清楚的狀況不會持續(xù)太久,一般過幾分鐘十來分鐘的樣子就會慢慢緩解并完全恢復。
但也不要高興太早,因為跟到還有一條壞消息:在視覺完全恢復之后,一般伴隨而來的就是腦殼痛!
②無先兆偏頭痛
反復發(fā)作頭痛,持續(xù)時間在4--72小時。典型的頭痛表現為單側、搏動性、中度--重度疼痛,而且日常體力活動會加劇頭痛,還可能有嘔吐、畏光、畏聲等癥狀。
如果沒有痛過的人,想必是不能想象是會痛到哪種地步的,據痛過的人反映,趕腳是——
萬念俱灰,覺得腦殼不是自己的,腦花兒更是散了的,一口仙氣完全是靠意念沒發(fā)到手的獎金、沒打過關的游戲、正在路上的快遞吊起的!恢復過后覺得自己重生了,但是不曉得好久又可能要進入煉獄再痛一盤!

2、關于偏頭痛的幾個常見問題
問題一:
偏頭痛只是一側腦殼痛?
文章開頭舉的例子真的不是編的,而是醫(yī)生門診時常常會遇到的情況。
是,偏頭痛中大約有60%的患者確實只有一側在痛,但還有40%的患者是左右腦殼都要痛。
再反過來說,如果你只有一側腦殼痛,也不能就斷定你是偏頭痛,因為前面我們說了,很多原因都會引起腦殼痛。
Q:“那為啥子非要給人家取個偏頭痛嘛?”
A:我也不曉得啊!大神們取名字有時候就是這么清奇啊~~
不然那些燕麥細胞癌、菜花狀腫物、咖啡牛奶斑、葡萄酒色斑、巧克力囊腫,干酪樣壞死、草莓舌、果醬樣濃痰……又是怎樣來的呢?

問題二:
偏頭痛只會“腦殼”痛?
NO!偏頭痛發(fā)作時,會涉及到三叉神經血管系統(tǒng)的激活。所以偏頭痛發(fā)作時不僅導致腦殼痛,還可能會導致面部、后脖子那一轉都會痛!
問題三:
偏頭痛只會“痛”?
很多人都覺得既然叫偏頭痛嘛,肯定重點就在于痛嘛!
是,痛確實是其中的主要表現,但有些人除了痛之外,還會有視覺的變化、以及出現嘔吐、怕聲音、怕光等癥狀。
所以,你如果發(fā)現一個正常人在屋頭帶起墨鏡,juan在床上狂冒冷汗打滾,不要驚奇,也不要覺得人家神,人家可能只是偏頭痛發(fā)作了,想讓自己好過點而已。
問題四:
眼睛看不清楚+頭痛=偏頭痛?
不一定。
視力缺損、模糊確實是有先兆偏頭痛的癥狀,但是還有一些比較嚴重的疾病如動脈瘤、腦卒中、青光眼等,也會出現視覺的缺損或者視力模糊。
所以,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建議一定要去醫(yī)院,排除顱內動脈瘤或者是別的疾病。
問題五:
洗完頭發(fā)不吹干就睡覺,容易得偏頭痛甚至面癱?
一說腦殼有點痛,老媽就站在旁邊(或者微信那頭)開始念:“喊你那會兒懶得不吹干頭發(fā)就睡覺哇,現在腦殼痛曉得了嘛,該背時!”
不吹干頭發(fā)要得偏頭痛?
NO!醫(yī)生正兒八經說,偏頭痛跟頭發(fā)沒干就睡覺真的沒有關系!
但洗完頭沒有吹干頭發(fā)就睡覺,確實有很嚴重的后果的---
容易感冒這個事地球人都曉得,關鍵的關鍵在于,這樣半干半潤的睡一晚上,第二天早上你的發(fā)型肯定是非常拉轟的了!
所以,看在發(fā)型的份上,還是聽老媽的話好生把頭發(fā)吹干了再睡覺覺哈!

問題六:
喝慣了咖啡的人偶爾一天沒有喝,就會一側或雙側頭痛,這是偏頭痛還是咖啡成癮?
這種情況的確是存在的,但不叫啥子咖啡成癮,而是應該叫咖啡因戒斷性頭痛,也跟偏頭痛莫得啥子關系。
如果你是下面這個樣子,那你多半就是咖啡因戒斷性腦殼痛了!
咖啡因使用量大于200mg/天,持續(xù)時間大于2周,突然戒斷或者沒有按時服用咖啡因,在24小時內就出現頭痛,并且這種頭痛在馬上服用100mg咖啡因后1小時內就好轉了,或者頭痛在戒斷咖啡因7天后就好轉。
至于治療方法嘛很簡單,就是少喝含大量咖啡因的飲料了!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還是只有兩手一攤!偏頭痛這個病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治愈的辦法。
Q:“那我看醫(yī)生還有啥子用?”
A:醫(yī)生雖然沒得治愈偏頭痛的辦法,但醫(yī)生的確可以幫助你降低偏頭痛的發(fā)作頻率,以及降低發(fā)作時的頭痛程度,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另外,對于患者自己來說,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同時,最好記一下頭痛日記,便于掌握頭痛發(fā)作規(guī)律以及誘因。
問:“醫(yī)生,能不能發(fā)作的時候,我自己吃點止痛藥?”
答:如果發(fā)作次數不頻繁,在看過??漆t(yī)生得到合理的建議之后,是可以在發(fā)作時服用止痛藥的。
但是,針對發(fā)作頻繁的患者,沒有去看醫(yī)生,自己在家長期吃止痛藥的話,問題就很大了——
長期過量服用藥物有可能會導致原有的偏頭痛慢性化,止痛藥物會變的越來越沒有效果,進而會吃得越來越多,頭痛的持續(xù)時間也越來越久,從而產生一個惡性循環(huán)。
更壞的結果就是導致藥物過量使用性頭痛(皮西西也是第一次曉得有這種腦殼痛),而且這個病的治療比偏頭痛困難得多!同時,多種止痛藥的使用,還可能會給肝臟、腎臟等器官帶來負擔。
所以,在止痛藥的使用上,最好聽醫(yī)生的話,千萬莫要自己亂吃。

1. 吃三七、天麻可以治偏頭痛
腦殼痛就吃點三七,再不然買點天麻燉點兒雞,喝湯吃嘎嘎,這種說法想必大家都曉得。
但醫(yī)生要給你說,對于民間偏方,特別是天麻,三七等,目前并沒有相關大型臨床研究數據證實其對偏頭痛有效。
而且,醫(yī)生還在門診遇到不少患者,從包包里摸出來的三七根本就不是三七……

2. 旁邊有人偏頭痛發(fā)作
幫到按摩一下?讓他喝點水?
謝謝你們的好意了!
按摩,只會讓腦殼更痛!
喝水,只會吐得更多!
當有人偏頭痛發(fā)作的時候,旁邊的人麻煩你就啥子都不用做,人家偏頭痛的人只想安安靜靜的痛一會兒!

如果沒有其他疾病,只是單純偏頭痛的患者,確實不用太過擔心,一般偏頭痛發(fā)作之后會恢復,定期到醫(yī)院復查就行。
但更對多的人來說,如果出現以下幾種情況的腦殼痛,建議要盡快去醫(yī)院哦!
1、短期突然發(fā)作的劇烈頭痛;
2、以前沒有類似的頭痛病史;
3、有發(fā)熱等感染的征象;
4、精神狀態(tài)有改變;
5、年齡超過50歲后新出現的頭痛;
6、懷孕后出現的頭痛;
7、癌癥病人或者艾滋病人出現頭痛。
最后,為了鞏固今天的學習成果,請大家跟到我念:
腦殼痛不一定是偏頭痛,
偏頭痛不是只有一邊腦殼痛,
偏頭痛不僅是腦殼痛,
偏頭痛也不只是痛。

哎,真的,一想起來腦殼青痛!
參考文獻
1. Headache Classification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 (IHS)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 3rd edition. Cephalalgia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dache. 2018;38(1):1-211.
2. Yu S, Liu R, Zhao G, Yang X, Qiao X, Feng J, Fang Y, Cao X, He M, Steiner T. The prevalence and burden of primary headaches in China: a population-based door-to-door survey. Headache. 2012;52(4):582-591.
3. Bigal ME, Lipton RB. Overuse of acute migraine medications and migraine chronification. Current pain and headache reports. 2009;13(4):301-307.
4. Dong Z, Chen X, Steiner TJ, Hou L, Di H, He M, Dai W, Pan M, Zhang M, Liu R, Yu S. Medication-overuse headache in China: clinical profile, and an evaluation of the ICHD-3 beta diagnostic criteria. Cephalalgia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dache. 2015;35(8):644-651.
5. Minen MT, Loder E, Tishler L, Silbersweig D. Migra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 knowledge and needs assessment among primary care providers. Cephalalgia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dache. 2016;36(4):358-370.
6. de Vries B, Frants RR, Ferrari MD, van den Maagdenberg AM. Molecular genetics of migraine. Human genetics. 2009;126(1):115-132.
7. Peterlin BL, Katsnelson MJ, Calhoun AH.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migraine, unipolar psychiatric comorbidities, and stress-related disorders and the role of estrogen. Current pain and headache reports. 2009;13(5):404-412.
(本文改編自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神經內科張陽醫(yī)生所著微信推送稿,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