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評論(15)】永恒即痛苦?
懶得翻書,打開豆瓣評論頁就能寫。
沒有客觀,全是主觀。
打了上課鈴就停筆,沒寫完的下次寫。
————
在看完《星際旅行日記》后,我開始閱讀其續(xù)作《太空旅行者的回憶錄》,雖然還沒看完,但其中的一個小故事引起了我的注意,這是《伊翁.蒂奇的獨家回憶錄》中的第二個故事。為了說明接下來我想談的事情,我不得不大概劇透一下這個故事。
蒂奇作為一位太空旅行者,總是會莫名其妙地吸引一些奇怪的科學(xué)家。
某天,一位科學(xué)怪人就上門造訪了,他是一個一頭紅毛的家伙,還攜帶了一個神秘的盒子。他聲稱自己能夠制造不朽的靈魂,希望能從蒂奇這里得到投資,成立制造靈魂的公司,一起賺大錢。
接下來,他開始證明自己能夠制造靈魂。
從古至今,人們對于永恒有著無限的需求,而所謂的不朽并不存在,長生只是虛假的希望。但是為什么不能夠發(fā)明一種不朽,創(chuàng)造一個屬于自己的永恒靈魂呢?
科學(xué)怪人告訴蒂奇,他今天帶來了一個已經(jīng)制作完成的靈魂,就在那個小小的盒子里,其中是一個精心挑選的、充滿活力的人的意識——他妻子的意識。
蒂奇感到難以置信,詢問對方:“在這個小盒子里,靈魂要如何與外界交流呢?”
科學(xué)怪人回答說:“對于一個永恒者而言,所有人際關(guān)系都是不重要的,因為它們存在的時間太短了。而對于一個靈魂來說,即使它一百年與外界交流一次,在十億個世紀(jì)后,為了容納記憶,它就會增長到大陸大小,一萬億年后就是地球大小,在永恒的時間中,人類的心理和人格就會像海洋中的一滴血一般,在記憶中溶解,而和永恒恰恰相反……”
這個盒子中的意識,是完全與外界相隔絕的。
為了制造它,他殺了自己的妻子。
蒂奇震驚無比,然后告訴科學(xué)家:“人類對于永恒的追求在這個盒子前都只是自欺欺人,沒有誰想要你提供的靈魂?!?/p>
永恒的黑暗是比死亡恐怖無數(shù)倍的痛苦,而就算那個靈魂能看能聽,也逃不過苦難。宇宙的整體熵增無法逆轉(zhuǎn),文明的進步只是熵減的局部狀態(tài),曾經(jīng)無比璀璨的文明最終都會走向毀滅,永恒的盡頭只有無邊無際的夜晚。人不需要永生,他們只是不想死,想和愛的人呆在一起,思考,融入自然,享受生活而已。
“沒人想要你提供的不朽痛苦?!?/p>
最后,蒂奇還是給了科學(xué)家一筆錢,用于買下那個可憐女人的靈魂。他用錘子重重砸向盒子,希望在盒子破碎后,那個女人能夠從痛苦中解脫。
這個故事討論了一種可能性:永恒對于人類來說到底意味著什么?而我更多地聯(lián)想到了某某某基金會的一篇文檔,講述了一個死而復(fù)生者告知生者的恐怖真相:世界是一個地獄,死亡后意識不會消失,死者將忍受永恒的痛苦。與其相關(guān)的還有兩個世界末日:死神力竭和死亡終結(jié)。除外,《其主之聲》在最后也討論到了這個問題。幸好所有不甘和情感都被死亡徹底阻斷,即使有一絲得以留存,在漫長時間的積累下,所有人都會陷入瘋狂。
在我看來,這些對于死后世界的極端設(shè)想都折射出一個問題:人類對于死亡的尊嚴的追求。對于我目前接受的教育來看(雖然說完全不知道有宗教信仰的人群會怎么想),國人在死亡面前保持著沉默,而唯物主義為徹底的虛無撐起了大旗。什么都沒有——這個答案或許會引起恐懼,從另一方面來看,它也代表著人類追求的徹底的平等,生與死的界限把人類的所有區(qū)別抹平了。國人的生活環(huán)境中,在生前為死后尋個好去處到底還是個不現(xiàn)實的追求,這都是以永恒的虛無為前提的。而不可忽視的是,在死前人們往往要忍受極度的痛苦,這才是最讓人恐懼之處。每個人都希望尊嚴地死去,即使我們閉口不言。這種對于死前痛苦的恐懼、對于死前尊嚴的需求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會聯(lián)系到安樂死的問題,在小說中,這種聯(lián)想蔓延到了死后的痛苦中。
那么我們能否構(gòu)建一個非常關(guān)注死亡尊嚴的世界呢?如果存在一個“死亡終結(jié)”的世界,那如何減少死后的痛苦就將成為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情。我們甚至可以做更極端的假設(shè),死者的情感和痛苦能夠滲透近生者的世界,時間存在的越長,生者承受的痛苦越多,乃至最后人類把共情能力退化了,成為了零度共情者。在這樣的世界,死神一定是最偉大的神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