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特殊點3

21.理中丸與四逆湯均有干姜。四逆湯與四逆散均有甘草
22.培土生金:瀉白散、麥門冬湯、參苓白術(shù)散、清燥救肺湯
23.同樣一味藥,作為君藥時比作為臣佐時候用量要大,而不是要求一方劑中君藥必須用量最大(不是方中的絕對用量大,而是相對于自身。)
24.痢疾
芍藥湯:濕熱痢疾
白頭翁湯:熱毒痢疾
葛根黃芩黃連湯:協(xié)熱下利
敗毒散:外邪陷里痢疾
久泄久?。海ㄑ├嫖葜叙B(yǎng)四桃花)——烏梅丸 補(bǔ)中益氣湯 真人養(yǎng)臟湯 四神丸 參苓白術(shù)散 桃花湯
25.小建中湯主治中焦虛寒,肝脾失調(diào),陰陽不和證,本方為桂枝湯倍芍藥加飴糖組成,其中飴糖配桂枝,辛甘化陽,溫中焦而補(bǔ)脾虛;芍藥配甘草,酸甘化陰,緩肝急而止腹痛。
26.身熱夜甚-清營湯 (深夜清營)
日哺潮熱-大承氣湯 (日大)
夜熱早涼-青蒿鱉甲湯 (夜找青鱉)
入暮潮熱-血府逐淤湯 (入暮煮魚)
皮膚蒸熱-瀉白散(皮膚真白)
27.大熱煩渴,頭痛如劈:清瘟敗毒飲 (大顆頭顱,清翁拜)
喜忘如狂,漱口不欲飲:犀角地黃丸 (洗腳地方忘漱口)
壯熱煩渴:白虎湯 (撞翻白虎)
高熱驚厥:羚羊鉤藤湯 (羚羊警覺)
28.理氣則后重自除,活血則便膿自愈——芍藥湯
29.九味羌活湯的功用是發(fā)汗祛濕,兼清里熱。
30.和解少陽:小柴湯;暑濕傷表:新加香薷飲
31.氣陰兩傷——生脈散;
氣陰兩傷+身熱——清暑益氣湯;
氣陰兩傷+身熱+氣逆欲嘔——竹葉石膏湯
32.小柴胡湯和半夏瀉心湯共有藥物——芩夏參棗草。
小柴胡湯用生姜;半夏瀉心湯用干姜。
33.九味羌活湯——外感風(fēng)寒濕,內(nèi)有蘊(yùn)熱。
小青龍湯——外寒里飲。
大青龍湯——外感風(fēng)寒,內(nèi)有郁熱。
34.含調(diào)胃承氣湯的方劑—— 一溫一涼一桃防。(溫脾湯、涼膈散、桃核承氣湯、防風(fēng)通圣散)
35.脾虛失血:理中丸——脾陽虛失血,黃土湯——脾陽虛便血,歸脾湯——脾虛不攝血,固沖——脾虛崩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