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地理】南極冰山怎么長了張“大方臉”?|方桌冰山是怎么形成的?

投票:
企鵝老家在南極。
(解釋:大自然演變下的選擇。企鵝喜歡寒冷的氣候,身上有一層毛,體表下有一層的脂肪,使得它們無法忍受低緯度地區(qū)溫暖的海水,南極卻正好天氣寒冷,符合企鵝的生長需求。并且,南極沒有太多競爭者,也沒有像北極熊這樣的大型動物。)
?
00:10
?
以下來自當當老師的講解:
1.角度及其知識。

北極(北冰洋)以海洋為主。

南極(南極洲)以陸地為主。

南極形成面積較大的大陸冰川的原因:
1.比熱容小 ,導致南極陸地降溫快;
2.海拔高,導致氣溫低;
3.極夜時間長,導致降溫時間長;
4.洋流環(huán)繞南極大陸的南極環(huán)流西風漂流阻礙了和低緯度的熱量交換,使南極氣溫更低。
(北極只是海冰。)


2.繪圖

3.積極影響:(個人答案)
1.參與水循環(huán),調(diào)節(jié)全球氣候;
2.塑造地表形態(tài)。
答案:

?
00:18
?
南極“方桌狀冰山”地理考點:
1.形成過程:
大氣降雪→沉積作用↓
斷裂分解←擠壓作用
2.比北極多的原因:
比熱容:陸地面積比北極大,比熱容小,冬季降溫快;
極夜:比北極長,降溫時間更長;
海拔:比北極高,氣溫更低;
洋流:南極環(huán)流和西風漂流,不利于低緯度間熱量交換。
?
00:22
?

一般邊緣陡峭、垂直節(jié)理的都與斷裂、重力因素有關。
比如方桌狀冰山周圍有很明顯的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這說明更多的是與冰川的斷裂有關。而長時間受海水的局部侵蝕和重力作用等因素影響下,才會達到如此完美的斷裂造型。
南極方桌狀冰山長時間受海水的局部侵蝕和重力作用等影響因素下形成。
?00:47?
形成過程:
首先降雪沉積,
然后經(jīng)過重力和擠壓作用形成冰蓋
再進一步形成流動性冰川冰舌深入海洋
最后在海水侵蝕和重力作用下斷裂形成方桌狀冰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