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詠五臺詩注釋
乾隆詠五臺詩注釋
婉 薇
五臺山研究 1991-06-30
笑題明月池 (1)
壬子季春月
盤轉山腰至山寺,(2)蒼松怪石清絕倫。寺額明月池三字,尋勝笑昔題非真。一泓椀大隱石辨,(3)日間那乃瞻水輪。設云無乃孤名也,卻是刻舟求劍人。(4)
〔注釋〕
(1)笑題明月池:這首七律是乾隆皇帝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三月第六次巡游五臺山時寫的。這塊御匾,現(xiàn)在保存在明月池正殿內(nèi)。
(2)山寺:觀海寺,即明月池。
(3)泓(hóng):水深的意思。椀:碗字的異體。石罅(xià):石頭的縫隙。
(4)刻舟求劍:固執(zhí)疆化,不會變通的意思?!秴问洗呵铩げ旖瘛?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劍之所從墜?!壑梗瑥钠渌跽呷胨笾?。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鎮(zhèn) 海 寺
壬子季春下游(1)
海印發(fā)光按指際,塵勞先見舉心時。(2)設云此里第一諦,(3)無我無人語出誰?(4)靈隱居然見海潮,(5)有人卻議近和遠。如如大士蓮花座,(6)一例無心付剩焦。(7) 張遷古波羅似重聽,(8)何來竇諸見新安?(9)不殊調(diào)御金剛句,(10)一切有為如是觀。(11)大地周遺自海中,欲咨五燮乘獅者,(12)鎮(zhèn)之本不費甚功。此是色中抑是空。(13)
〔注釋〕
(1)下游(huàn):下旬?!舵?zhèn)海寺》這四首七絕,是乾隆皇帝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三月下旬為鎮(zhèn)海寺寫的御匾?,F(xiàn)保存在鎮(zhèn)海寺的正殿內(nèi)。
(2)海印發(fā)光按指際,塵勞先見舉心時:《楞嚴經(jīng)》曰:“如我按指,海印發(fā)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边@句話是說,琴瑟琵琶,雖有炒音,若無妙指也不能發(fā)。真如本覺,雖能象大海一樣印現(xiàn)諸法,若不舉心,塵勞先起,也是不可能的。
(3)第一諦:即第一義諦,亦名真諦,謂真實道理。
(4)無我:我,謂固定不變,有主宰作用之體。佛教認為,人身是由五蘊(色、受、想、行、識)假和合而成的。沒有固定不變的我體,故謂之無我。對于任何人來說亦是如此,故又謂無人。
(5)靈隱:這里是說鎮(zhèn)海寺是仙居之地。
(6)如如大士:即如如佛,是能覺悟真如之理的佛。 ? 蓮華座:佛座。
(7)無心:謂妄心如泡影,自性不可得。 ? 焦:芭燕,以其是由眾葉組成,沒有主
干,故喻空的意思。
(8)遷:變化的意思。波羅:波羅蜜,譯曰到彼岸。這里是指六波羅蜜。
(9)竇(dsu):孔穴。此處指泉眼。新安:安徽新安江,意指東海。鎮(zhèn)海寺有一個泉眼,相傳跟東海相通。這句話是乾隆皇帝對此的疑問。
(10)調(diào)御:調(diào)御丈夫,即佛號之一。金剛句:即《金剛經(jīng)》的文句。
(11)一切有為如是觀:《金剛經(jīng)》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币馑际且咽篱g的一切事物都看作遷流不息、虛幻不實的東西。
(12)五蟹乘獅者:即五髻文殊。
(13)抑:還是。色:質礙。佛教認為有形有象的東西謂色??眨悍鸾陶J為世間的一切事物和現(xiàn)象,都是因緣和合成的,沒有實在的本體,故謂之空。
寶塔院作(1)
蓮子季春(2)
兩塔今惟一尚存,(3) 既成必壞有名言。如尋舍利及絲發(fā),(4) 未識文殊與世尊。(5)
〔注釋〕
(1)寶塔院:即塔院寺,在顯通寺南。
(2)壬子季春: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三月,乾隆皇帝第六次瞻禮五臺,于廿日駐蹕著薩頂行宮。這首七絕作于是時,并書寫于匾上,現(xiàn)懸掛在塔院寺大藏經(jīng)閣門上方。
(3)兩塔今惟一尚存:兩塔,即塔院寺的佛舍利塔(俗稱大白塔)和文殊發(fā)塔。是時,佛舍利塔保存完好。
(4)舍利:佛的白色靈(遺)骨。相傳大白塔中存有佛的舍利子。絲發(fā):相傳,北魏時,文殊化為貧女,曾遺發(fā)于文殊發(fā)塔之中。
(5)世尊:佛的第十個尊號,是世所尊重,于世獨尊的意思。
溫馨說明:本平臺目的在于集中傳遞全國各縣考古成果,不作為任何商業(yè)目的,轉載請注明出處。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chuàng)作者,凡未注明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諒解!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圖文編輯校對過程中難免出現(xiàn)錯誤,敬請讀者批評指正,我們將及時糾正修改。謝謝合作!