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運憲攜新作做客湘圖:《戴花》高揚的工匠和勞模精神永不過時
4月22日,恰值世界讀書日前夕,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水運憲應湖南圖書館特邀,攜其最新力作《戴花》做客湘圖講壇,講述了長篇小說《戴花》的前世今生,吸引了近百名熱心讀者到現(xiàn)場聆聽。該書因其高揚永不過時的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受到讀者歡迎。

從《禍起蕭墻》到《為了幸福,干杯!》,從《烏龍山剿匪記》到《戴花》,數(shù)十年來,作家水運憲以旺盛的創(chuàng)作生命力筆耕不輟,為讀者奉獻了長篇小說10多部、中篇小說40余部,短篇小說、散文及其他形式作品80余部,作品多次榮獲全國各類文學、藝術(shù)獎項。

“戴花要戴大紅花,騎馬要騎千里馬,唱歌要唱躍進歌,聽話要聽黨的話”,講座伊始,水運憲就給大家介紹了建國初期十分流行的這首歌。其中的“大紅花”就是那個年代勞動模范、技術(shù)能手的代名詞。
水運憲說,“戴花要戴大紅花”反映的正是那個年代人們?nèi)f眾一心奮勇爭先的精神氣質(zhì)。雖然歷史不可復制,但是那個時代的雄偉進程、人民大眾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燃燒歲月、改天換地的豪邁氣魄,永遠值得激情書寫。而這也正是他為新作取名《戴花》的來由。

為什么要寫那段曾經(jīng)的歲月?關于這本書的創(chuàng)作緣起,水運憲說,一開始他還擔心上世紀中期的工廠故事對今天的年輕人來說,會不會顯得隔膜,書出來后會不會有年輕的讀者群?小說出版后,在各個年齡層次的人群中都引起了強烈反響,初版半年后又加印不少。事實證明,只要全身心站在讀者的角度,去把作品寫好,就會有讀者喜歡,時代的隔膜并不重要。

水運憲認為,物質(zhì)貧乏的年代、苦中作樂的生活、不甘人后的競爭、曲折多姿的情感等等,都可以成為現(xiàn)在的年輕人心中不可思議的人間傳奇,進而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小說并沒有“時代違和感”。

“那個年代,歌詠比賽,籃球比賽等等,廠里文體活動一個接一個,沒上場比賽的就在場外當拉拉隊員,為各自喜歡的隊吶喊助威……上班的時候,大家一邊熱烈討論著場上的隊員,一邊有條不紊地干著自己的事,工作效率一點也不低?!敝v起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水運新神情投入,禁不住滔滔不絕。

他說,那時候,工廠的人際關系,才是真正現(xiàn)代化的人際關系,簡單融洽,不繞彎子。
工廠還有一種人際關系:師徒關系。他把小說中的“我”與師傅莫胡子那種既是師徒,又是對手的關系刻畫得細致入微,兩代人之間無處不在的矛盾沖突成為該書引人入勝的一大因素,同時小說還展示了二人對普通崗位的敬畏,對技術(shù)完美的追求,對當上勞模的執(zhí)著,對工匠精神的詮釋。

有一個師傅為了當上勞模,又想讓大家看到,每天提前10分鐘到廠……有一個師傅的老婆每天到廠里給丈夫送飯,每次都大聲嚷嚷,生怕人家不知道……他講起書中的生動故事,讓現(xiàn)場聽眾聽得入了神。當上勞模,是那個時代產(chǎn)業(yè)工人的神圣追求。

《戴花》將師徒兩代爐工勞模接續(xù)夢想榮光的奮斗故事敘述得興味盎然,寫出了兩代技術(shù)工人身上不同的時代印記和相同的精神傳承,留下了一段崛起時代的國家記憶。

講座最后,水運憲這樣評價自己的作品:“小說比較好看,好玩,生動有趣,因為主要內(nèi)容來源于我的親身經(jīng)歷,許多情節(jié)在我胸中已醞釀了幾十年,可以說爛熟于心了?!?/p>

關于對水運憲所講的內(nèi)容的看法,筆者隨機采訪了一位現(xiàn)場的年輕讀者,他說:“感謝水老師為我們寫出了這么一本精彩的小說,年代雖然不同了,但那時候工人們表現(xiàn)出來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爭當勞模的拼搏精神,永遠不會過時,仍然值得當今的我們年輕一代認真學習,這是一筆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一直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