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天局拿中國登月工程說事,無非兩個字“要錢”

文/行走斯圖卡
對于美國很多聯(lián)邦機構的主管來說,業(yè)務能力是次要的,只要能從國會騙到預算就是人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尼爾森就是這樣的角色。在他的領導下,NASA的航天事業(yè)這些年來沒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但是編理由要預算的能力卻不斷提高。
據(jù)美國《華盛頓郵報》11月9日報道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當天宣布“重返月球”計劃將會推遲1年,最早要2025年才能實施;局長尼爾森(Bill Nelson)在接受CNN采訪時,將推遲計劃的原因歸咎于新冠疫情和“藍色起源”公司的起訴,與此同時他還不忘向國會隔空喊話,宣稱“中國太空計劃進展迅速”。為了“應對咄咄逼人的競爭者”,NASA需要大幅度增加預算,未來6年要增加57億美元才行。
《華盛頓郵報》描述道,尼爾森將登月的“阿爾忒彌斯”計劃視為一場類似冷戰(zhàn)時期的太空競賽,只不過這次針對的是中國而不是蘇聯(lián)。報道還認為,由于巨大的技術挑戰(zhàn)、新型飛行器還在研發(fā),以及國會預算的阻力,NASA在2025年實現(xiàn)登月的計劃可能也困難重重,但是尼爾森堅持要求從2023年開始大幅度增加預算,“可以為十多次登月行動奠定基礎”。
尼爾森說得慷慨激昂,仿佛一只鐵公雞正在被人拔毛一樣。他說中國是競爭對手,但問題是中國有在和美國競爭嗎?你搞你的“阿爾忒彌斯”計劃,我搞我的登月工程,這本來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事情;但是尼爾森卻將這件事上升到“大國競爭”的層面,仿佛是頁游活動第一名獎勵“很誘人”一樣。說真的,中國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跟美國爭奪誰先上月球,這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美國已經(jīng)搞過“阿波羅登月”計劃,對于我們來說,不管什么時候登月,只要成功了,我們就已經(jīng)創(chuàng)造了歷史;說到底美國在乎的其實只是一個面子問題,因此尼爾森一開始就將NASA置于一個不公平競爭的環(huán)境下,而且還是挑了一個已經(jīng)立于不敗之地的中國。
尼爾森無非就是抓住了國會大老爺們的心思,想制造一個“中國正在超越美國”的緊張感,進行焦慮營銷;“阿爾忒彌斯”計劃從一開始就被賦予了一項無比艱巨的政治任務:證明美國維持霸權地位的能力沒有衰退;不止是這個計劃,幾乎任何事情都會被拿來進行這樣的解說,新冠疫苗、大基建戰(zhàn)略、清潔能源、氣候問題、南海和臺海、召集所謂“全球民主峰會”等等——特朗普雖然不在白宮,但是他留下的那句“讓美國偉大”已經(jīng)滲透到華盛頓每一個角落,民主黨和共和黨都在比誰更讓“美國偉大”,拜登就算“竄個稀”也是為“美國偉大”做貢獻。
我們不需要刻意去證明什么,中國做得好不好、取得了那些成就、有那些領域還需要改進,老百姓看得到、其他各國都看得到;只有像美國那樣抗疫拉胯、振興經(jīng)濟拉胯、解決物流危機拉胯、毒品泛濫、種族歧視、貧富懸殊,還在世界各地大量制造對立和沖突、制造人道主義災難的失敗國家,才會想辦法證明自己“沒有失敗”。
不管美國怎么說、怎么做,我們只要堅持自己的節(jié)奏即可;華盛頓的政治游戲過于幼稚,我們沒必要降低自己的智商去迎合美國。在登月工程上也是如此。超越自己,比超越任何其他人都更有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